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土著人,盡管只占新西蘭400多萬人口中的9%,但在英國航海家庫克發現太平洋中這塊綠洲之前,他們是這里的最早居民。現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蘭人的影響,社會、經濟和文化均已發生變化。但在新西蘭,許多毛利人的文化習俗仍被保存下來,對于每個來到新西蘭的人來說,都對毛利人的文化很好奇。2014年隨著《爸爸去哪兒2》的熱播,毛利文化更是享譽世界。要想真切地了解新西蘭門最早的土著民族,最好參觀一下羅托魯瓦的毛利族文化村。
無處不在的毛利文化
在新西蘭,你會時刻感覺到毛利文化的存在,這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國家,也是新西蘭旅游業的一個熱點。毛利文化不但沒有失傳,反而融入了現代生活,甚至越來越興旺。在新西蘭,無論什么種族的兒童,入學開始便會陸續學習唱跳毛利歌舞,還有多種途徑能學到毛利文化。除了音樂和舞蹈外,毛利人的木雕工藝也極其出眾,無論是獨木舟上的雕刻,還是城塞村口的雕刻,又或是集會場所周邊的雕刻,都凸顯了毛利的獨特文化,這一切都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藝術融入生活的精神。
毛利文化村(Maori village)位于羅托魯瓦市東南部,與瓦卡雷瓦雷瓦地熱保護區毗鄰。毛利人認為羅托魯瓦是他們的福地,地熱資源為他們生話飲食起居提供了很大便利,滿是琉璜味的溫泉又常成為治病的良藥。他們不愿離開這片土地,所以這里是新西蘭毛利族人最集中的地方,號稱“毛利人之鄉”。進入村口的小路兩旁筑著籬笆,籬笆上插滿了毛利人的木雕人像,個個頭大身小,雙目圓睜,舌頭長伸。毛利村像個山寨,籬笆圍著,筑有崗樓,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惟有寨口大門屋檐的正面刻有漂亮精致的雕飾。村中央有一處展覽所,內部陳列了毛利人獨特的雕刻品,是游客了解毛利族文化的最佳場所。早期毛利人的住房,用蒲草和棕櫚樹枝搭成,簡陋低矮,不能直腰。各種貯藏室均有高腳支撐,工具室則類似我國云南傣族的竹樓,但較矮小。而毛利人族長的食品室,則離地很高,外形似雜技演員用竹子頂著的椅子。園中心的間歇泉,水柱筆直噴射,高30余米,似銀鏈閃耀,白蓮盛開。
毛利人每年都要在他們的文化村舉辦一次盛大的聚會。毛利村內有毛利人的會議廳,柱子上雕有記述阿拉瓦部族歷史的精美圖案。毛利文化村將毛利人的古老房屋,經過修繕后集中在這里。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獨特的、撼人心魄的毛利歌舞表演,觀看毛利人或古樸或精致的雕刻,了解毛利人的歷史、文化和傳統。
毛利文化村的魅力
這里不僅有享譽世界的土著文化,還有令人驚嘆的地熱文化。熱泉及泥漿多不勝數;到處蒸氣彌漫,傳出陣陣濃郁的硫璜氣味。置身于地熱區內,信如騰云駕霧。
在這里,可以看到經統一修繕的毛利人房屋,還能一訪毛利文化的展覽所。鉆進以蒲草和棕櫚樹枝搭成的毛利房屋,村的中央有一處展覽所,內部陳列了毛利人獨特的雕刻品,是游客了解毛利族文化的最佳場所。
在這里,可以看到著名的瓦卡雷瓦雷瓦噴泉,這是一個間歇性的高溫噴泉,每隔不久,就有一股沸騰的水柱卷著白霧噴出,高達30多米,景象非常壯觀,連同那許多不停冒煙的地孔、一個個形狀各異水汽“嘶嘶”作響、猶如盛滿滾燙開水的小湖,構成了一幅無比斑斕的畫面。
自18世紀起,這里就成了新西蘭旅游勝地,世界各地的游客奔赴這里,只為欣賞一種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粉紅與白色相間的熔巖臺地地貌和毛利人的習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