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來,中華優秀文化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家風、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對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直接作用。
良好家風是什么?它是岳母刺字所表現出來的“精忠報國”之心,是孟母三遷中表現出的求知、向上精神,是顏之推《顏氏家訓》時所強調的“去奢”“行儉”“不吝”,是敬姜“匡子過失,教以法理”,也是張英教育家人“讓他三尺又何妨”……那些優秀的家訓、家范,是滋養今人和后代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涵養家風、建設家庭的一個重要路徑。
作為楊王的當家人,孫躍明書記深深地認識到家風建設的重要性,他帶動全村堅持“好家訓引領價值取向,好家風推動村民自治”,以家訓帶家風,以家風樹村風,以村風揚民風,不斷引領正確的價值取向,營造新農村建設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的喜人局面。孫躍明書記在兩會上還曾提出“建議重視鄉風文明,加大扶持力度”的提案,足以可見孫躍明及楊王村對家風家訓建設的重視。
在家風家訓建設方面,婺源縣總結出了獨特的實踐經驗。婺源縣委非常重視家風家訓的建設,從縣委領導班子到基層村民,都在積極踐行“微家訓”的建設行動。各級黨員干部都做好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尤其是嚴田村通過“微家訓”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讓好家風營造好民風,好民風營造社會和諧正義之風,來推動村莊的各項事業發展,推動幸福嚴田的精神家園,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也是黨的優良傳統,良好家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成長的營養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我們應因時代需要,不斷發掘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從中華家訓中吸吮智慧養分,我們不但會建設億萬溫馨的“小家”,更會讓社會這個“大家庭”更和諧、更美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