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涼山州:做好“五篇”文章 推動農業農村全面發展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中國村莊 作者:文/涼山州農委?熊帷茗 字號:【

  涼山州是長江中上游農業資源最獨特、最豐富、最有開發潛力、最具發展優勢的地區之一,是發展優質、特色、高效、生態、鮮活農業的理想區域,是攀西農業綜合開發地區主體,被譽為“天府之國”第二糧倉。涼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王東明書記在推進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突出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著力做好“調、綠、育、補、改”五篇文章,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做好“調”的文章,著力“建基地”,做優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優化區域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一是調優農業區域布局。緊扣國家“三區三園一體”和省“四區四基地”建設,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以加快建設全國、全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方向,大力發展“三帶經濟”:在高寒山區重點發展苦蕎、魔芋、中藥材等產業;在二半山區重點發展馬鈴薯、烤煙、蘋果、錯季蔬菜、花椒、核桃等產業;在河谷地區重點發展優質糧油、優質繭絲、高檔花卉、早市蔬菜、特色水果等產業。二是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搶抓省級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示范縣建設機遇,著力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全州年種植馬鈴薯面積近250萬畝、產鮮薯近400萬噸,苦蕎總產10萬噸、約占全國50%,煙葉種植面積96余萬畝、收購煙葉200多萬擔,桑園面積46萬畝、產繭50余萬擔、蠶桑繭絲綜合產值達38億元。大力發展“果薯蔬草藥”“1+X”(即核桃加其他產業)生態產業發展,種植核桃840萬畝,產量12.5萬噸;花椒249萬畝,產值22億元;石榴42萬畝,產量56萬噸;蘋果40萬畝,產量46萬噸;中藥材2.14萬畝,產值1.7億元。著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17年,新創建1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4個省級休閑農業主題公園,安寧河谷“農、文、旅”陽光生態走廊建設不斷提速。三是調優農產品結構。圍繞市場和消費需求,優質專用農產品重點發展優質稻、加工專用馬鈴薯、飼草飼料、森林食品和優質畜產品;特色個性農產品重點發展“大涼山”會理石榴、雷波臍橙、鹽源蘋果、沿江晚熟芒果、山區“大地有機蔬菜”、安寧河谷地區特色小水果和早市蔬菜,穩步發展“大涼山清甜香型”煙葉;功能農產品重點開發苦蕎、核桃、食用菌、油橄欖、桑葚等,逐步實現普通農產品功能化,功能農產品常態化。

  二、做好“綠”的文章,大力“創品牌”,做精做響綠色特色品牌

  大力實施品牌興農強農戰略,不斷擴大“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相繼被授予“中國苦蕎之都”“中國繭絲之都”“中國果桑之鄉”稱號,雷波、會理分獲“中國臍橙第一縣”和“中國石榴第一縣”稱號,累計創建中國名牌1件、中國馳名商標7件、四川省名牌產品24件、四川省著名商標26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1個。一是統一標識亮“身份”。以“大自然的恩賜、人世間的珍品”統一品牌內涵,成功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商標使用權,建立健全標識使用規范管理制度。二是統一包裝塑“形象”。設置授權使用“大涼山”特色農產品標識門檻,申請使用標識的產品必須達到無公害以上或獲得QS認證,全州獲準統一使用“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品牌標識和包裝的產品達1490個。三是標準化生產保“安全”。制定特色產業地方標準143個,其中技術規程68項、技術規范20項。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和市場準入退出制度,開展生產、流通、銷售環節執法檢驗監測。四是政策激勵獎“主體”。對品牌創建主體予以政策傾斜,對首次創建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經營主體,一次性分別獎勵100萬元、20萬元、15萬元和5萬元,充分調動經營主體品牌創建積極性。

  三、做好“育”的文章,合力“搞加工”,拓展延伸產業鏈價值鏈

  深入實施“龍頭企業排頭兵”工程,堅持招商引資與自主培育并重,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10大農產品(糧食、煙葉、繭絲、果蔬、畜禽、調味品、林產品、水產品、花卉、酒類)加工產業集群。一是培育發展種養大戶。堅持政策鼓勵與產業引導并重,引導一大批回鄉大中專學生、農民工成為新型經營主體的領辦人、“帶頭羊”,培育一大批適度規模種養大戶,全州種養大戶突破10萬戶。二是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以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建設為抓手,落實家庭農場發展扶持政策,制定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發展指導意見,出臺家庭農場認定登記辦法,全州注冊家庭農場達6607個。三是培育發展農民合作社。精簡農民合作社登記程序,提供政策咨詢、登記受理、名稱核準、備案審批“一站式”服務,鼓勵農村能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發起組建農民合作組織,全州農民合作社6617個。四是培育壯大加工企業。實施開放合作戰略,重點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營銷企業。實施農業產業化貸款項目州級財政貼息政策,2017年向農業企業貼息500萬元,全州縣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205家,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10億元。

  四、做好“補”的文章,強力“打基礎”,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持續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大力實施“綠化涼山”行動,大規模開展土地整理,加強重大水利、“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把通鄉通村公路建設作為農村公路建設重點,加快通鄉油路、通村硬化路工程建設。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有序推進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力爭到2020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42萬畝,灌溉保證率達75%以上,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5%以上。二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配齊配強基層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建立以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為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為補充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到2020年全面完成610個鄉鎮農技站的改擴建工作,州級科技示范園區達到10個,省級科技扶貧示范縣2個,培育省級農業創新型企業10家。三是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把新村新寨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大推進“三建、四改、五洗”,倒逼村容村貌整治、村民良好習慣養成。目前,已建成省級“四好村”157個,州級“四好村”1257個。

  五、做好“改”的文章,全力“促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健全農村產權制度,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夯實新村新寨建設載體,著力完善統籌城鄉發展機制,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一是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建立州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重點開展以土地為主的農村產權信息溝通、委托流通、農地生產能力等級、流轉價格評估、抵押擔保等服務,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監測,全州流轉土地44.9萬畝,占家庭承包地總面積的10.5%。二是壯大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各類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完善產權流轉交易體系,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轉讓和交易,全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總數達47個。通過土地互換、出租、入股等方式對承包地進行整理,實現小塊變大塊、多塊變一塊,集中成片、集約集群發展特色產業。三是健全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制定支持新型農村流通主體發展的意見,實施重點鄉鎮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培育骨干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地集配中心。力爭到2020年改造、新建農產品批發市場10個,升級改造農貿市場85個。四是強化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加強鄉鎮、村農業信息服務站(點)建設。實施“新農通”升級改造,擴大信息源,為農民提供農產品市場行情、涉農政策、用工信息、農業科技等信息服務。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