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江河源館藏品鑒賞(十)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班鋼 字號:【

  黃河源

  從上古時期開始,黃河就在中華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古語中“河”成為黃河的專有名詞。作為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的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長河。黃河世世代代哺育著華夏人民,因此也被中國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李白《將進酒》中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黃河并非從天而來,對黃河源頭的描述,也早已有之。《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山海經》已對黃河的源頭、流向有了翔實的記錄。《山海經·西次三經》載:“昆侖之丘……河水出焉”,“不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南)流。”“泑澤”即今之羅布泊。這就是說,《山海經》中認為黃河發源于昆侖山脈,流經羅布泊,潛入地下,至積石山下之石門冒出向西南流,然后才向東流,這種說法比《禹貢》更進了一步。到了北朝,酈道元作《水經注》,以《河水》開卷,河水指的就是黃河,酈道元用了全書七分之一的篇幅,專講黃河及其上游水系,其也認為黃河的源頭在昆侖山脈。事實上,以昆侖作為黃河的發源地,代表了古人對黃河的崇敬與想象,昆侖山是中國神話中最著名的山,某種意義上昆侖成為“天”的代稱,昆侖和黃河之源一起,彰顯了中國人民對“母親河”的愛戴。

  對黃河源頭的考證從來沒有中斷。唐朝貞觀年間,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星宿海長期被稱為黃河源頭。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實和1704年清朝的拉錫,為探求河源也曾到達星宿海。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8月,組織河源考察隊,把約古宗列曲作為黃河正源。1978年夏天,黃河水利委員會再次組織河源考察隊,深入河源地區實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區西部,有3條河流匯入星宿海,它們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而近年來隨著河流勘測技術的進步,關于黃河源頭又有了許多新的考證和說法。

  黃河上游三源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都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的說法也為社會所認同。全長約5464公里的黃河從這里出發,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市、自治區,最后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黃河口鎮流入渤海。黃河素有“九曲黃河”之稱,其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干流多彎曲。黃河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條,組成黃河水系,其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等。

  熊國輝大師創作的《黃河源》系列陶藝作品,由三件瓷瓶和一幅瓷板畫構成。瓷瓶《黃河源頭》,小口微侈,細頸,溜肩,圈足,瓶身描繪的是黃河源頭的牛頭碑。牛頭碑1988年由河源所在的瑪多縣人民政府修建,位于瑪多縣境內措日尕則山的頂峰,海拔4610米,造型取自高原牦牛角,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均用銅版鑄模鑲嵌,已故十世班禪大師和胡耀邦同志分別為紀念碑題寫了藏漢文“黃河源頭”字樣。畫面中,銅黑色的碑身傲然矗立在黃河源頭,與遠處的藍天白云形成強烈的色差,整個景象如遠古圖騰,粗獷有力,也從側面呈現出黃河偉岸的身影。在這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藍天、白云、草地、牛羊,更有公路兩旁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構成了一幅壯美的高原圖畫。

  瓷瓶《黃河之源》以水墨畫的形式表現了黃河源頭景觀。畫面虛實相間,濃淡結合。畫面最上層是虛化的群山,越往畫面深處虛化的痕跡越明顯,到最后群山變為一體與天相連,蜿蜒的黃河仿佛是從天邊緩緩流出;畫面中部以濃淡墨的點染對比,使得河水及河岸似是籠罩在薄薄的云霧之中;畫面底部以紅色勾勒出房屋的輪廓,在靜止的畫面中給觀者以想象的空間。

  同是表現黃河源頭景觀,瓷瓶《美在黃河源》則是以油畫的形式突出了黃河源頭的生態之美。高原的河水清爽簡潔,沒有水生植物遮蔽。天空湛藍,不見飛鳥,牧民趕著幾頭牦牛在湖邊,水天一色,亂石成灘,定格成一幅恬靜簡潔的油畫。

  瓷板畫《黃河頌》以黃河上壺口瀑布入景,氣勢恢宏。壺口瀑布是黃河上最著名的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瀑布位于山西省吉縣西部南村坡下,地處晉陜大峽谷中段,兩岸夾山,滔滔黃河到此被兩岸蒼山挾持,束縛在狹窄的石谷中,300米余寬的洪流驟然收束為50余米,這時河水奔騰怒嘯,山鳴谷應,形如巨壺沸騰,最后從20余米高的斷層石崖飛瀉直下,跌入30余米寬的石槽之中,聽之如萬馬奔騰,視之如巨龍鼓浪,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壺口瀑布。壺口瀑布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其四季美景也各不相同,春季,為瀑布落凌期,河道里冰層斷裂,“壺口”內冰凌墜落;夏季,水量充沛,氣勢磅礴,有時大雨后,槽端滿溢,還會形成多股瀑布;秋季,紅葉夾岸,瀑布高懸30余米,水簾掛入云端,景色壯觀;冬季,秦晉長峽冰封雪凍,不少河段成為天然冰橋,往日飛瀑高懸處,掛滿冰凌。板畫選取的是瀑布夏季景觀,畫面以觀者近距離直視主體的方式呈現,天、石和水同色,而奔騰的河水也就成了作品唯一的主體。河流直接而“突兀”地占據在畫面中央,仿佛要排除一切距離和障礙。形象變成表達的主題,觀者在這樣的逼視中感受著河流洶涌的能量。

  黃河雖然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國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但歷史上黃河又是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多沙、懸河、善淤、善徙、善決。特別是下游,洪水決溢十分頻繁,“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是后人對黃河洪水災害的形象描述,據統計,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間,黃河下游決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每一次黃河改道都給流域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黃河水災當然有其自然原因:黃河連貫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華北高原河道陡降,一瀉千里,到了平原后,水流緩慢,泥沙沉淀,河床不斷抬升,容易決溢泛濫;流域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比較干燥,全年降雨量的70%集中在夏、秋兩季,容易造成山洪爆發,河流猛漲:此外黃河高原是黃河泥沙的大本營。但黃河水災也少不了人為的因素,歷史上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黃河流域中游地區的植被不斷遭到破壞,而人為的自覺和不自覺地亂墾亂伐,也加劇了水上流失。黃河地勢本來就容易水土流失,再加上人為的破壞植被,所以導致黃河進入了惡性循環,災害連連。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治理黃河水患做了大量工作,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負責黃河治理工作;大力實施引黃工程,相繼修建了三門峽大壩、劉家峽、龍羊峽、青銅峽等水利樞紐和水電站;開展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為消除黃河水害的目標不斷努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的保護對治理黃河至關重要。黃河源頭所在的青海省,又是另一條大河——長江的發源地,源頭地帶的生態環境狀況,對維系整個黃河、長江水系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強,黃河源區越來越旱,生態治理刻不容緩。2000年,為了保護三江源的自然資源,國家正式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而源頭的政府和居民也為保護河流源頭做了大量的工作。有“黃河源頭第一縣”之稱的瑪多縣,從2003年開始陸續開展了生態移民工程,2005年又實施了全面禁牧政策。然而源頭生態環境的惡化,除卻自然因素外,生產力水平低下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青海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瑪多也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想要從根本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僅靠青海省和瑪多縣是遠遠不夠的。熊國輝在創作《黃河源》主題陶藝作品時,除了向觀者展現源頭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景觀的同時,也希望以此來激發每一個人關心、關注黃河源頭的意識,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黃河源頭保護的工作中。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