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李黑記:書寫西部村莊傳奇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寶雞日報》記者?趙風 字號:【

  2016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陜西省委領導陪同下,專程到東嶺村視察,對東嶺村經濟、社會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10月2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寶雞東嶺村:兩個文明齊促并進》再次對東嶺村進行專題報道;之后,新華社、《中國經濟周刊》、《陜西日報》等中央及省級媒體紛紛聚焦“東嶺現象”。近日,在陜西省委領導指示下,省委辦公廳和省委政研室又聯合組成調研組,對東嶺近幾年發展情況和經驗進行調研總結。

  東嶺村為什么能從一個落后的貧困村成為“中國十強村”、“西部第一村”,他們走過了怎樣的發展之路?日前,記者專程對此進行了采訪。

  12月的寶雞雖然已經入冬了,但卻一點也不冷。陜西寶雞是中華文明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發祥地、中國青銅器之鄉,這里歷史厚重、民風淳樸,孕育出無數時代風流人物,李黑記就生長于這片厚土!

  來到東嶺村,幾乎所有人都會驚訝于在中國西部竟然會有這樣一個村莊:一棟棟整齊、現代的高樓連成一片,社區服務中心、活動中心、衛生所、銀行應有盡有,樓中間、道路旁綠樹成蔭。對,是綠樹,這些綠色植物幾乎會讓你忘記了此刻你正置身西部。

  更讓人感慨的是這里的人們的精神狀態。在東嶺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微笑與自豪:“我們這樓房都是村里蓋好、裝修好分給大家的,我們光住就行了。”“你問我們的人均收入?”“這可不好說,反正我們村至少家家都是百萬元戶。”你要與他們再交談,他們會告訴你,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多虧國家政策好,更多虧他們有一個好帶頭人!

  的確,寫東嶺村繞不開李黑記,寫李黑記繞不開東嶺村。李黑記是就是東嶺村“身上”的“胎記”,就是東嶺村的名片,東嶺村就是李黑記的生命,連著李黑記的血脈。

  崛起:

  一個青年農民的抱負

  要說東嶺,我們不能不回到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東嶺還只是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陳倉鎮聯盟村的一個村民小組,高中畢業的李黑記正在組上興辦的黑白鐵皮加工鋪當工人。

  1988年的一天,這個農民辦的小廠子天塌了!正在李黑記忙著干活時,一聲巨響傳來,工廠發生了乙炔爆炸事故,一名工友當場身亡。

  頃刻之間,廠子里30多人跑得只剩下七八個,眼看要散伙了。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候,組長點名讓李黑記帶頭,承包了這個已經陷入癱瘓的組辦企業。

  正是這個決定,讓李黑記自此以后和東嶺村的命運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短短幾年間,在李黑記帶領下,他承包的小廠子成了寶雞有名的組辦企業,產值一年一個臺階往上翻。

  如果說,這個時候的李黑記還只是一個有知識、有闖勁、有能力的年輕人,那么幾年之后,當東嶺面臨重大選擇,群眾推選李黑記當組長、實行“組企合一”的時候,李黑記所表現出來的魄力和勇氣,已經彰顯了這個青年農民與眾不同的胸懷和抱負!

  那是1994年底,當時的東嶺組換屆選舉,群眾推舉李黑記當組長。有人提問:“你當組長,企業是誰的?掙的錢歸誰?”李黑記回答:“企業是大家的,是東嶺村父老鄉親的,我愿意把承包企業掙下的6800萬元無償捐給村里!”

  當社會上一些官員不顧廉恥、不惜違法謀取私利的時候,李黑記卻把本屬于自己的6800萬元捐給集體!這就是李黑記,一個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鴻毛還輕,把父老鄉親看得比泰山還重的七尺男兒!

  從此,東嶺在李黑記的帶領下開啟了屬于他們的崛起之路。

  組建東嶺集團,壯大核心業務,掙脫傳統體制束縛、獨立成村,實行股份制改造,兼并國有企業,在全國實施織網計劃,進軍黑色資源領域,打響房地產品牌,投資230億建設新東嶺城市綜合體,邁步資本市場。每一次都是跨越,每一次都是騰飛。就這樣,通過30多年的努力,李黑記一步一個腳印,把東嶺帶出了陜西,帶向了全國。

  特別值得大書特書的是1999年東嶺集團的股份制改造。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東嶺的發展實際,大多數領導認為作為企業帶頭人,李黑記應該具有企業的控股權,這樣下來,李黑記就應該擁有1000多萬股。然而,對這一方案,李黑記堅決不同意。他說,企業是大家的,我只是東嶺村的一員。就這樣,作為當時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6億元的企業創始人,李黑記只拿了不到公司股份的3%。直到現在,企業銷售收入已經逼近千億,企業員工由當初的幾十人發展到了18000人,成為了陜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李黑記也還只有不到3%的股份,最大的股東是村民和企業員工。

  有人疑惑,在我們國家,當初比東嶺村強得多的村辦企業或者全國知名村莊許多先后衰落了,為什么李黑記帶領的東嶺村卻能一直闊步向前?也許,這就是答案!因為在李黑記心里,父老鄉親比金錢更重要,責任比生命還重要!

  挫折:

  彰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氣魄

  2003年,是東嶺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東嶺集團投資50多億元,在鳳翔縣長青工業園拉開了10萬噸鋅冶煉和100萬噸焦化生產項目的建設大幕。

  整個項目區占地1000多畝,來自全國100多位專家和3000多名工人日夜奮戰在建設工地。這里紅旗飄揚,機械聲不絕于耳,人們你爭我趕,展開了勞動競賽,一派爭先恐后的大發展景象。

  誰也沒有意識到,就在此時,一個千里之外的危機事件所產生的陰影正在向他們襲來。

  當時,國家經濟出現過熱勢頭,就在這種背景下,江蘇省常州市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違規上馬了一個規劃占地近萬畝的840萬噸大型鋼鐵聯合項目。這一事件引起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緊急叫停,并派出調查組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

  消息傳來,一些干部動搖了:“咱們投資這么大的項目,算不算過熱?還能不能建設?”這一動搖不要緊,可一些本來該他們要辦的手續停下了,這一下,整個工地上傳言四起:“這個項目也要下馬,弄不好還要處理人。”“不敢再干了,再干就把錢白扔了。”

  很快,原本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沉寂了下來。機器停了,一些專家害怕受牽連也不辭而別,工人一看活沒法干了,也鬧著要走。一些項目部還想繼續施工也被他們上級單位叫停。

  這可是東嶺生死攸關的項目!如果出現問題,將萬劫不復!因為那時候,東嶺全年的銷售收入也不過30億元左右。各種消息源源不斷匯集到李黑記辦公室。更讓李黑記擔憂的是,就在此時,一些銀行害怕出問題,竟然也跟著抽貸。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李黑記沒有一絲一毫的動搖。相反,他像一名走上角斗場的勇士,充滿了力量與自信。他說:“我們是西部落后地區,發展沒有錯,我們決不能讓這種空穴來風把我們壓垮!這不僅是東嶺的問題,也是關系到西部地區發展的大問題,關系到怎樣看待東西部經濟差異的大問題。”憑借多年來對經濟問題的深入研究,李黑記堅信他們上這個項目沒有錯。

  于是,他找到市委、市政府領導,力陳這個項目的意義,和相關領導一起分析我國的經濟形勢和地區差異。他說:“整個項目我們都是按照行業內國際一流的標準設計的,我們要做成全國的標桿,這對整個西部發展都會有幫助。”

  他的毅力和堅韌,他的決斷和對經濟問題的深入見解在此關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成功說服了市委、市政府領導。很快,一個由市委、市政府主持召開的支持東嶺項目建設的現場大會在工地上召開。有了政府的堅定支持,穩住了人心,穩住了隊伍,項目才順利進行了下去。

  2008年,鳳翔“血鉛事件”如一把利劍向東嶺集團刺來,李黑記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盡管工廠手續合法、工藝先進、排放達標,但因為是當地唯一的涉鉛企業,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東嶺下屬的冶煉廠。稍有閃失,整個企業就會陷入絕境。在危局面前,李黑記再一次展現了他非凡的氣魄和人格魅力,成功帶領企業化險為夷。

  整個事件當中,最為驚心動魄的不是事故調查處理,因為當時李黑記早已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最讓他揪心膽顫的是資金鏈:那時候,幾乎所有銀行都停止了和他們的業務,最緊張的時候,就連他們自己在銀行存放的錢也拿不出來。一個上萬人的企業,沒有錢一刻都沒法運轉!煎熬之中,李黑記憑著他在商場上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超凡的人格魅力,私人籌款7個億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這是怎樣的大義與大愛,是怎樣的大智與大信!李黑記以自己僅僅不到3%的股權,卻把一個上萬人的企業扛在肩上!有人說,沒有李黑記,就沒有東嶺的現在。或許這話有些夸張,但是,沒有李黑記,東嶺能不能過這樣的坎誰也說不準。

  格局:

  一個西部農民的大善大美

  李黑記經常說:“我就是個農民,我要那么多錢能做啥?咱就是要把事干好。”農家出身的李黑記至今還保持著農村人的純樸和善良。

  在東嶺村,村民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一個家住西山的農村婦女擔了兩籠子柿子來村里叫賣。眼看天塊黑了,柿子還有一半沒賣出去。李黑記下班回家時,看到這一幕,結果,就把剩下的柿子全部買下了。

  李黑記善良,善良到有時候讓人覺得這人就是個“傻子”。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李黑記第二次承包加工廠時,村里核定讓他每年上繳5萬元承包費,李黑記卻說不行,5萬元有點少,他要上繳8萬。這事情傳開后,李黑記的“傻”在全村叫了號。

  更讓人嘆服的是,李黑記以一個農民企業家的身份,為政府分憂,一次一次接收已經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地處秦嶺深處的鳳縣鋅品廠,當初國家投資1.68億元,歷經8年建成,然而投產僅兩年就巨虧上億元,只好關門停產,600多名職工發不上工資,不停地鬧事,銀行上億的貸款眼看著就要付之東流。全國各地先后有30多家大中型企業前去洽談,但都因其債務沉重,無人接手。市、縣兩級政府非常著急。總不能眼看著這數億元的資產和這么多工人沒有個著落啊。萬般無奈,當時,市政府的一名領導找到了李黑記,希望東嶺集團能接手這個爛攤子。

  怎么辦?接吧,這明明是個虧本的買賣;不接吧,政府有難處,咱不為政府和老百姓著想還能算是個黨員嗎?李黑記猶豫再三,說服了企業一班人,接手了這個爛攤子。好在東嶺集團資金雄厚,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管理科學,利用這些優勢,他們高薪聘請國內最優秀的冶煉專家,先后為這個廠投資20多億元,技改擴產。如今,這個廠子不僅還清了銀行欠款,還由鳳縣欠債大戶變成了納稅第一,職工也增加到了3000多名。

  陜西漢中市的略陽鋼鐵廠,是個正廳級建制的單位,1958年建成投產,職工7800多人,家屬3.5萬人,年產30多萬噸鋼鐵。截止2002年底,負債率達92.09%,且欠繳(發)職工養老金、失業保險金、醫療費、職工工資等諸多費用數目巨大,職工生活條件極差,人均住房面積僅8.34平方米,無房戶達1300多戶,成為省、市、縣三級政府沉重的包袱。

  實在走投無路了,政府上門給李黑記做工作,希望東嶺集團能夠發揮資金和管理優勢,接管略鋼。李黑記沒有退縮。自從他們進入后,在占股比例51%的情況下,卻承擔了略鋼100%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以一己之力先后投入20多億元,擴產改造,企業鋼鐵產能達到150萬噸,保住了略鋼3萬名職工及家屬的生活問題,維護了社會穩定。然而,從進入略鋼到現在,東嶺集團每年賠進去的錢至少也有幾個億,但東嶺人硬是扛了下來。

  從1994年至今,東嶺已經先后參與了寶雞市金臺區物資回收公司、寶雞五交化公司先鋒商場、寶新公司、鳳縣鋅品廠、寶雞八方山鉛鋅礦、寶雞焦化廠、陜西略陽鋼鐵廠、西安第一軋鋼廠、陜西省木材總公司等10多家國企改制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目前,企業一萬八千多名職工中,有近萬名來自國有企業。陜西省一位領導曾經這樣說過:“全省的企業里面,論對國企改制的貢獻,沒有誰能超過東嶺集團!”

  2010年,全球經濟危機還在肆虐蔓延,東嶺也在爬坡過坎。就在這個時候,寶雞市要建民生項目,在渭河上架橋,以方便兩岸群眾出行。市里城建資金有限,東嶺集團慷慨援建。經過3年時間的施工建設,投資8600多萬元的一座仿古式文化廊橋橫跨渭河南北,成為寶雞一道亮麗風景線。如今,外地人只要來寶雞,幾乎都要參觀這座廊橋,它已經成為寶雞的一個旅游景觀。人們走上這座橋,猶如進入了歷史隧道,千年寶雞風起云涌,盡在眼前。

  最讓寶雞人津津樂道的,是東嶺集團投資230億元進行城中村改造,建設新東嶺城市綜合體。按說,如此大的投資,如果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放在寶雞一定是最不劃算的。有人為東嶺算了一筆賬,同樣的資金規模,如果在一線城市搞開發,回報將遠遠大于寶雞,而在寶雞建設新東嶺城市綜合體,不僅回報沒有保障,很可能要賠錢。可李黑記卻說:“東嶺是在寶雞成長起來的企業,咱不為家鄉的發展作貢獻,不為家鄉的老百姓出力流汗,咱就愧對鄉親。”

  身為年總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老總,李黑記的生活非常簡樸。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件名牌,出出進進都是一身工裝。就連進北京接受中央領導的接見,也還是穿的工作裝。一個皮包,用了10多年都已經掉色退皮了,還舍不得換。更讓人稱奇的是,李黑記至今沒有為自己配秘書,他所有的講話材料都是他半夜爬起來親自撰寫完成。

  這就是一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的格局!這就是一個始終保持著善良和純樸的農民企業家的大善大美!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