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村,讓城市更向往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金曉 字號:【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尊重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2014年浙江省委作出了關于“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創建“兩美”浙江成為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主題。根據寧波市《農村品質提升專項行動》,奉化區作出了在十三五期間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的工作部署,并率先實施了“桃花盛開”和“四季花香”兩條風景線的建設。

  近年來,奉化區扎實開展“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兩路兩側”等專項行動,同時出臺《農村品質提升專項行動》,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間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的工作部署。風景線作為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的主要載體之一,以“路美、河美、村美、景美、田園美”為標準,奉化區率先明確了滕頭至新建“桃花盛開”和金海路“四季花香”兩條線路開展風景線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邁出了新步伐,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

  在美麗鄉村風景線培育中,以奉化“桃花盛開”路線為例,奉化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要抓住“五個一”展開工作。

  挖掘一方特色 以特色定主題

  風景線之美,在于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趣。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需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亮點。

  結合實際,區農辦充分挖掘沿線的基礎條件和特色元素。“桃花盛開”風景線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路美人多,四明路是串聯溪口—滕頭兩大旅游景區的重要通道,道路等級較高,游客量逐年增大。二是產業豐富,沿線有芋艿、水蜜桃、雷竹三大基地。三是歷史底蘊深厚,有蕭王古廟、青云古村、螺星石塔和民國大雜院等遺存。四是文化活動頻繁,“海峽兩岸馬拉松”、“桃花筆會”、“蕭王廟會”每年舉辦,鄉村旅游如火如荼,蔣大為先生《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帶來了更廣的知名度和更高的人氣。結合自然稟賦、產業基礎、活動現狀、文化鋪墊等方面,最終將“桃花盛開”作為線路的核心主題,基本滿足了生動形象、富有特色的要求。

  編制一個規劃 以規劃為引領

  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總體部署,針對區域特色,區農辦委托規劃設計院編制風景線專項規劃。設計院多次進行實地調研,全面深入了解這一區塊的道路現狀、環境特征、村莊條件和資源稟賦。

  在具體規劃中,做到了4個“結合”:一是以鄉村為基礎、與生態人居建設相結合,堅持原生態、原民居原則,盡量少征地、少拆遷,通過整治提升現有的城市林蔭道、機耕道、濱水路徑,凸顯鄉村原真魅力;二是以桃花為韻、與休閑旅游相結合,堅持“以水為脈、以花為韻”,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人文內涵,分片區進行功能策劃、游憩空間組織,豐富綠道系統;三是以綠為體、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依托現有的山體、水系、綠地和道路,將風景線培育與生態控制線保護、河流整治和公園建設結合起來,修復提升綠道周邊生態功能,改善生態景觀;四是量力而行、與基礎條件相結合,系統規劃綠道網整體布局,結合鎮、街道意愿和實施條件分近期、遠期、遠景逐步推進風景線建設,先建沿線景觀和重要節點,再深化完善綠道系統設置。

  明確一批項目 以項目來落實

  桃花盛開風景線項目落定之后,進行了數次專題討論,商討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在反復對接完善的基礎上,印發了《關于明確“桃花盛開”、“四季花香”兩條風景線有關建設項目的通知》。其中“桃花盛開”風景線共確定建設項目32個,每個項目都明確了具體建設內容、前期處理完成時間、工程建設完成時間、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保證了建設進度。

  形成一股合力 以合力推發展

  風景線啟動建設后,整合文明辦、組織部門的資源,共同打造文明示范線、黨建示范線,對接紀委、婦聯、團委等部門,在風景線中增加部門元素。美麗鄉村風景線在領導重視和各部門支持下,初步形成了“各炒一盤菜、共辦一席酒”的理想局面。

  整合一批資金 以資金作保障

  經多方協調,“桃花盛開”風景線共整合交通、水利、農林等部門資金約1億元。同時,積極推動社會各界、引進工商企業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產業開發等,形成合作共建的強大合力。

  如今,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奉化區農辦將加快項目實施,完善硬件基礎,辦好桃花節等活動,發展鄉村旅游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美麗鄉村示范創建,使“桃花盛開”、“四季花香”這兩條風景線成為奉化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名片。

  一個個村莊被精心打磨成了一顆顆散落在鄉村的珍珠,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美麗鄉村風景線創建提升了城鄉品質。鄉村,定會讓城市更向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