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受到不同年齡層的歡迎,全書彰顯出一個人民領袖成長的獨特魅力。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的知青歷練故事,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對于我們廣大青年來講是一部“勵志書”,啟發當代青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鼓勵我們成長成才的鮮活教材,是錘煉我們黨員干部黨性、提升素質的生動范本。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注腳。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講,扣人生第一粒扣子時的所處的環境很不一樣,有人可以在親人的幫助下扣,有人可以在陽光下、在燈光下扣,而總書記當初是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摸索,艱難而又準確地扣好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更能夠給我們以豐富的啟迪。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深深扎根于農村、扎根于農民的樸實青年,看到了一位胸懷理想、執著追求的壯志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大學生村官,是一個名字,是一個稱呼,更是肩負著的一份使命。目前全國有47萬大學生村官,在崗的有10萬,大批有志青年在選擇這個稱呼的時候,就選擇了要扎根基層,要腳踏實地為建設好新農村、為帶領農民致富而努力奮斗。總書記青年時期先后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即便是在個人處境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始終沒有對黨產生過懷疑和動搖。這就為我們生動詮釋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堅定,更是樹立了堅守初心不動搖的學習楷模。
在七年知青歲月里,青年習近平從“扁擔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層一層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就不怕扁擔磨了”,從“躺在跳蚤堆里睡覺,一咬一撓,渾身發腫”到“對跳蚤的毒素產生抵抗力”;從一開始勞動“連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個工分”到兩年后“拿到壯勞力的10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習近平總是一直拼命干,從來不“撒尖兒”,一步一步地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這“四關”。每過一關都是一份磨礪,都有一份收獲。我們現在不會再有當初大規模上山下鄉的那種歷練,也很少會有吃不飽的擔憂,但是同樣會碰到不同的“苦”,嘗到不同“苦”的滋味,作為生活在新時期的青年一代,我們需要做的是像青年習近平那樣,要敢于吃苦、善于吃苦、樂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奮斗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無悔青春。
看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我能強烈地感受到,書中講述的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個青春奮斗故事都很實在,都是普通人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但是這么多故事背后的閃光點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就誕生了“偉大”。“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不變的是榜樣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對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啟示,具有永恒的價值。我們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始終堅守初心、堅定理想,始終與人民相結合、和群眾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練、多幾分淡定從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虛度青春,要在不懈奮斗中創造未來,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奮進者、奉獻者,努力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排頭兵,努力成為帶領廣大農民致富的帶頭人,用青春譜寫華麗篇章,用實踐放飛青春夢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