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村走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安徽省金寨縣扶貧,這是一場應者云集的公益善舉,也是對相關部門工作效率的一次考驗。
2016年12月18日,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村促會”)名譽會長、山西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倡議,十大名村應該積極履行名村責任,走出去幫扶后發村莊。兩天后,工作人員赴安微省金寨縣展開調研活動,23日調研結束后就開始籌備工作。2017年1月3日,也是新年后的首個工作日,各方人員全部到齊,聚首金寨。
從有想法,到活動落地,前后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期間決策果斷,行動迅疾,這是對名村責任感的考驗,是對工作人員執行力與反應力的考驗,更是對村促會影響力與號召力的檢驗。
習總書記強調,扶貧是要撲下身子真扶貧,而不是徒有其名。此次扶貧過程中,十大名村與金寨十個貧困村簽訂幫扶協議,共捐款65萬元作為金寨村社發展基金的啟動資金。活動當天,上午是面對面的交流,下午是馬不停蹄的對接考察,晚上,是經驗總結與建議。活動第二天,工作人員又趕赴特色村展開全面調研活動。本次幫扶是小組團、聯支部、送智慧、挖特色、促共富模式,立足于各村的基礎特色產業與特色資源,以5個特色村為抓手,就近帶動周邊10個貧困村的發展。
扶貧必扶智。對貧困村莊來說,扶貧不單單是送錢,還要從組織、制度、經驗模式等方面開展幫扶,保證幫扶的可持續性。在這一方面,十大名村也有優勢,能夠提供符合貧困村莊實際的智力支持。
本次活動成功舉辦,離不開郭鳳蓮書記的殷殷愛民心,離不開吳協恩書記的擔當意識。實干與敬業、使命與擔當使得他們振臂一呼,應者云集。在一番調研后,一個可行的幫扶路徑逐漸呈現,那就是利用十大名村的影響力,利用專業團隊的人脈資源,借助村促會的平臺,從人才角度提升“兩委”干部素質與能力,挖掘村莊特色產業,增加產品附加值……等等。
幫扶活動儀式的成功舉辦不是活動的結束符號,而是活動剛剛開始的集結號。接下來,十大名村與金寨10個貧困村的牽手幫扶還需不斷深入,尋找到可行的方案或者方法,進行落實。我們見證了攜手合作之花的開放,也期望收獲共同富裕的幫扶成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