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2017名村影響力研究結果發布
時間:2022-03-31 06:26:51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2017年,是中國經濟穩定向好發展的一年,也是“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起始之年,中國農村重大改革措施“三權分置”正穩步推進,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為我國鄉村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57萬多個村莊也在新時代踏上了創新發展的新征程。

  結合鄉村振興20字方針,課題組將名村影響力的二級評價指標作了適當的調整。2017名村影響力呈現五個特點:

  1. 產業興旺,是名村發展之基石。發展經濟靠產業,沒有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就相當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一論述,為產業興旺指明了具體方向和發展道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并與城市市場相連接。從名村多年發展實踐來看,產業興旺是關鍵。如浙江東陽的花園村,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新興產業為配套,形成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基礎材料、紅木家具、電子科技、建筑房產、包裝彩印、旅游商貿、教育衛生、影視文化、火腿食品、現代農業等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的產業布局,引領了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陜西寶雞東嶺村,從地產到礦產,從金融到貿易,多頭并舉,銷售值預計今年將突破1400億元,排名全國第一;河南漯河干河陳村和洛陽南府店村,從城中村異軍突起,成為區域發展的典范。

  2. 生態宜居,是名村環境之旨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重要內容。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更需要廣大基層干部和鄉村百姓“擼起袖子加油干”。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為村莊自然生態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名村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已不再是水泥廣場和千篇一律的小別墅,而是各有特色,形成宜居、宜樂、宜養相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的新田園、新村莊,如四川武勝觀音橋村,廣西玉林鹿塘村社區等。

  3. 鄉風文明,是名村文化之載體。鄉風文明是鄉村文化的一種狀態,是一種有別于城市文化,也有別于以往農村傳統文化的一種新型的鄉村文化。它表現為農民在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知識水平、素質修養、行為操守,以及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擯棄傳統文化中消極落后的因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有所創新,并積極吸收城市文化乃至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因素,以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風貌。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能否打造美麗鄉村,鄉風文明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名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注重以家風促民風,構建鄉風文明新樣本,如以家風家訓傳家的上海奉賢楊王村,以諸葛亮《誡子書》為立業之基的浙江蘭溪諸葛八卦村等。

  4. 治理有效,是名村管理之典范。鄉村治理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中國基層治理的基礎,其治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政治穩定。鄉村治理的本質是鄉村社會公共資源的配置。公共資源包括社會文化習俗、政治經濟制度、自然資源及財富、政府及各類公共機構的財政及服務能力等。保障經濟高效運行、社會權利平等以及社會關系和諧,是社會治理的基本目標。而名村是在創新發展、治理有效的基礎上發展自身,壯大自身,如上海東方村,浙江的謝家路村、七一村等,以鄉村道德為準繩,以黨建為引領,以法治為約束,形成村莊創新治理新格局。

  5. 共富共享,是名村奮斗之目標。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設小康社會,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走向共同富裕。名村也提出了“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的共富理念。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遠見卓識,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提出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五大發展理念”,并把“共享發展”作為發展的目的和落腳點,明示我們發展的價值取向。可以說,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念的又一次升華,也是共富共享的基礎。共富型社會將成為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許多名村在自身富裕的基礎上,讓更多的村共享發展的成果,幫扶發展慢、基礎差的村莊共同發展。如浙江杭州航民村,與湖南十八洞村結幫扶對子,在提供智慧共享的基礎上,給予資金上的幫助;在了解湖北十堰八仙觀村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無償提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中國十大名村的大寨村、華西村、南街村、小崗村、花園村、九星村、韓村河村、福保村、進順村、滕頭村等,與安徽省金寨縣結對子,一對一幫扶貧困村,在支持資金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資源對接、產業支持和現場培訓,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指示精神,為實現全面小康盡顯小村莊的大愛心。名村在共富共享的理念引領下,在幫扶資金的同時,開展全國范圍的幫智活動,為貧困地區村莊無償提供多種形式的培訓,如華西村、楊王村、花園村、滕頭村、航民村、東嶺村、和平村等,為共享發展理念提供了村莊樣本。

  從課題組調研情況來看,多種原因導致名村影響的波動,但絕大多數名村的影響力在逐年增強,特色也更加明顯,這些特色是我們村莊發展的根本,也是影響力的核心,正是這些特色,引導名村走到今天,我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特色村莊走進影響力300佳,也將帶動更多的村民走向富裕,奠定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作出新貢獻。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