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石屏縣大寨村:彝族海菜腔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在無可考證的久遠年代,石屏人以打漁為生,他們在打撈海菜時,浪花的起落聲就是最優美的音樂。耳濡目染,先民開始模仿海浪的翻滾聲,創出一種本地山歌調子。這種調子有的起伏很大,如同突然間狂風大作浪花翻滾;有的如微風中平靜的浪花輕輕拍著湖岸。經過不斷地傳唱,這些調子不斷豐富起來。這就是石屏腔,學名謂之“海菜腔”。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龍朋鎮巴窩村委會大寨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落。尖而高亢的歌聲從村落中突然傳出,沒有任何過門,起調很高。“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屏彝族海菜腔保護傳承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屏煙盒舞傳承點”兩塊牌子掛在一個小四合院門口,里面的一間教室里,人們三三兩兩坐著,有稚氣的少年,也有頭發花白的老人,一旁還有襁褓中的嬰兒。

  “海菜腔分為六個部分……”白底紅邊,雙排扣硬幣裝飾的馬褂,白色闊腿褲,一名男子身著三道紅民族服飾正在授課。在他的示范之下,村民們隨之高歌。頓時,我們猶如身在一個巨大的銅鐘之中,純粹、干凈、高亢的歌聲充滿了鄉土氣息。

  這名男子就是后寶云,石屏縣海菜腔、煙盒舞傳承人之一。

  “吃火草煙”,現在這種習俗已經被非主流化了,幾乎徹底消失。但如果時間往前推半個世紀,每當夜幕降臨,這里的村民都會在村里生起篝火,青年男女圍坐四周。村子里善舞的男子是活動的組織者,在他的組織下,青年男女一展歌喉,在對歌中傳情達意,最后女孩子會給中意的男孩裝一袋草煙。

  “不會唱海菜腔,找不到媳婦!”海菜腔這種山歌調子,最初主要用于男女談情說愛。當后寶云剛情竇初開時,就已是遠近聞名的“歌手”了。如今,海菜腔已經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中,“你哪點不舒服,吼幾首海菜腔就好咯!”村民時常跟他開玩笑說。

  “姑娘良心的好壞,通過歌聲來認識。”這就是“吃火草煙”,是以前村里青年男女唯一的娛樂活動,在這個“玩場”上,男女通過展示才藝來吸引異性,而學習海菜腔在“三道紅”的村寨是孩童走向成年必經的事情。

  某一天,一名女孩給男孩裝好草煙后,將魚欖樹皮做的圓形煙盒拿在手里把玩,隨意彈起煙盒,伴隨著歌舞發出有節奏的清脆聲。之后,大家便手拿煙盒,邊歌邊舞邊彈,煙盒舞就這樣誕生了。

  六七歲時,后寶云就跟隨大人到玩場聽歌。高亢的海菜腔一下就把后寶云深深迷住了,他成了玩場的“小常客”。青年時代,由于父親早逝,母親身體欠佳,家境困難的后寶云初中畢業后輟學在家,迎接他的是繁重的農活。

  白天頂著太陽勞作時,后寶云總是期待著夜晚的降臨。夜色降臨后,他先與同伴一起去臨村邀請同齡女孩,在玩場上他當起領唱,大家載歌載舞。

  回憶起當年,后寶云臉上浮現了孩童般的靦腆。

  “邀請女孩子來玩場,要提前準備東西招待客人。有人提前把自家的米和老母雞偷出來,有的生火,有的做飯,忙得不亦樂乎。”后寶云說,有時演唱盡興已是深夜,大家打著火把走幾里山路把女孩們送回家,再躲到后山的包谷堆里睡上一陣子。第二天佯裝早起,到山上干農活。因為影響了第二天的勞作,他時常被老人責罵。

  如今,娛樂文化早已多元,彝村女孩挑選男孩的方式也早已不同。男孩們以物質贏取女孩的芳心,比如摩托車。而讓海菜腔流傳、發揚的玩場文化幾乎消失。

  1984年,這一年對于后寶云來說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之前,海菜腔對于他而言只是一種娛樂文化;之后,海菜腔為他開啟了另外一扇大門,這一年他參加了石屏首屆彝族賽歌賽舞會。

  當時,后寶云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海菜腔歌手,他與十幾名歌手同臺賽歌。比賽分為南北賽,以斗歌的形式即興演唱,直至對方不搭腔,這一賽賽了十多天。“一點都不緊張,人越多越有激情。”后寶云回憶,觀眾越多他的腔調越發揮得好。那年,他所在的村子不僅獲得集體一等獎,還捧回了個人一等獎。

  此后,后寶云對海菜腔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不斷參加比賽和演出,遠赴香港甚至國外進行演唱。“農民藝術家竟然能登上國際舞臺!”后寶云感嘆,這種文化不能消亡,特別是被列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之后,他的責任感更為強烈了。

  后寶云的第三個兒子后興榮,還有他的女兒、孫女,都是海菜腔和煙盒舞的表演者。“一輩子都學不會!”后興榮覺得自己永遠達不到父親的高度,“這種東西不是你想學就能學會的,對于父親,海菜腔已經融入他的生命。”

  “哎呀!我感覺肚子有點疼!”一旦后寶云身體不舒服,“你哪點不舒服,吼幾首海菜腔就好咯!”村民們都會這樣開玩笑,他們知道,海菜腔對于后寶云是可以做“藥”的。

  “聽聽人唱就會哼,記憶力好,看著別人的樣貌就可以編舞。”后寶云擅長即興編唱海菜腔,能跳兩百多套煙盒舞,現在他除了在傳承點義務教授村民和家人,還有許多村民慕名而來,讓他教孩子演唱,不過現實還是讓他有些無奈。

  “好嗓子本來就少,還動不動就談錢!太傷人!”談及傳承,后寶云說,讓他感到無奈的是,碰到有人來請他們演出,他要推薦優秀者去表演,而那些沒能去的孩子,家長就認為賺不了錢,沒幾天就會把孩子帶回家。家長們還時常向他抱怨,學這些東西沒用,又不能當飯吃。

  老一輩時,唱好海菜腔和跳好煙盒舞的關鍵莫過于興趣;而現在,錢成為了關鍵。人們衡量海菜腔價值的標準變了,后寶云滿身的“武藝”苦于找不到優秀的傳承人,這成為他最大的痛苦和擔憂。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