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玉東新區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編者按:第十七屆全國“村長”論壇,將于11月23-24日在廣西玉林市玉東新區舉行,本期特開設“走進玉東”專版,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村長”論壇舉辦地發展現狀及新農村發展情況。

  統籌城鄉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2009年8月,玉林市委、市政府結合農業人口多、人均資源少、城鎮化率較低,屬于典型“小城市帶大農村”的市情,作出了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決定,設立玉東新區作為玉林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同年12月,面積143平方公里、總人口8.04萬的玉東新區掛牌成立。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對玉林先試先行統籌城鄉發展高度重視,2010年6月正式將玉林列為廣西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對玉林、對玉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東自覺肩負起統籌城鄉發展改革開路先鋒的重任,應勢而為,逆勢而上,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大膽實踐,勇于創新,“構建新機制、發展新經濟、建設新城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走在廣西統籌城鄉發展前列。

  一、玉東新區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踐成效

  (一)統籌城鄉促跨越,成就“玉東速度”。 堅持跳出玉林看玉東,立足廣西看玉東,站在全國看玉東,自覺把玉東的發展置于全國發展格局中去謀劃,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對標定位找差距、學趕先進謀發展,將玉東發展定位為建設“玉林經濟增長新一極、新興產業聚集地、城市發展新中心、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對外開放新窗口和現代化生態文明新區”。圍繞這一定位,制定了“城鄉一體、產城共建、生態休閑、和諧幸福”的發展思路,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經過奮力打拼,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逆勢騰飛的“玉東速度”,演繹了聚勢大發展的“玉東奇跡”,一個宜居宜業的新區正在迅速崛起。

  ——經濟增長大幅騰躍。堅持做大發展盤子,經濟發展保持迅猛增長,尤其是今年以來,克服了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多項重要經濟指標更是逆勢增長、全線飄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跳躍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2009年的15.55億元增加到2016年64.25億元,增加超4倍;工業總產值由23.16億元增加到144.4億元,增加超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9.46億元增加到129.65億元,增加近7倍;財政收入由2.75億元增加到12.69億元,增加近5倍。投資3000萬元以上在建重大項目181個,是2009年的3倍多;總投資超億元的重大項目達68個,是2009年近4倍。

  ——深化改革先行突破。面對深水區,以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的精神,蹄疾步穩地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農村產權制度、行政區劃、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點改革項目穩步落地,為全市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出了可供借鑒的路子,走在了廣西前列。湘漢村以“整村+封閉+六權”的模式,突破性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六權”改革,為廣西全面部署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提供了經驗,被譽為“廣西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第一村”。

  ——城鄉差距持續縮小。農村路、水、校、電、醫的服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實現無縫對接,公共資源實現均衡配置,社會保障實現全域覆蓋,農民在村里也能享受像城里人一樣的服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縮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9年1.61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3.0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9年5090元增加到2016年的1.38萬元,翻了一番多,兩大收入在玉林穩居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19∶1迅速縮小到2016年的2.24∶1,低于全國3.03∶1、全區3.43∶1、全市2.95∶1的水平。

  ——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充分利用良好的資源環境條件,大力構建有城有鄉的“現代田園城市”,城市新區形成了一江(南流江)、兩軸(玉北大道、教育東路)、三核(濕地公園、龜山公園、獅山公園)的生態布局,成為“玉林-北流”城市群的城市綠肺、綠核濕地;鄉村地區保留田園風貌,以“五彩田園”建設嶺南特色生態鄉村,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和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兩區同建、串聯城鄉”,形成了山奇、水靈、林秀、花嬌,“山水城田、相互交融”的綠色景觀風貌。

  (二)產業集聚強根基,新經濟發展異軍突起。堅持把產業作為新區發展的根本支撐,依托玉林經濟開發區、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玉林高新技術產業區、“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四大平臺”,精做一產、壯大二產、培育三產“三箭并發”,擴張數量、膨脹總量、提升質量“三管齊下”,推動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集約發展園區經濟,工業轉型發展提檔升級。把園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保障,推動工業經濟強勢發展,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以老字號園區——玉林經濟開發區為依托,加大更新改造力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29家,工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8家,形成了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機械制造產業集群、印刷包裝產業集群,三大主導產業撐起了玉東工業發展的“脊梁”。以高新技術產業區為依托,著眼適應新常態,占據新高地,推進與清華大學的“校地合作”,借助外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使之成為引領玉東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增長點。

  探索發展田園經濟,現代特色農業獨樹一幟。依托海試區核心區和“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疊加建設”優勢,以就地城鎮化的方式推進園區建設,以工業化的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將山水打造成景區,將農田打造成田園,探索發展綠色生態“田園經濟”。以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為平臺,大力引進臺灣新技術、新品種、新項目,并發揮臺資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造濃“臺”味,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強對外合作新動力。以“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平臺,在保持村莊、田園原風貌的基礎上,以“兩區同建、全域五A、國際慢城”為理念,從“山水田林路房、一產二產三產、生產生活生態、創意科技人文”等多個維度規劃建設,推進田園特色產業集成發展,在52平方公里的田園上,力爭實現“青山綠水繞新城、真金白銀富百姓”。園區已經落地建設一二三產項目30多個,合同總投資55億元,在談項目20多個,意向投資額約80億元,其中,中國南藥園項目占地1.5萬畝,總投資20億元,成為玉林市近年農業項目投資之最。成功聘請袁隆平院士擔任示范區建設顧問,并引進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的“中國雜交水稻援外實訓基地項目”,總投資2億元,增強了園區的科技示范效應。

  培育發展商貿經濟,現代服務業春色滿園。城市發展要有人氣,離不開商貿物流。圍繞“政務與商務辦公區、金融商務區、商業中心區”的核心功能定位,大力推進商貿物流發展。經過精心培育,商貿服務產業已是“春色滿園”。以打造玉東大道核心商業區為重點,大力推進汽車新城、富安居國際家居廣場、奧園廣場等16項總投資達260億元的重大商貿物流項目建設,搭建起了大商貿大物流的發展框架,為玉林建成北部灣城市群商貿中心助力添勁。以茂林古鎮天門老街改造工程為重點,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升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完善農村商品流通網絡,推動城鄉市場同步繁榮,商貿經濟總量逐年增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9年的3.39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2.21億元,年均增長14.6%,為玉林“千年嶺南都會”注入了新鮮血液。

  (三)田園都市競顯魅力,新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堅持把新型城鎮化作為玉東跨越發展的核心戰略,按照玉林中心城區建設成為人口超100萬區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把“田園、都市、生態”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建設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田園都市,打造“山水風光看桂林、濱海風光看北海、紅色旅游看百色、田園風光看玉林”的廣西旅游新地標。

  搭框架優布局,聯城鄉接“玉-北”。把做好規劃、立好框架、建好配套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加快推動城市建設。堅持超前的規劃設計理念,力爭做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后悔”,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玉東143平方公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和60平方公里核心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步推進園區產業布局、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20多個專項規劃,實現了城鄉規劃全覆蓋。堅持把基礎設施作為實現城鄉互動的空間支撐基礎,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一個新村、兩個園區、三個公園、六條大道”為主要內容的“1236”工程,投資40億元搭建“三橫三縱”城市干道路網,打通“主動脈”,進一步拉開城區框架,形成內外銜接、城鄉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體系。

  增功能提品位,塑造嶺南特色新區。按照“玉林城市新中心”的定位,強化“經營城市”理念,通盤考慮生產、生活、生態需要,統籌推進交通、物流、教育、文化、娛樂等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著眼營造“便利宜居”,合理布局行政管理、社區服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和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務設施,形成“一刻鐘”生活圈,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推進茂林古鎮天門老街和15個社區的風貌改造,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的天門老街改造(一期)工程,初顯“斑駁樹影、麻石巷道、飛檐翹角、粉墻黛瓦”特色;風貌改造已完成411戶,改造后的陂耀村展現出“嶺南水鄉”特色。

  美生態促宜居,城鄉共享“碧水藍天”。堅持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做足做活山水園林文章,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城市的吸引力。做好“水”的文章,深入推進南流江水污染綜合治理,保護兩岸原始生態,全力打造會仙河濕地公園——南流江濱江水景走廊和天門關——南流江濱水景觀走廊,構建城市濱水休閑空間。做好“綠”的文章,圍繞玉林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部署,通過喬、灌、花、草巧妙合理配置,形成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鮮明綠化特色;大力開展“大種樹、優生態”活動,建成濕地公園、獅子山公園、龜山公園三大公園。深入開展“生態鄉村”活動,利用農戶庭院和房前屋后建設“小花園”、“小菜園”、“小綠地”等“六小工程”,引導群眾把村屯綠化與發展林果經濟、庭院經濟、旅游經濟結合起來。做好“文”的文章,注重文化傳承,讓文化物化,按照文化建設項目化的要求,以寶相寺文化公園、農耕文化園、天門關公園為重點,加快建設能夠體現南方稻作、民族技藝、生活方式與文明內涵,體現中國傳統價值與當代中國價值,意會“濃濃鄉愁”的各類文化設施。充分發揮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福壽文化、旅游文化、科普文化與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與北京大學在“五彩田園”開展文化合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確保城市文化資源的保存和永續利用。

  (四)深化改革添動力,新機制構建增速增效。以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為目標,積極發揮改革“試驗田”、“先行區”的作用,整體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與行政管理體制、工作運行機制改革,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體制機制,為玉東發展增添動力。

  農村綜合改革領跑廣西。把農村改革作為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工作和首要任務。一是率先推進農村“六權”確權頒證。圍繞“還權賦能”,堅持“六權”統攬、整村推進、全域覆蓋,統籌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上房屋所有權、林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等“六權”的確權頒證工作,把產權確權到村到戶,確立農民的產權主體地位。為妥善解決未批用地、超標用地等“瓶頸”問題,以湘漢村為“整村+封閉+六權”模式的實驗室,大膽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突破,出臺了《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試點處理意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80問》等具有全局指導意義的政策措施。目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林權的發證率分別達100%、100%和93%,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分別完成確權15264畝和登記837宗、104宗。湘漢村成為廣西首個整村推進農村“六權”改革的村、首批發出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證的村。二是率先健全完善以“兩個中心”為核心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爭取了廣西首家地級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玉林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落戶玉東,為農村產權流轉“陽光交易、依法交易、規范交易”提供平臺。2014年10月30日玉林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正式營業以來,玉東已有15個產權項目進場交易,成交額60418.55萬元,涉及面積14465.42畝。組建了區、鎮、村(社區)三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站),通過上門服務,打通農民與市場“最后一公里”。目前,玉東的土地流轉率達71%。三是率先探索開創配套改革的新局面。“行政區劃”改革全面徹底,按照“一廳五室兩欄”、“六上墻”、“六個一”等規范化建設標準,投入1700多萬元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中心,100%完成撤村改社區工作,村干部享受社區干部待遇,并實現了社區化建設、社區化管理。“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鋪開,扎實推進“換證”工作,健全公共服務,從農村土地處置、住房保障、醫療保險等10個方面配套完善政策。目前戶改率達到82.3%,玉東城鎮居民達到77%。泉塘社區成為玉林市實行“村改社區”后首個完成戶籍改革的新型城市社區。“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以實施自治區級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茂林鎮陂石社區建設和大囊社區改造工程為抓手,加快建立健全城鄉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機制,村容村貌、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行政管理體制創出新路。高度重視發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先導性作用,將其作為突破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障礙的關鍵環節。一是打造“行政區+開發區”的復合模式。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合并玉林經濟開發區和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實驗區,組建玉東新區,發揮疊加優勢,推動經濟區的經濟開發職能向行政區延伸、行政區的社會事務與公共服務職能向經濟園區覆蓋,推動城鎮產業、科技文化教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政府服務等全面協調發展。二是構筑“擴權強區+統分結合”的行政體制。成立中共玉林市玉東新區工作委員會、玉林市玉東新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同時保留轄區內原有的玉林經濟開發區工委、管委和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實驗區工委、管委,實行“一套人馬、三塊牌子”和“統分結合、多區并存”的管理體制。市委、市政府授予玉東新區工委、管委在玉東行使市一級經濟和行政管理權限,代表市委、市政府對玉東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項目建設和統一行政管理等工作。三是完善服務型政府管理機制。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和統籌管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地推進管理服務體制的改革創新。建立了城鄉發展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群眾參與制度,健全民主決策制度;完善了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科學考核、社會評價制度,健全民主監督制度;設立政務服務中心,推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規范、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提高服務效率。目前,玉東已基本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務體系,形成了城鄉聯動、齊抓共管,辦事高效、運轉協調的良好局面。

  特區式工作機制詮釋“玉東速度”。采取超常規的舉措構建特區式的運作機制,摸索形成了“特區工作應特干、特區發展應特快”的特區工作運行機制,把玉東美好藍圖和宏偉目標,以實際行動打造了跨越發展的“玉東速度”。特區工作運行機制之“特”,體現在:一是運行快,形成了“特事特辦、特區特管”的運行格局。通過托管、授權、放權、機構延伸等方式,放手讓玉東在社會管理和公用服務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創新。二是責任細,形成了“八個一”項目責任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個責任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個工作班子、一套推進計劃、一張效果圖、一張橫道圖、一張周進度安排表、一個獎懲辦法,全力以赴上項目、千方百計擴投資,對盯準的項目快論證、快立項、快審批、快開工、快投產、快見效。僅2016年,玉東總投資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計劃完成投資40.93億元,預計全年可完成投資55.0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4.47%。三是作風實,獨創了“雙九十”一線工作法。玉東149名干部,僅今年就承擔了296個建設項目。針對項目多、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創新推行“雙九十”一線工作法,把90%的機關人員、90%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改革工作一線、項目建設一線和服務群眾一線,“工作不過夜”成為常態。今年利用六、七月份開展棚戶區建設攻堅戰,僅兩個月時間就破解了多年來久拖不結的歷史遺留問題,使棚改攻堅戰的各項指標任務實現“全線飄紅”,實現了“4個100%”目標。

  (五)釋放紅利惠民生,城鄉融合度顯著提升。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包容性發展,打破城鄉二元、城市內部二元結構,使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城鄉融合度。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融合度,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城鄉一體化的關鍵環節,統籌引導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治安、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進入農村社區,讓城里享受到的,村里也能享受得到。加強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把中心建設成為社區的政治活動中心、經濟服務陣地、文化娛樂陣地、教育培訓陣地、醫療計生服務陣地、綜治維穩陣地,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站式”公共服務。以城區學校標準改擴建一批農村學校,創新組建玉東小學教育集團,按照“1+N”的模式,由集團對農村新型社區小學進行統一管理,統籌解決城區學校“超大班額”和鄉村學校“力量薄弱”等問題。吸引新組建的玉林醫療集團落戶玉東,利用集團技術管理力量培育帶動鎮和社區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農村居民和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政策體系,基本實現保障全覆蓋。

  提升就業創業融合度,促進城鄉收入同步均衡增長。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把創業作為就業之源,積極推進城鄉就業創業制度一體化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公平就業的機會。一是加快推進城鄉就業制度一體化建設,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實行城鄉統一的零就業家庭資助政策,實現城鄉勞動者平等。二是抓好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就業和創業培訓,健全區、鎮、村(社區)三級就業服務網絡,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信息服務。三是深入開展“全民創業年”活動,為城鄉群眾提供創業平臺。健全和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創業培訓體系和創業服務體系,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實現培養創業骨干、實施創業項目、打造創業基地和推廣創業成果的目標。

  提升社會治理融合度,確保城鄉和諧穩定。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任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積極構建全覆蓋的多元調解組織體系和“大調解”格局,實施重大項目、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暢通信訪渠道,引導群眾通過正常的渠道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深化城鄉社區(村)社會治理改革,建立健全群眾選擇、監管、評議的體制機制,分類細化推進改革,城郊結合部的涉農社區在推進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改革的同時,逐步向城市社區過渡;農村社區結合集體經濟組織改造,強化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建立適應村民需要的社區治理模式,實現居民自治、民主管理。完善綜治維穩網絡,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嚴密防范、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和幸福感。

  二、統籌城鄉發展未來展望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十九大,對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出了新理念、新方向、新部署。玉林獲列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對玉東統籌城鄉發展賦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動力。玉東將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堅定不移闖出一條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力爭在全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聚焦第一要務,打造支撐玉林、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順應和把握新常態,全力做好“穩增長、育新增、轉農業、優空間、保民生”各項工作,進一步積蓄健康發展的勢能,塑造跨越發展的動力,形成蓬勃發展的態勢。力爭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比2009年翻2番,財政收入翻1.25番以上;人均生產總值增幅超過全國、全區、全市平均水平,成為玉林經濟的新增長極。

  (二)聚焦農村改革,打造城鄉統籌、制度創新的改革先行區。以玉林獲列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自覺擔當起改革突破的重任,統籌推進農村金融、公共服務體制、城鄉公共治理機制等各領域配套改革,以更大決心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力爭到202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5∶1,為玉林乃至廣西、全國農村改革闖出新路。

  (三)聚焦“五彩田園”,打造廣西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示范區。按照自治區黨委彭清華書記“起點要高、內容要實、機制要活、動作要快”的“四句話”要求,以“廣西一流、全國知名”為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率推進,高水平營銷,高效益經營,重點推進中國南藥園、青年農業創業園等45個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產值達165億元,經濟綜合效益26億元,成為現代特色農業的典范、新型城鎮化的典范、農村綜合改革的典范、美麗鄉村的典范、城鄉統籌發展的典范。

  (四)聚焦轉型升級,打造高新科技快速集聚、新興產業競相搶灘的集中區。堅持走高端發展、高效集聚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加快玉林經濟開發區、玉林高新技術產業區、海試區核心區、清華科技園玉林分園等園區規劃建設,增強園區的承載力,發揮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正泰彩印等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吸納更多的大企業、大項目落戶玉東,進一步做大做強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印刷包裝產業集群,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工業電子應用、生物技術、現代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

  (五)聚焦創新驅動,打造英才匯聚、群賢畢至的人才集聚新區。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玉東未來發展的強大引擎,以玉林高新技術產業區(清華科技園玉林分園)等為平臺和主陣地,以產業項目吸引和聚集人才,通過實施廣西醫科大學玉林校區、中國雜交水稻援外實訓基地等項目,吸引更多優秀人力資源不斷涌入。重點從北大、清華等“985”高校引進領軍型人才和重點產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從事教學、科研、技術服務和項目開發,以人力資源促進產業大發展。

  (六)聚焦“玉林城市新中心”,打造綠色生態、田園都市的創業宜居新區。堅持“生態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思路,順應“玉-北”同城化的大趨勢,同步推進新區的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保護,建設滿足高端生產服務、高品味生活休閑、獨具嶺南風格的現代城市新區,保持田園風貌、山水相映、和諧兼容的嶺南新農村,使玉東成為安居樂業的首選地。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