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活著,就要活得精彩——王東海扎根西藏、服務百姓紀實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中國民族報 王珍 字號:【

  “到西部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09年夏天,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畢業生王東海,看到學校懸掛的這些宣傳標語,頓時熱血澎湃,萌生了到西藏工作的念頭。

  8年來,王東海用實際行動兌現了諾言,從大學生村官一步步成長為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在雪域高原書寫了人生的華彩篇章。

  “留下來,為老百姓干點事兒”

  從平原江城武漢,陡然空降到平均海拔4100米的日喀則市仁布縣帕當鄉切村,王東海高原反應強烈,有些頭痛難忍。

  為了迎接全村首位漢族大學生村官,切村像過節一樣熱鬧。

  村里條件遠比想象中艱苦,一天只有2小時的水電供應,沒有網絡,也沒有手機信號,上交的工作材料和簡報都要靠手寫。更讓王東海苦惱的是,全鄉沒有一家飯館、菜店、饅頭店,買東西要到30公里外的縣城,做飯極不方便,經常只能吃泡面。在切村3年,他至少吃了580包方便面。

  吃、住等生活小事還能設法克服,語言不通卻嚴重影響了王東海開展工作。村里60多戶村民全是藏族,幾乎沒人會說漢語。

  王東海下定決心學藏語。他拜鄉政府的一名藏族干部為師,用漢語諧音一字一句記下藏語發音。一年多后,他終于能用簡單的藏語與村民們交流了。在2016年5月市委組織部舉辦的全市“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日喀則”雙語演講比賽中王東海還榮獲了藏語組三等獎。

  當時在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的時候,王東海也曾動過回家的念頭。

  每當內心動搖,他就到山上的開闊地坐下來,吹一吹心愛的竹笛。想到村民們在歡迎儀式上滿懷期待的目光,想起當初選擇到西藏時的雄心壯志,他做出了一個艱難而堅決的決定:“留下來,為老百姓干點事兒!”

  “感情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

  不懂藏語、不會勞作,王東海剛到切村時很難打開工作局面。對他這樣從內地來的“白面書生”,群眾也不知道如何跟他打交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東海發現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國家為每個村配發了一輛輕型貨車,卻沒人會開。有駕照的王東海自告奮勇當起了司機。他開著這輛被村民們稱為“寶馬”的金杯貨車,拉牛犢、拉牧草、拉水泥、拉化肥,送村民看病、接生、上學。

  聽說王東海會開車,切村周邊5個村的村民都來請他幫忙。王東海一下忙了起來,一星期中,三四天都在外開車,每天早出晚歸。

  王東海做的這一件件小事,村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村里人不再把他當外人。

  村里的五保戶次仁玉珍老人去世后,按照當地習俗,要舉行天葬。村“兩委”班子請王東海開上“寶馬”,一起前往天葬臺。“天葬是藏族的神圣儀式,只有把我當家人了,才會叫我參與其中。”村民們的信任,讓他分外感動。

  在天葬臺這個靈魂升天的圣潔場所、生與死的輪回之地,王東海獲得了對生命意義的禪悟:“活著時,好好活,活出精彩;死去時,才能安心地去。”

  在他看來,扎根西藏、服務百姓,就是活出精彩的最好方式之一。

  “干事創業不能總待在辦公室里”

  在切村的每一天,王東海都在思索:“我能為鄉親們做些什么?”

  切村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可利用資源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全村400人僅有560畝耕地;經濟結構單一,以種植青稞、土豆為主。經過一年多的走訪調研,王東海做了“切村發展規劃”,提出了幾個可行性較強的發展項目,其中之一就是勞務輸出。

  為了讓群眾盡快走上致富路,王東海整合村里有技術的剩余勞動力和致富能手,共同出資成立了帕當鄉切村勞務輸出合作社,注冊資金80萬元。

  2011年,王東海通過努力,為合作社爭取到3個大型建設項目,總資金達100多萬元,解決了35名困難群眾的就業和生活問題。

  王東海還通過各種途徑,帶領村民開起了帕當鄉第一家饅頭店、第一家蔬菜店,試點養殖了黑白花奶牛,幫助貧困黨員脫貧致富。

  “干事創業不能總待在辦公室里,要拿出實際行動來,干些對群眾有益的事,才能帶動村民致富。”總結8年來的工作經歷,王東海深有感觸地說。

  2012年10月,由于工作表現突出,王東海被提拔為仁布縣德吉林鎮黨委副書記;去年1月,他擔任了德吉林鎮鎮長。在全縣“八鄉一鎮”中,他是最年輕的鄉鎮長。從管理1個村到管理9個村,從偏遠的帕當鄉來到了縣政府所在地,盡管身份、職務發生了變化,但王東海為群眾干實事的初心,卻始終沒有改變。德吉林鎮強欽村村民次珍是一個藏雞養殖能手,一心想擴大養殖規模,卻受到了雞苗和資金上的限制。2014年,王東海得知她的難處后,從對口幫扶強欽村的武警西藏總隊爭取了15萬元,幫她建起了400平方米的養殖場,又找到乃東縣貢桑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益西卓嘎,爭取了600只雞苗,讓次珍成立了強欽村斯龍惠民藏雞養殖場。目前,藏雞養殖規模已達上千只,年利潤3萬余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15人。

  “重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王東海在大學時入了黨,畢業時還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在他的心中,“黨員”是一面旗幟。不論是做村官,還是做鄉鎮黨建工作、當鎮長,他都特別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切村黨支部書記倫珠,就是王東海一手培養起來的。當時,整個帕當鄉沒有一家饅頭店,村民買饅頭要去幾十公里外,一次買一大口袋,時間長了,很不利于健康。王東海和村里的黨員商議后,利用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貸款3萬元,帶領貧困黨員倫珠開起了饅頭店。王東海以一天200元的工資,從拉薩請了一位饅頭師傅當老師。

  饅頭店開張以后,生意格外好,倫珠每月至少收入2000多元。不久,他被評為村里的致富能手,現在還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

  讓黨員富起來,是王東海打的第一步“算盤”;讓黨員帶動村民改變觀念富起來,是他打的第二步“算盤”。

  倫珠的示范帶動作用十分明顯。2012年,王東海又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全鄉開了第一家“黨員惠民蔬菜店”,徹底改變了帕當鄉干部群眾吃菜難的問題。現在,蔬菜店每月盈利3000元。

  當上鎮長以后,王東海在全鎮的脫貧攻堅工作、“一村一特”項目建設過程中,更加重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艾瑪村的貧困黨員貢覺,在發展藏香豬養殖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場地難題。王東海幫他爭取10萬元資金,在村外建成了一個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的養殖場地,又從林芝引進純種藏香豬10頭,改良藏香豬品種。如今,貢覺的藏香豬養殖規模從50頭擴大到120頭,帶動了全村6戶3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不論生前如何榮華富貴,死后不過一堆白骨。在西藏,雖然獲得的物質財富不多,但我覺得人生過得有價值,每天過得有意義,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滿足、心安。”王東海說。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