浙江省余姚市泗門鎮謝家路村緊靠杭州灣南岸,與329國道復線銜接。全村有1641戶,常住在冊人口4734人,區域總面積5平方公里。村黨委下設有12個黨支部,11個黨員教育活動點,214名黨員, 59名村民代表,村三套班子由10人組成。2014年實現社會經濟總產值43.91億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835.4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6864元。村先后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優秀小康村等14項國家級榮譽和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等100多個省市級榮譽。
2015年,在市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該村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和經濟一度低開的嚴峻形勢,緊緊依靠全村廣大黨員、村民的共同努力,千方百計抓發展,夯實基礎提素質,扎實按照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標任務,在精品村建設、實體經濟、五水共治、環境整治、依法治村等方面進行創新,為加快建設美麗村莊,創造美好生活作出了積極努力。去年,謝家路村重點圍繞“擔當、治理、突破”,狠抓“五個新作為”。
一、堅持黨建引領強組織,黨員干部在“擔當”上有新作為
為不斷擴大黨建引領的品牌優勢,積極爭做敢于擔當、能夠擔當、善于擔當的人。今年以來,該村重點突出:一是重視村干部自覺履行“九條守則”強擔當。為提高村干部責任意識,增強擔當精神,關鍵時刻站在前面,困難時刻勇挑重擔,大是大非面前堅持真理。出臺了村干部自覺履行服務為民“九條守則”,并簽訂了公開承諾書,進一步激發村干部敢于擔當、服務群眾的正能量。二是提升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講規矩。謝家路村在黨員中推行了履行崗位、敢于擔當、服務群眾的承諾。據統計,一周內214名黨員都簽訂了這份承諾書,在“五水共治”、環境整治、美麗村莊建設上帶好頭,著力塑造每一名黨員的先進形象。三是注重黨建品牌樹形象。根據省市要求,該村圓滿完成了全國農村黨建工作座談會到村考察的接待任務,擴大了謝家路村黨建品牌影響力。按照鎮黨委文件規定,扎實完成了村班子集體和個人的屆中考察以及紀念建黨94周年系列活動。
二、堅持多輪驅動強實力,經濟建設在“突破”上有新作為
2015年,謝家路村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持續發展中的“短板”,千方百計抓集體經濟增實不放松。一方面重視內部挖潛抓發展。緊緊依托新大陸園區現有基礎,拓展思路招商引資和項目對接。還專題組織村內90多家企業負責人參加的提信心、促轉型暨招商引資動員會議,為適應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發展作出了努力。另一方面爭取項目支持抓發展。一年來,積極利用上級支持優勢,抓項目、辦實事、求發展,聯系落實好市有關部門給予謝家路村的政策性項目資金1300萬元。
三、堅持依法治村強規矩,村莊治理在創新上有新作為
為全面推進依法治村之路,規范人人參與、家家維護全國文明村成果,不斷完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機制。謝家路從2015年初起,在全村上下廣泛開展了征求村民的規矩意見、建議,共歷時三個多月,經過三上三下多次修改,提煉出《村民自愿訂立村“十條規矩”的承諾書》,并于4月19日村民代表會議高票通過。據統計,從4月21日開始截止到4月底,全村應簽訂1426戶家庭,實簽1399戶,占簽字戶數比例的98%。村民在自愿簽訂“十條規矩”承諾書中,還體現了“三個好”。一是村民自覺響應村“十條規矩”參與意識強、熱情高。二是村民自愿簽訂“十條規矩”承諾書速度快、比例高。三是村民自覺履行“十條規矩”的承諾決心大,信心足。同時,為確保村民“十條規矩”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該村還建立了村民“十條規矩”承諾督查機制,10個村民小組都相應落實了“十條規矩”督查小組,做到了不虛、不空、不偏,確保督查工作到位,并取得實效。
四、堅持以德興村強素質,文明創建在“務實”上有新作為
為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2015年以來,按照鎮“講規矩、樹家風、展新姿”主題活動要求,謝家路村一是組織開展了“文明家庭、美麗家園”家庭建設年主題活動。實施開展了“深化家庭教育,傳承良好家風”活動;開展評選“十大感動身邊人物”等7項系列活動,著力營造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自立自強、科學教子,樹立家庭文明新風尚。二是爭創一流,樹好樣板,用實際行動共建“美麗家園”。2015年7月份以來,謝家路扎扎實實開展全民共建“美麗家園”創建活動,提出了“爭創一流,提供經驗”的自我加壓目標,始終突出“農戶庭院美、道路河道美、綠化亮化美、服務村民美、村風民風美”的五大目標任務,精心部署,大力實施,著力營造出“村組干部示范,黨員率先帶頭,村民踴躍參與”的良好氛圍,扎實把“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的創建,作為實實在在幸福村民的民生工作來抓,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得到了市、鎮領導的肯定和鼓勵。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可敬、可親、可愛的人。有的村組骨干不怕臟,不怕累,撥掉吊針繼續帶頭整治家園;有的老黨員,牢記自身所肩負的責任與義務,積極配合、發揮余熱;更多的普普通通的村民,擠出早晚的空閑時間共同參與整治。還有的買飲料,送水果,準備早飯點心,為在“整治一線”的黨員群眾送去了溫暖與感動。第十小組組長翁維娟白天堅持帶病參與庭院整治,晚上抽空打針掛水;村民馬友慶積極參與義務勞動,重活臟活搶著干;59歲村民宣阿四自掏腰包雇工參與整治,并為干部群眾送水解渴……
五、堅持村民至上強服務,推進小板凳在“品牌”上有新作為
一方面不斷推進“小板凳”工作法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浙江日報》6月4日對該村的“小板凳”工作法進行了詳細報道;《余姚日報》就謝家路村“小板凳”治理模式的啟示連續6天進行了系列報道;《人民日報》記者還專門來謝家路村采訪等。另一方面重視抓好民生服務。爭取市項目資金1040萬元,對光明公路謝家路段道路實施中期維修改造;啟動投資1000萬元的第二期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投入350萬元組織實施好謝家路村中心江、第五、第六村民小組的水環境整治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如今的謝家路村,真正達到了水清、岸綠,環境優美的“農村版”幸福新家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