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村莊紀念館位于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拉市海國際濕地公園內,由玉龍縣十八寨溝村和麗江正龍集團聯合投資修建,于2015年10月10日第十五屆全國“村長”論壇期間正式開館。
中國少數民族村莊紀念館在建筑風格上與麗江地方特色建筑相匹配,博物館的整體建筑以納西族的土木結構庭院建筑為主要表現形式,將納西建筑中有代表性的斗拱、臺基、廡殿、歇山、懸山、固頂、攢尖頂、單坡、十字脊、丁字脊、拱券頂、盔頂、圓頂等等,以及納西的風水文化、風情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其中,形成整體的大型結構建筑體系的紀念館。
正對博物館大門,是一座“紅石榴”雕塑,代表了全國各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體。走進大門, 即可看見納西建筑中的照壁,紀念館為納西典型的 “三坊一照壁”結構,二坊交界處形成拐角天井。館內建筑采用穿斗與抬梁式結構,坊與坊之間木構架連接成整體,室內室外建筑木構件皆有油飾,室外構件用雕飾和粉飾。紀念館建成后,既成為納西標志性建筑,又是少數民族村莊文化展示中心。
紀念館分為納西族館和民族村莊展廳兩個部分。納西族信仰東巴教,東巴教屬于多神崇拜的原始形態宗教,納西族館以納西東巴文化為核心,將納西族的起源、發展以及文化特征以服飾、工藝品、傳統飲食、圖騰崇拜等形式表現出來;民族村莊展廳展出了另外55個民族(除納西族)的概況、節慶風俗、建筑文化等文字圖片內容,同時收集了各個民族的傳統服飾、特色手工藝品等實物藏品。整個博物館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展品種類多樣,較好地展示了中國多樣的民族文化。
中國少數民族村莊紀念館的建成,一方面能夠起到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村一級來建設全國性的具有少數民族特點的博物館,這在建設模式、機制和體制上,都是對中國博物館建設的創新和發展。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