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的三義廟村是全市第一個謀劃城中村改造、第一個實施整體拆遷改造、第一個完成城中村改造的社區,它是全市第一個進行集體資產改制,建立責任有限公司,將“資產變股權,讓村民變股東”的發展型社區,它是全區第一個建設高標準綜合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務的和諧型社區,是什么讓三義廟能夠屢創“第一”,在短短幾年,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居民生活質量都實現了連級跳。
三義廟社區雖然位于邢臺市區,但舊村改造前,“社區外面現代化,社區里面臟亂差”,全村僅有50畝土地,靠這點兒地連吃飯也無法保證,更別說讓居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了。
2008年全市舊村改造戰役打響,以楊建立為書記的黨支部一班人對自身優劣勢進行反復思考,形成了共識:舊村改造不是“遭遇”是機遇,改造后騰出土地,多建樓房聚攏商戶,大力發展服務業,改善環境,優化服務,社區的前途將會一片光明。為了打消干部群眾對拆遷改造的顧慮,社區黨支部多次組織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山東、河南等地參觀城中村改造,使他們思想上受到了極大震撼,對城中村改造由抵制變為羨慕。
群策群力是關鍵。為把好事辦好,社區黨支部先后召開黨員大會21次,村民代表會16次,全體村民大會4次,共征求群眾意見建議136條。安置辦法中每形成一條,都要上下左右廣泛征求意見,為了更加科學,有時甚至一條都要反復醞釀一個星期。歷經四議三起稿,最終形成了《三義廟舊村改造拆遷安置辦法》。2008年5月下旬,三義廟社區舊村改造工作正式啟動,唱響了“基礎設施靚、生態環境優、商機人氣旺”的城中村改造進行曲。
2011年初,8棟多層和9棟電梯樓拔地而起,30畝中心花園躍然呈現在居民面前,居民們搬入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單元樓,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做飯有煤氣,個個樂得合不攏嘴。但社區黨支部并沒有滿足現狀,又在發展社區經濟、建設和諧社區上動起了腦筋。
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舊村改造完成后,社區黨支部把建設新型和諧社區作為工作重點,建設了1200平方米的高標準社區用房,設有一站式服務大廳、群眾工作站、黨員活動室、圖書館、兒童之家、村史館、科普館、標本室、醫療衛生服務室、居家養老中心等,為社區居民免費開放,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配有功能齊全的小學、幼兒園以及完善的物業管理,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建立社區內部網站,實現社區監控全覆蓋,讓居民時刻感受到生活的便利溫馨,幸福感指數一路飆升。在強化服務功能的同時,社區黨支部成立了新三義市場有限公司,對集體資產實行了公司制運營,村民變股東,每半年定期分紅,股份量化后,實行“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村民變股民,使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生活有了穩定的保障。發放生活福利,給社區老人發放奶票,給獨生子女戶發放補貼,給婦女提供就業幫扶,社區集體年收入達300萬元,許多家庭購置了小汽車,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經過和諧改造后的三義廟社區,徹底告別了窮、亂、臟的面貌,向著文明富裕的現代化社區大步前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