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休閑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融合體,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休閑農業主要有6大方面功能,分別是:經濟功能,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產業結構;社會功能,增加城鄉居民接觸,拓展農民人際關系,縮短城鄉差別,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教育功能,提供人們認識農業、了解農村動植物生長過程、體驗農村生活及認識農村文化及生態等;環保功能,休閑農業區為吸引游客,必然主動改善環境衛生,提升環境品質,維護自然生態均衡,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重要性的認識,主動做好資源保護工作;游憩功能,為人們提供休閑場所,從事健康的休閑活動,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壓力,達到休養心身的作用;文化傳承功能,休閑農業的發展可使農村特有的生活文化、產業文化及許多民俗文化得以繼承,同時能創造出具有特殊風格的農村文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和旅游發展進入新階段。發展休閑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意義重大。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帶動二三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因為休閑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僅需要生產、管理人員,而且還需要從事住宿、餐飲、交通、商業等服務人員,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增加農民收入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城鄉人員、信息、科技、觀念的交流,不僅使城市人了解和體驗農業,而且也使農民轉變觀念和提高素質,加強城鄉互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還有利于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業文化,保護農村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非常重視休閑農業的發展,2016年,農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休閑農業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從事休閑農業的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發展質量明顯提高,服務水平較大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意見》明確了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要加強規劃引導、豐富產品業態、改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扶貧、弘揚優秀農耕文化、保護傳統村落以及培育知名品牌等七項任務。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本期遴選10個進入2016名村影響力排行榜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村莊,對其村莊發展情況、休閑農業模式、鄉村旅游等情況作簡要展示,并通過展示來總結經驗,以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