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名村影響力課題組在村莊發展的跟蹤調研工作中發現,影響村莊綜合發展的因素很多,但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國際經濟形勢、國家宏觀政策、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
在2016年的名村影響力調研活動中,課題組深刻感受到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在村莊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二是“兩學一做”的基層黨建工作為村莊發展奠定了核心基石;同時,文化建設的推進重塑了基層發展之魂,綠色生態營造了更加美好的鄉村家園等,這些都是村莊發展的不竭之源。
基于此,綜合分析名村影響力前300名村莊,課題組認為,2016名村影響力特點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
1. 自然生態文明建設是村莊發展永恒的主題。建設自然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發展的大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為村莊自然生態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隨著村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村莊建設與發展不再是單單追求平坦的水泥地和千篇一律的小別墅,村莊的生態建設成為村莊建設與發展的關鍵。不論是村莊產業的發展還是引進企業的入駐,生態保護都成為首要考慮因素。甚至許多村莊為了自身的生態建設,關停傳統污染產業,向外購進苗木,引泉入村,舉行以村莊為主題的年度花卉展、苗木節等,通過這種示范與帶動形式,推進了周邊村莊的生態建設,形成了縣域性的綠色村莊發展帶,并造福一方百姓。如浙江奉化滕頭村、四川溫江幸福村等。
2. 文化建設是村莊發展之魂。望山、見水、記鄉愁,成為村莊文化發展的新亮點。這種文化有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有創新文化的植入。隨著近年來鄉村文化建設與鄉村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在外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沉淀多年的鄉村文化開始復蘇,并日益得到本土保護與開發,在給村民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村莊文化得到了保護與傳承,甚至許多村莊在文化沉淀不足的現狀下,挖掘與植入新的創新文化,以豐富和提升村莊文化內涵。如浙江東陽花園村的中國農村博物館、山西長治振興村的中國村志收藏館及河南漯河干河陳村的全國“村長”論壇紀念館等。這種做法是將全國村莊文化的精髓植入到本土村莊文化發展中去,既增加了文化內涵,也豐富了村莊發展內容,一舉多得。
3. 創新是村莊發展的動力源泉。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更是村莊發展的不竭之源。創新涉及到村莊發展的各個方面,有文化的創新,管理的創新,更有黨建的創新和產業的創新等等。這些創新推動了村莊的發展,引領村莊的產業升級。如浙江義烏七一村、四川彭州寶山村、江蘇鎮江先鋒村等。
4. 一二三產融合是村莊發展的趨勢。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思路;2016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但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經驗需要一步一步積累。許多村莊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走在了政策的前面,真正做到了一二三產融合的“第六產業”,是基于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范圍拓展的產業融合,形成新的效益和競爭力。如江蘇高淳椏溪村、四川邛崍文筆村等。
在許多村莊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一二三產整合,促進了產業升級,實現了資源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如華西村、航民村、花園村、鄭各莊村等,在投身證券市場的基礎上,利用資本市場優勢,撬動更多的資金發展自身,在優化產業布局的基礎上,優化企業。
5. 交流與合作是村莊發展的亮點。近年來,村莊交流不再局限于村與村的交流、國內的交流,而是逐步拓展到國外的交流。如我們在每年一屆的全國“村長”論壇的基礎上,拓展了中韓村官的交流,發布了國際十大名村,在花園村設立了中韓村官交流基地,并且在合作的層面上形成的多種合作組織。如中國村企集團五村合作組織,目前合作的成效十分顯著,在影響力和經濟實體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中國五村的帶動下,全國范圍也出現了多個合作組織,如臺州五村、四川五村、閩西五村、婺源五村等,有強強聯合,也有強弱聯合,充分體現了合作發展,共富共贏的理念。
6. 敢于擔當是村莊發展的責任。村企根植于村莊,發展于村莊,是社會的一部分,先富起來的村莊,公益事業成為其回饋社會的重要部分。村企在將發展紅利與社會共享,并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方面,走在了全國企業回報社會的前列。名村彰顯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村企在發展過程中,與村莊、村民息息相關,一邊發展企業,一邊承擔村莊建設與村民的社會保障,為國家減輕負擔;二是以社會捐贈的形式,即對受災地區、欠發達地區予以物質上的支持,幫助他們盡快擺脫困境;三是在強村帶弱村的幫扶過程中,以物質或非物質的形式,包括對欠發達地區的村莊進行技術援助、人才培訓、舉辦社會公益活動等,以長遠、可持續的方式促進發展中村莊產業的形成,以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如在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與名村發起的“少數民族村官到名村掛職培訓”的活動中,許多名村積極響應,在近三年對云南、四川的多次培訓中,許多名村主動接收掛職少數民族村官,如江蘇華西村、蔣巷村,上海九星村、太平村、楊王村,北京果園村、鄭各莊村、韓村河村,浙江航民村、花園村、滕頭村等,多次主動接收培訓村官,為全國村莊做了表率,獲得社會各界的贊譽。
總之,名村的影響力在逐年增強,特色也更加明顯,這些特色是村莊發展的根本,也是影響力的核心,正是這些特色,引導名村走到今天。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特色村莊入選名村影響力300佳,也將帶動更多的村民走向富裕,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為建設美麗鄉村做出積極貢獻。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