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里花一片,山上園連園;上山不走山,大道繞山轉,科學管護林園壯,畝產效益能上萬……這就是太行深處的南溝村的真實寫照。
南溝村位于河北邢臺臨城縣西部山區,距縣城45公里,緊臨平涉公路,全村180戶,600人。經過10多年的發展,南溝村逐步形成了以礦業為主導、林果種植業和生態旅游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全年上繳利稅5000余萬元,人均收入突破萬元,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小康村。
然而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花果飄香,生活富裕的小康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是個遠近聞名的貧窮落后村。為了盡快擺脫貧困,南溝人將目光投向了鐵礦開發。村里組成了包括兩個礦山、兩個選礦廠在內的南溝村股份制企業,按照村里的人口入股,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是南溝戶籍的都可以參股。2001年之后的3年間,南溝人均收入由700多元增加到了2680元,家家戶戶有了存款、人人年年有了分紅,集體經濟收入也從原來的幾萬元增加到數百萬元,南溝人從此摘掉了窮帽子。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可南溝的環境差了。選礦所留下的尾礦庫越來越大,占據了三條山溝的500畝山場,不僅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且刮風時尾礦砂滿天飛,下雨時渾水順著山溝往下流。
為改變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南溝村下定決心進行轉型,在逐年減少采礦,并全面停止礦山開采的同時,大力整治生態環境,拉開了治礦、治山,美化家園的序幕。1998年至今,南溝村改善生態環境的步伐從未停止:投資300余萬元,治理荒山1000余畝,栽植白皮松80余萬株;治理尾礦庫,造地200畝,種植蘋果、核桃等果樹1.1萬株;開展為期3年的小流域河道綜合治理工程,修建南溝大橋,修筑護村壩3000多米……曾經堆積如山的尾礦經過固堤、覆土、引水、栽樹變成了“花果山”;曾經采礦留下的荒崗禿坡經過開溝、換土、引水、植樹重新披綠裝。
在大力發展林果業的同時,南溝人還吹響了進軍生態旅游業的號角。他們聘請北京筑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依照“綠色、生態、自然”的原則,制定了《趙莊鄉南溝綠色生態村規劃設計》方案,要把南溝建成環境更加優美、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的現代化新農村。南溝村先后投資300多萬元,建橋梁、鋪道路,同時對保留下來的明清民居進行修繕,啟動了民俗博物館和影視城的建設。南溝村規劃設計的新民居工程建設兩層獨院式聯體別墅84套,總投資4200萬元,村集體補助1200萬元,村民承擔3000萬元,已交付使用,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寬帶“六通”。
近兩年,隨著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南溝村贏得“河北省十佳工農業旅游景區”等榮譽。2011年,南溝村被選為東方巨星影視拍攝基地,電影《山谷回音》就在該村拍攝。
生態立村,土地生金,南溝村也為尾礦庫再利用提供了模板。目前,盡管村里9000畝山場綠化率已達95%,但南溝村干部群眾沒有停下治山造綠的腳步,眼下他們正計劃補植柏樹4萬株,餐飲、住宿及采摘等項目也正在謀劃實施,一個集觀光采摘、休閑度假、影視文化為一體的南溝村漸行漸近。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