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大淀頭村?白洋淀的明珠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大淀頭村由一座橋與外面大堤相連,是一個典型的水鄉村莊。在橋頭旁,兩排嶄新樓房格外醒目,讓人疑是到了城鎮小區,其實這是村民住房。

  村內街道寬闊干凈,沒有占道的攤販,也沒有向外延伸出的臺階、門窗簾篷。店鋪都沒有大開大合的門面,也沒有顯眼的招牌,有的只是一塊橙黃木牌,刻著店鋪的經營種類,如豆腐房、蔬菜店、五金店、通訊部等,讓人以為是到了另一個時代,或者是電影的場景地,而這正是大淀頭村的獨有特色——臨街商鋪都限定在室內經營,不在外面擺放商品。如此清新別致的店招與經營方式,是大淀頭人自己設計的。

  在大淀頭村行走,一會就喜歡上這個村莊。她干凈整潔,在雄安新區三縣其他村莊隨意可見的垃圾,在這里卻鮮見蹤影;你會看到村民提著垃圾走出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離扔垃圾,很明顯這是他們的自然日常行為。她容貌秀麗,白墻黑頂的房屋,綠樹依依的村道,碧水繞村的大淀,都是難得的景致。她安寧和諧,上了年紀的村民帶著孩童坐在水邊亭廊,閑聊打發時光;村內的小學正趕上放學,小孩子一路嬉笑打鬧回家,大方地擺姿勢給游人拍照;大淀頭村小學有漂亮的教學樓和操場,每個教室都可以多媒體教學,操場鋪有塑膠跑道,這樣的水平在淀區屬于前列,這可見當地人對教育的重視。

  村莊東側依水而建一個簡單的碼頭,幾艘游艇停在邊上安靜等待生意,沒有高音喇叭播放音樂,也沒有大聲的喧嚷拉客;碼頭向兩邊延伸出亭廊,連接著游客服務中心和休閑木屋。記者在廊道上和一位中年人攀談,他來自鄰村,10多年來每年都會到附近各處藕塘做工,時下正是栽藕的時節,他在淀中栽藕,由于技術好,每天出工能收入400元,言談中他很滿意自己的工作和收入。談到雄安新區建設,這位大叔擔心他將來失去眼下這份能給他帶來高收入的工作。至于搬進樓房,他也不太愿意,“住樓上沒住地上自在”。

  大淀頭以她的美麗安寧給我們以舒心愜意,讓我們見到了夢幻般的白洋淀。

  大淀頭村有今天這個場面,據了解,是多方努力的結果。河北省和安新縣近兩年開展了“白洋淀連片美麗鄉村建設”,依據“天藍、水清、葦綠、荷紅、村美、人幸福”的目標,推進淀區農村面貌提升改造,重點是對45個水區村實施改造。這里面就有大淀頭村,且是作為淀區美麗鄉村示范的標桿來建設。

  大淀頭村借助“白洋淀連片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改善了村里的基礎設施。比如,使用新型材料新建游客中心1座;對新民居廣場路面進行升級改造,新修了一條旅游棧道;鋪設污水管網4800米,建污水處理站3座,日處理污水105噸,村民生活污水全部集中統一處理,達標排放;新建公廁4座,全部與污水管道并網;新建垃圾中轉站1座,配備垃圾收集車1臺,箱式清掃車4臺,設置了65個垃圾箱,垃圾做到了日產日清;同時,對村大街小巷全部進行了硬化,對道路兩側和主要景觀節點進行改造美化。在建設“美麗鄉村”行動中,大淀頭村還評出了20戶“美麗庭院”戶,引導家家注重環境保護,戶戶重視村莊生態建設。

  經過美麗鄉村建設,大淀頭村煥發出新的生機。村里開通了大淀生態旅游航道和觀光旅游線路,正從單一的捕撈業向民俗旅游和生態旅游方向轉移。

  這么好的村莊當然要了解它背后的辛苦耕耘者。我們兩次到村委會,不巧村干部外出辦公,沒有碰上,經過打聽,我們找到了村黨支部書記趙愛樂的家,對他進行了短暫采訪。

  趙愛樂年過六旬,卻思路清晰、精神奕奕。他告訴我們,大淀頭村能有今天著實不易,他在1996年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職務,那個時候就開始注重村內環境整治工作。他曾經帶頭拆除自己家的門前臺階,將臺階后移到院內,在干部帶頭下,這項工作順利開展。他也帶頭以平房換樓房,以自己家的平房換了一套90平方米的樓房。他有兒有女,很難想象他在村里只有一處宅基地,換了房后只有這一套房子。正是干部帶頭,第一棟樓房順利建成,呈現出現代宜居的效應,大淀頭隨后又順利建成第二棟樓房,騰置出寶貴的土地,用于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淀頭村也才有了今天這般模樣。

  趙愛樂還給我們談了大淀頭村的移風易俗工作,這也是村里的一項驕人成績。大淀頭村專門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章程,對“紅白事”的規模、方式進行了規范和限制,村干部帶頭節儉辦事。村里的火化率一直保持著100%的水平,一場白事花費不足萬元,據測算,從1998年至今,大約為村民節省下2000萬元。

  雄安新區的消息對于他這位基層干部來說,多少有些預感,從去年年末開始,他就抓緊了村民建房工作,限制建房規模。不過他當時以為是要建一個與保定市一樣的“白洋淀市”,沒想到會有現在這般規模。雄安新區建設絕對是一個好消息,目前,大淀頭村村民有很大一部分在外務工,未來他們有機會在家門口工作。談到新區建設,這位村支部書記說,大淀頭村村民都做好了思想準備,情緒穩定,大家對走對留都聽從上面安排。不過他也認同記者的一個觀點,淀區里保留部分居民,可以開展粘網捕魚、罩簍捕魚等技藝展示,對發展旅游業有益。

  這位書記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書記,記者了解到,現在他還保持著義務清理村莊街道的習慣。每天早上四五點鐘,他就起來,開上灑水車,為村內街道灑水,中午和傍晚都再重復一遍。而做這項工作,完全是義務性的。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