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宋莊:鄉村里“最”文化的地方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宋莊印象:名副其實的“文化硅谷”

  八月盛夏,《中國村莊》記者來到了宋莊。

  宋莊,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在中國,有很多富有文化范的地方,像是北京朝陽798藝術區,像是老外聚集的北京三里屯,像是廣東的油畫村大芬村,像是天津大悅城“騎鵝公社”,像是成都院落文化寬窄巷子……

  但好像都沒有一個地方如宋莊這樣來得猛烈,來得震撼,來得響亮。

  宋莊,坐標位于北京通州,既是村之名,亦是鎮之名,但人們的言語中和宣傳海報上,都喜歡稱呼她是“中國宋莊”。

  好大的口氣吧?宋莊也的確有這么稱呼的底氣,這底氣來自5000多位(正式注冊數字)甚至于更多的藝術家生活在她的一片土地上。

  一個地方,匯聚了5000多位藝術家,那是怎樣的一個藝術人口密度?夸張地說,在宋莊行走,你可能碰不上當地的村民,但你一定會碰上什么畫家、美術家、雕塑家或者音樂家什么的,并不是藝術家不值錢,爛了大街,而只是因為這里是宋莊,被稱作“文化硅谷”的地方。

  宋莊,以其“畫家村”之名,你會認為她就是幾幢房子,幾條街巷,再高點就是一個村子?真實的宋莊之大會出乎你的想象,她其實不能用腳來丈量,單是一條主街徐宋路,數公里長就能讓你腿腳發酸。以徐宋路為軸,向外擴散,周邊40多個村每村都有藝術家分布,真實的宋莊在地域上早已超越了宋莊鎮的范圍,與宋莊鎮相鄰的一些村莊也在被“侵占”和同化,在演變為宋莊“畫家村”的一部分。

  宋莊的街,宋莊的房,也是特別地有文藝范,它不缺高樓大廈,但那是點綴,更多的是平房和低層樓房,而且造型偏向模塊化,方方正正,這可能是便于采光,便于作品的創作與展示,想在宋莊找一種“曲徑通幽”有點難,那些藝術家門并不是隱居于此,侍弄花草與修身養性,而是開門經商,面向社會,作生計謀。

  宋莊充滿著藝術的味道,創作室一個接一個,畫室一個連一個,展廳也星羅棋布,一切似乎都在展示一個文化的世界。有人說宋莊是“世界范圍內最大的藝術家聚居區”,加上沒有登記和流動的藝術家,宋莊這片土地上估摸有1—1.5萬名藝術家、2.6萬名藝術相關從業人員。初步統計是,區域內擁有220家畫廊,50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美術館,70家畫材店,34個藝術區,6000余間藝術家工作室。這樣的規模讓她罕有比擬對象。

  宋莊雖大,卻也有一個顯著標志——在主街交通環島,有一座形如倒扣的喇叭雕塑。雕塑從底座到頂端依次使用土、磚、瓷、鐵、銅、銀、金七種材料,它被宋莊的藝術家們開玩笑地稱作“土生金”。形如金字塔的雕塑,有著“浪里淘沙”的意味,預示著藝術世界殘酷的一面,宋莊大多數藝術家的命運可能只是手藝人,能夠最終成名成家的畢竟是塔尖上的少數人。藝術世界的競爭,讓宋莊的街頭似乎又帶有一些功利性,那就是隨處可見的培訓招生廣告,宣示自己的專業性,希望拉來更多的生員,獲取快速回報。

  宋莊,的確是一個藝術的世界,喜歡文化范的人,會把她當作天堂。

  宋莊印跡:小堡村的變遷

  據說,宋莊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頗為出名的“圓明園畫家村”有淵源,最早的一批畫家就是從那邊遷移過來的,時間在1994年。那個時候的“畫家”在城市間游蕩的多是脫離體制的,有流民的嫌疑,并不是很受待見。

  早期來的畫家大多定居在小堡村,隨時間推移逐步從小堡村向外發散。這個發展過程與小堡村黨支部書記康大柏有莫大關系,是他包容和吸納了早期的藝術家入駐。他覺得,藝術家們能給村民帶來實惠的租房收入,還能給村里贊助修路、植樹、安路燈,有什么事兒也能給出主意。

  在崔大柏眼中,藝術家是獨一無二的資源,應該納入村子整體的發展規劃中來。他大刀闊斧地引進藝術家,謀劃建設各種藝術區。像北塘藝術區、國防工事藝術區都已成型。

  《中國村莊》采訪了小堡村負責文化事項的村委委員李學來,他說,小堡村最初是純農業村,搞種植養殖,比較窮困。得力于藝術家的人脈關系,小堡村開始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旅創客基地,完成了產業升級,成為典型的發展案例。2007年度小堡村獲得了“北京最美鄉村”稱號,2015年度獲得了“十佳魅力鄉村”稱號。

  在李學來的口中,時不時地會迸出“當代派”、“印象派”的藝術專業詞匯,顯示出藝術對他的陶冶。其實,他本人對藝術家的態度也有過轉型,最早是防止藝術家們來,怕給村里帶來不穩定因素;之后是歡迎藝術家來,積極為他們服務,幫助解決租房等實際困難。李學來說,藝術家們與村民之間建立了互動和諧關系,他們教小堡村孩子們琴棋書畫、音樂和舞蹈,而村民則幫助藝術家們打掃房間和展覽布展。如果從收益上講,藝術家們給村民提供了房租和勞務收入,單是房租,保守估計,小堡村民一年能有5000萬元以上收入。

  記者碰到來小堡做載客生意的外村村民,說到小堡村,他是一片羨慕,說小堡村每年都能為村民發放一萬多元,比其他村強多了。

  藝術家的進入,讓小堡城鎮化的建設步伐加快。帶著城市氣息和現代化生活觀念的人群進入小堡后,小堡開始修路、規劃村莊建設,一些商業、餐飲、休閑產業也在小堡發展起來,小堡有了城鎮模樣,可以說是實現了“文化造鎮”的目標。

  藝術家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中國村莊》采訪了宋莊藝術促進會干事、藝術家黨支部組織委員李赫,這位年輕的畫家是2007年進村的,當時大學畢業,只帶著4000元的資金,滿是彷徨,他用這筆資金租下了一個村民院子,開始了自己的事業。李赫說,藝術家帶動了村民文化素質的顯著提高,他講了一個例子:村里的一位老太太看藝術家們搞創作,自己便學著用雞鴨毛來做拼貼畫,結果作品竟賣出上萬元的價格。

  小堡村,一個以種植業為主曾經貧窮的普通村子,在20多年間的發展歷程中,因為外來藝術家們的進駐,借力發展文化產業,實現了村民收入的持續提高,實現了村落變城鎮。這是一個華麗的轉變,無異于蛻繭成蝶!

  宋莊影響:文化成為一種力量

  宋莊的發展脫離不了時代背景。本世紀初,當代藝術得到了社會主流接受,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化引擎,宋莊得以趁機發力。2005年宋莊被北京市正式授予“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稱號,重點發展文創產業。在宋莊鎮政府支持下,宋莊成立了藝術促進會,這是一個純民間性組織,由藝術家們自己來組織和管理,它擔負了政府、群眾與藝術家間的橋梁作用。2014年還建立了藝術家黨支部,成為藝術家的中堅力量。李赫說藝術促進會有5000位藝術家登記,黨支部有40位黨員。

  藝術家帶來文化繁榮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社會深層問題。比如,藝術家和村民之間的房屋產權或租賃紛爭,有藝術家為追求創作自由而做出些激進的事情,甚而有藝術家為追求社會轟動效應而制造出驚世駭俗的敏感行為藝術。藝術促進會的成立有助于規范藝術家的過激行為,也便于維護藝術家的正當權益。藝術家們進而參與到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事情中來。今年6月,藝術家黨支部為紀念建黨96周年,專門組織了一批藝術家赴江西井岡山采風寫生創作,隨后在宋莊舉辦了“巍巍井岡、星星宋莊”作品展,以裝置、國畫、油畫、舞蹈、詩歌、影像等藝術形式呈現了井岡山精神。

  李赫認為,宋莊同國內的其他藝術區或者“畫家村”相較,有很大差別,其他的藝術區重在商業經營,而宋莊則是重在發展文化產業。他說,經過多年發展,宋莊已經經歷了由藝術區到畫家村,再到今天的文化社群的轉變,現在的宋莊藝術家不單是畫家,還有作家、詩人和音樂人。這個龐大的文化社群,讓宋莊發展別具一格的文化產業成為可能。

  李赫還介紹說,宋莊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國際市場的,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認同度。現在宋莊有來自18個國家的藝術家200多人,讓宋莊有了國際化的影子,具備了同國際進行藝術對話的能力。

  每年9月至10月間,宋莊會舉辦藝術節,通過各種展覽、學術講座來凸顯宋莊在文化方面具備的當代、原創、生態、前沿的特點,藝術節囊括海內外諸多藝術作品,被認為是“國內最大的文化藝術節”。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屆,其影響力日隆。2016年的藝術節舉辦了藝術品產業博覽會,由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作為主辦單位。

  宋莊,在不斷地蓄積能量,不斷地引領文化時尚,不斷地擴大勢力版圖,等待更有力量的蓬勃迸發。

  宋莊之思:等待創新突破

  宋莊已經成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它仍在發展變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

  宋莊的藝術家保持著一定的流動性,有的來有的走,流動的比例有10%。有人說,留在宋莊的藝術家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人:一是功成名就的藝術家,有著動輒上千平米的工作室;二是2008年后搬進來的體制內畫家,隸屬于國家畫院,工資和社保都由單位承擔;剩下的,則是普通的藝術家,處境較為艱難和尷尬。

  近年來的城市化快速發展對宋莊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力,曾經便宜的民房已經遙不可及,藝術家們被高漲的房租所迫,不斷地向外圍擴散。像李赫在幾年前花幾千元所租的村民院子,現在一年則要五六萬元的租金。一位早期到宋莊的畫家說,“宋莊就是中國的縮影,這里的建設搞得又多又快。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賺錢,跟文化沒什么相干。”

  在近年通州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宋莊的地理位置顯得更加優越,這讓土地更加值錢,房租更加高漲,開始影響到宋莊的未來發展。

  未來的宋莊要健康發展,需要平衡好房地產與創作空間、文化產業與商業利益、行為藝術與道德標準等方面的矛盾。城市要發展,村民要收入,但藝術家們要創作空間;文化是一種需要投入和付出的產業,不會立竿見影,但藝術品的簡單商業行為卻能帶來即刻收益;藝術的創作自由需要保證,但傳統的道德規范也需要尊重。

  宋莊在發展中,應當做些體制與規則的突破創新,如:

  探索建筑物品的共有產權。農民的土地房屋因為其集體屬性禁止交易買賣,宋莊曾為此發生一些訴訟糾紛;現在土地更加寶貴,房屋價格更加高漲,藝術家有被“市場之手”驅離之象。如果建立建筑物品的共有產權,在新建藝術區、工作室、展廳、美術館時,引入藝術家資金,讓其占有一定比例的產權,有可能既能讓藝術家安心,又便于建筑物品的維護經營。

  探索建立藝術家間的公益性合作組織。宋莊的藝術家有功成名就的,也有顛沛流動的,先來的站住腳,后來的立足難。在藝術家之間建立一個公益性合作組織,借名家之力為后來者和落魄者提供一個中轉性的簡單生活與創作條件,可能有益于藝術家間的傳承與交替。

  探索建立藝術發展基金。宋莊的藝術家已經達到一定數量,文化產業也初具規模,它有了較強的市場動能。如果建立一個藝術發展基金,向特定文創項目和海外市場發力,則有助于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

  這些,可能還需要政府從更高層面做出規劃和規范,讓宋莊藝術家發揮出更大力量,讓現有的文化產業做得更強,畢竟文化正是北京首都的一大功能定位,別的地方與別的產業都難以替代。

  宋莊,因文化而變,又因文化而強,未來更要保護好文化這雙助其騰飛的翅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