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人會同錢過不去”,可被稱為“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就是個例外。
只要他愿意,他不僅可在須臾之間,而且還可以在鮮花與掌聲中戴上億萬富翁的桂冠。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唾手可得的富貴硬是被吳協恩拒絕了,他寧愿每月只領3500元的薪水,成為一名付出與回報嚴重不對稱的“工薪族”。
面對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有人說吳協恩道德高尚、格比紅梅,有人說他沽名釣譽、以小搏大。帶著人們的種種疑問,我們來到了華西村。采訪并不像預想的容易,我們費了好大勁才打開了吳書記的心扉,聽到了他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告白。
一根草與一股繩
記者:聽說你和錢過不去了,放著億萬富翁不當卻要領低薪,可有此事?
吳協恩:這個事做得說不得,否則又要引起不必要的議論和麻煩,這也是我開始想拒絕你們采訪此事的原因。后轉念一想,咱們從認識到現在差不多有20多年的交情了,閉口不談也不盡人情。既然不好推辭,今天就索性敞開心扉談個透,也好消除一下外界的質疑。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近年來華西村的發展勢頭不錯,光上級給我的各種獎勵就達億元以上,我本可以理直氣壯、風風光光地把它裝入自己的腰包,可我思來想去,權衡利弊,還是把它都捐獻給了集體,每月只領3500元的干部工資。
記者:如此說來,你可以在鮮花與掌聲中戴上億萬富翁的桂冠就是真的了,那你為什么要拒絕呢?難道就是道德高尚、境界所至?
吳協恩:我這么做確實不是從道德層面考慮問題的,而是從如何治理好華西村這個現實考慮。
華西為什么能成為“中國第一村”?說到底是因為華西有個一心為民、威望崇高的好帶頭人——老書記,他用自己高超的領導力和凝聚力把全村緊緊地擰成一股繩。如果全村是一盤散沙,再有本事的人也只是一根草。一根草一拉就斷,一根繩就能挑重擔。
我接過華西村的重擔已經快十五年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時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老書記為什么能把大家凝聚起來?想來想去我覺得,除了具有領導力和凝聚力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約束力。領導力是指干部的領導能力和藝術,凝聚力是指領導干部的個人魅力,約束力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我雖然可以理直氣壯地接受上級的巨額獎勵,但這么做可能不僅無助于我在華西村施政,而且可能會起到一定的相反效果。長期以來,華西村一直倡導“有富民先享,有難官先當”,如果我拿了這個巨獎群眾會怎么想?因為這是上級的獎勵,他們嘴上也許說不出什么,但心里一定會有想法,比如“干部干部,在好處方面總是先行一步”等等。
我既是華西村的第二代掌門人,又是老書記的兒子。老書記在時,我是大樹底下好乘涼,老書記不在了,我也要拉出來見太陽,只能給他老人家增光而不能抹黑。對你的一舉一動,全村人都在看著。我們常對群眾講,號召群眾做的,干部首先做;不讓群眾做的干部首先不要做。我想如果我不拿這個錢,就是用行動踐行這一理念,也只有這樣,我才能對群眾說富腦袋比富腰包更重要,才能說“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個人也只占一個床”。老書記之所以能講出這番話,敢講這番話,是因為他打鐵首先自身硬,他有“三不”: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
正人先正己。要當好華西村的帶頭人,就必須率先垂范,約束好自己的欲望,唯能如此,才能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心中有信仰 行動有力量
記者:“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億元的獎金不是一個小數目,它是多少人奮斗終生都難以企及的,你真的一點沒有動心嗎?
吳協恩:說實話,我對這些錢真的沒有特別在意。我捐出這筆錢,并不是因為我多么富有,對這筆錢多么不屑,而是我覺得一個人的需求總歸是有限的,超出了需求之外的錢不是自己的,而是社會的。也許會有人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可當你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之后,特別是對人生真諦有了較為深刻的洞悉后,你就會發現錢的魅力真的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記者: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就像藝不壓身一樣,錢多了終究是個好事吧?
吳協恩:也不盡然,錢多了也是一把雙刃劍。君不見多少人在金錢的誘惑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身陷囹圄。撇開這些極端的事例不談,就企業而言,突然的暴富銷蝕了多少創業者的激情,更有一些上市公司錯把上市的起點當終點,圈了錢了就算大功告成了。聽說華為不上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高管個個成了億萬富翁后,會失去以往拼搏向前的動力,翅膀一旦綁上了重重的黃金還能高翔藍天嗎?
具體到我個人和華西來說,又與一般的老板和企業不同。我們村既有企業又有社會,我既是董事長又是村黨委書記。企業追求的主要是效益,而社會則要兼顧發展與公平、公正,村里既有特別能干的企業家、廠長、經理,更有許多老弱病殘,我們對他們只能盡集體所能給予特別的關愛,這就涉及到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一直是華西人追求的崇高理想,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初心,什么時候忘記、丟掉了這個崇高理想和初心,我們就會失去人民的支持,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記者:現在的人好像不大談初心、信仰了,可在你的內心深處并沒有忘卻,為什么?華西村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吳協恩:確實,現在的人們不大講信仰了,好像誰講誰就不合時宜。但是,我們華西不同,因為華西人深知,沒有老書記對黨的宗旨的崇高信仰,就沒有華西人巨大的凝聚力,華西也不可能有今天。
我是一名黨員,更是老書記崇高信念的傳承者,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忘本。
對于億元獎金,我可拿而不拿,就是想進一步昭示自己的追求、信仰,這對全村是一個重要的示范,我相信它會起到非常積極的連鎖反應。
“長壽”需要有個好基因
記者:作為“天下第一村”的新掌門人,在當今經濟寒潮來襲的大背景下,你有壓力了嗎?你最擔心的是什么?
吳協恩:作為“天下第一村”的書記,我壓力山大,我是在全國甚至是世界輿論的聚光燈下工作、生活。
我思考最多的不是讓華西怎樣做得更大,而是怎樣讓華西活得更好、更久,打造“百年村莊”、“百年企業”。
在這里,我仍要講一下華西的歷史,華西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第一村”,很關鍵的一條是華西有個代代相傳的好基因,即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永不服輸,決不放棄。華西人均收入9萬多,但歷史經驗告訴我,生活得再好,作為安身立身之本的艱苦奮斗精神不能丟。村民過上較好的生活后,我們沒有把利潤分光吃凈,而是把村民名下的部分資金集中起來,投入再生產,形成滾雪球效應。
對于這種做法,外界有不少質疑,認為村里截留村民的財富挪作他用是越權。但我們不為所動,一以貫之地予以堅持,因為這樣做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新鮮血液,也有助于避免村民耍錢賭博、玩物喪志等不良歪風,我一直強調富腦袋比富腰包更重要。
為了守護好我們的基因,打造出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近年來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作出了艱難的探索。比如我們連續三年選派150名年輕人到貴州穿洞村,與那里的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我們還派干部到最艱苦的西藏進行鍛煉等。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認為,拿不拿億元獎金這件事其實還是對自己的一場嚴峻考驗,我就是想檢驗一下我能不能約束住自己的欲望?,F在我可以說,自己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