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第12期

民族團結一家親 共譜彝村新篇章——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鎮紫溪彝村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建設紀實

2019-03-21 10:35:47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紫溪彝村是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鎮紫溪社區的一個自然村,位于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紫溪山腳下,距楚雄市區12公里,1994年因支持國家重點工程西靜河水庫建設,從楚雄市呂合鎮搬遷而來,2014年因支持廣大鐵路建設,進行了第二次搬遷,全村分兩個小組,共有84戶365人,彝族占93%。

  本著民族團結一心、共謀經濟發展的原則,彝村長期堅持做好民族團結工作,2003年,紫溪彝村作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進行了建設,2012年實施了省級民族特色村寨建設,2017年3月紫溪彝村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創建方法

  堅持宣傳教育。利用戶長會、村民代表會和村內廣播、宣傳欄、展板等形式,廣泛宣傳民族團結、鄰里和睦、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離不開等思想,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惠農政策,宣傳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同時開展彝族歌舞、彝族飲食文化、彝族刺繡等特色培訓,提高村民團結和諧和“公道、感恩、小康”意識。

  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彝村彝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彝村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新房,修建了平坦暢通的道路,讓群眾喝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用上安全的電,山青水秀的村莊內家家戶戶門前小橋流水,實現了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全村新農合、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現在全村有在校大學生8人。

  堅持自建自創。創建活動在鎮村統一領導下,以村黨小組和村民小組為主體,由村組干部和黨員帶頭,制定村規民約,組織群眾開展思想觀念轉變、生活習慣改變、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民主管理等工作,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人人參與創建、創建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

  堅持互幫共建。在鎮村干部的幫助指導下,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彝族同胞淳樸善良的品質,組織致富能力強的帶動致富能力弱的,勞動力強的幫助勞動力少的,經濟條件好的幫助經濟條件差的,推動全村整體發展,勤勞致富奔小康。

  創建成果

  經濟快速發展領頭村。通過推進土地規模集中經營,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業,依托紫溪山風景區旅游文化優勢,著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實現產業集中發展,培強做大持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農民收入渠道增多,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讓每一戶農戶都走上了“腰桿挺起來,腰包鼓起來,笑容露出來”的致富之路。2017年紫溪彝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7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47.8%和52.1%,增幅和增量遠遠超過了全鎮、全市水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小康村。

  新農村建設典型示范村。通過特色村莊建設,夯實了基礎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過去晴灰雨泥、水源緊張、廁所臟臭、垃圾亂倒、畜禽亂跑、柴草亂堆,如今是寬闊的青石板大道、熱鬧的文化廣場和籃球場、整潔衛生的村容村貌。84戶民居格調協調統一,層次錯落有致,家家別墅庭院,戶戶小橋流水,遠看青山環繞,近聞鳥語花香,整體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秀美畫卷,建成了花木成蔭、道路整潔、環境優美、生活舒適、村民安居樂業的新農村,實現了“紫溪人家,彝鄉天府”建設目標。

  彝族文化建設榜樣村。以彝村的民風民俗為著力點,把彝族文化元素貫穿在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中,豐富了項目文化內涵,提高了項目文化品位,形成了項目文化特色,全面展示了彝族文化精髓。同時,把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全體村民做到日常生活講彝文、唱彝歌,使彝族文化與各項工作相互融合,彰顯濃郁民族特色,打造了一批彰顯民族風情、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時代主旋律的民族文化精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

  基層黨建工作標桿村。在特色村莊規劃編制、產業發展、項目實施過程中,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辦順民意、解民憂、暖民心的實事好事,使黨組織和黨員與群眾的距離明顯拉近,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在全村營造了“人人心存感恩、個個知恩圖報,人人遵守法紀、個個科學創業,家家和睦相處、戶戶倡導文明,事事維護團結、處處體現和諧”的良好氛圍。村黨支部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和省委表彰為全國、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紫溪彝村獲得了省級“民族團結示范村” “巾幗示范村”,州級“民族團結模范集體”“文明村”“衛生村”“平安村”等榮譽稱號。

  示范效應

  彝族群眾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村民的思想意識實現了三個轉變:從原先的讀書只為識名認字到今天的不學文化就難于發展的轉變,從有衣穿有飯吃就滿足到要致富奔小康的轉變,從賣農副產品都害羞到大大方方迎客辦“農家樂”的轉變。同時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得到了提升,村民間團結和諧,大事小事相互商量,相互幫助,全村近年來未發生違紀違法案件和大的矛盾糾紛。

  彝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通過整合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水利、整村推進、美麗鄉村等8個項目建設,村內的民居建設、道路交通、人畜飲水、太陽能路燈、電力通訊等問題得到了解決和改善,建設了葫蘆壩等16個景點。建成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配套了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旅游公廁等公共基礎設施。真正實現了腳不沾泥就可以進城,坐在家里就知天下事。

  村民經濟收入明顯增加。彝村依托交通便利、風景優美、水果豐富、民族風情濃郁等優勢,按旅游村的標準來建設發展。目前開辦了“農家樂”23戶、小客棧6戶、商店4戶,引進了滑草場、鮮花谷、旁氏農村莊園等一批企業,實現了彝村群眾“坐在家里就可以賺錢”美好心愿。彝村的發展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業和冬桃和櫻桃、山藥、百合等果蔬產業的發展,冬桃、野生菌、松子和彝族刺繡等商品通過電商賣到了省外。

  涌現出了一大批致富帶頭人。結合農戶經濟狀況、硬件設施、人口結構等綜合因素,選擇最符合家庭實際、最有利于增收的產業,協助農戶做好自家產業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做到每戶一份發展規劃、一份實施方案、一名聯系干部。達到村有l至2個能持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戶有1至2條增收致富門路的目標,到2017年底全村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農戶11戶,10萬元以上21戶,5萬元以上的42戶。

  民族文化得以弘揚。在紫溪彝村建設發展中,每個項目、每個環節都不忘突出彝族特色,打好“彝族”品牌。景觀景點建設、房屋建筑充分挖掘展示彝族古老傳說、傳統文化,結合實際設計、建設。整個紫溪彝村特色村寨的建設處處體現彝族特色,弘揚彝族文化,盡現彝族風情,彰顯彝族魅力。在彝村你可以全方位感受到群眾“說彝話、穿彝衣、唱彝歌、跳彝舞、吃彝菜”的彝族風俗氛圍。

  示范引領作用得到彰顯。通過民族團結示范建設,使過去貧困、落后的彝族移民小村變成了環境設施一流、發展勢頭強勁、民族團結和諧的“云南美麗鄉村”。紫溪彝村先后獲得了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等30多個稱號,至今接待了國內外600多場次的參觀考察。紫溪彝村創建成功后,紫溪鎮鎮又實施了宋村美麗鄉村、冷水河特色村莊、白草花苗族特色村寨等村莊建設,使鎮內彝族、漢族、苗族民族團結示范村形成連片發展,為全鎮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培強做大了旅游品牌。充分發揮紫溪彝村餐飲住宿專業合作社的作用,規范了紫溪彝村片區旅游“農家樂”、客棧的規范管理,不斷提升了接待服務水平。每年堅持舉辦火把節、彝族年等民族節慶活動,強化紫溪彝村的對外宣傳,推進“農家樂”“美團”發展和地理標識。挖掘、展示特色村莊歷史文化資源、民族風俗資源,實現紫溪向旅游村轉變,推動鄉村旅游業不斷升級發展。

  帶動了民族地區發展。結合紫溪彝村的發展經驗,以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共同繁榮為工作目標,積極協調項目、資金,克服歷史、自然、基礎等諸多原因,大力推進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建設,在全鎮少數民族村實施了民族團結十百千萬工程、一事一議、扶貧整鄉、扶貧整村推進等項目,使少數民族村民小組實現村村通達,管理規范。通過多年努力,全鎮各民族團結和睦,各族群眾在推進項目建設、加快產業發展、共建美麗紫溪進程中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為認真譜寫好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紫溪篇章,努力爭當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排頭兵,促進全鎮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堅定了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的開展,使廣大人民群眾從中得到了實惠,感覺到了黨的溫暖,全鎮上下形成了感黨恩、謝黨情、講團結、永遠跟黨走,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局面。彝村群眾對創建工作說了三個想不到:“想不到我們彝族同胞會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想不到干部職工會這樣幫助我們,想不到規劃中的旅游村變成了現實,我們通過開‘農家樂’、小客棧,坐在家中就可以有錢賺”。應證了彝村群眾“二十載兩搬遷越搬越好,一輩子跟黨走,永不變心,飲水思源”的喜悅心情。

  (本文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鎮紫溪社區紫溪彝村供稿)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