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涌塘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國土面積約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93畝、山林面積1100畝、養殖水面500畝。全村共426戶,1968人,52名黨員,14個村民小組,一代一代涌塘人休養生息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這里曾走出中國新聞通訊的奠基人黃為基。進入新時代,涌塘人以不甘落后、敢為人先的意志品質,孜孜以求,奮戰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村容村貌整治、產業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人民生活穩步提升。所有這些,得益于村里有一個為民務實的帶頭人——李洪亮。
勇擔重任 傾情為民
2014年,李洪亮積極參與村“兩委”換屆選舉,最終高票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上任伊始,面對全村黨員群眾的信任與支持,李洪亮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他與村民約法三章:竭盡所能服務好群眾、公正透明辦好惠民實事、大力發展好村級產業和集體經濟。李洪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村走訪,不到一周時間,他就跑遍全村角角落落、溝溝坎坎,誰家有煩事難事,都一一記錄在工作日志上,并想法設法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通過走訪,他發現“武九客專”重點工程施工過程中水系損壞、土地超壓、影響耕種問題,群眾意見很大。他立即向鎮里匯報,并多次到項目方交涉,最終鐵路項目部進行處理,對超壓土地補償7萬余元,修復溝渠13條,使群眾的利益得到了保護。李洪亮上任辦的第一件事,群眾給了一個大大的“贊”。
在他的心里,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提出來的合理訴求,他會立即想辦法解決,他總說:“我要服務好大家,要給農村帶來新的變化”。
涌塘村是一個移民新村,人口居住集中,環境臟亂問題凸顯。在村“兩委”會上,李洪亮把開展村莊環境衛生治理的想法提了出來,得到了一致同意。他帶領村干部和小組長大張旗鼓地干,通過發放告知書、上門宣傳、親朋勸說等多管齊下,將相關人員的思想終于做通,最終占道的建筑材料、垃圾等雜物得以徹底清除,還群眾一條寬廣的道路。接著,他又帶領全村黨員干部一起,對全村進行陳年垃圾清理,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共清理陳年垃圾60余噸,各小組臟、亂、差現象大為改觀,贏得了全村嘖嘖稱贊。現在,通過“黨建+中心村治理”模式,通過村民協商理事會,黨員帶頭,成立環境治理小組,涌塘村已經形成門前庭院自己清掃,道路、公共路段保潔員負責,垃圾隔天轉運的常態化保潔模式。
心系群眾 公正處事
李洪亮時常提醒自己,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要深入基層,實打實地與群眾打成一片,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2015年6月17日晚9點多鐘,當地發生3.7級地震,李洪亮立即冒著大雨趕往村里,發現路燈全都熄滅,為了防止余震危害,方便群眾疏散,他當即找人打開全部路燈,看到有些農戶家里還亮著燈敞著門,他便走進去,詢問有無困難,安撫群眾情緒。那天晚上不滅的路燈不僅照亮了黑夜,還照亮了群眾的心坎。
前兩年,由于受洪水影響,全村干渠損毀嚴重,近千畝水田看天吃飯,有的還拋了荒,村民對此反應強烈。修復干渠涉及40多戶村民的菜園、田地、還有祖墳,單征地拆遷就是個大難題,但看到千畝水田因為渠道損毀而得不到灌溉,李洪亮沒有絲毫退縮,迎難而上,通過多次上門,一一做通了群眾思想工作。又經過幾個月的苦戰,800多米長的干渠終于全部修通。通過修渠,李洪亮明白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只要與群眾的心相通了,各種事情都好辦”。在此之后,村里大事小情,他都召集黨員、組長商量,充分發揮村“兩委”作用。村里至小石村公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過群策群力,多方籌資14萬余元,建成通村公路600多米。全村留守老人較多,村里建好了老年活動中心,豐富了老年人生活。
任村黨總支書記以來,李洪亮始終做到以身作則,堅持用公平、公正、公開的透明工作方法去做群眾工作,“什么事都可以拿到陽光下給大家看”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贏得群眾認可的法寶。村里低保戶評定、貧困戶走訪以及農業地力補貼等基礎工作,李洪亮都召集黨員組織商量,民主確定,近幾年,涌塘村沒有出現一起群眾上訪事件,社會治安秩序良好。
發展產業 富民增收
李洪亮時常鞭策自己,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村里的領頭羊,他還有個致富夢,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在土里刨出錢來,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今年,涌塘村帶頭響應區委“黨建+集體經濟發展”工作要求,集體經濟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一是在謝家畈實施蝦稻共作項目,采取公司+大戶+集體的合作模式,項目區面積500畝,預計產值100萬元,村級占5%股份,每年可分紅5萬元;后續可發展小龍蝦垂釣、開發“休閑娛樂項目”,發展農村休閑旅游產業。二是建立涌塘村種植示范基地,項目區15畝,主要以大型食用葵花示范種植為主,畝產預計300公斤,總產值1萬余元,希望通過示范種植帶動群眾,利用田間地頭、荒地廣泛種植,隨后發展葵花觀賞,實現自身產值、旅游觀光雙收入。三是爭取電信部門支持,實現全村光纖全覆蓋,建立涌塘村電商銷、購平臺,鼓勵服裝加工向產業鏈上游轉移,村內現有一家服裝加工廠,員工50余人,主要從事來料加工,引導他們通過電商平臺,進行自產自銷,提高產值,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經過大膽探索,涌塘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了很大起色,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將達到7萬余元。
優化服務 改善民生
通過在基層5年多的摸爬滾打,特別是當上村書記3年多的勇敢歷練,李洪亮已完完全全融入到涌塘這個家中來了,他忙碌的身影總是在基層黨員群眾中穿梭,村里各項工作也干得更加得心應手了。他時常告誡自己,要把黨的農村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好,使群眾真正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他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
把支部凝聚起來是關鍵。他注意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在黨員中開展“評星定級、五星創評”活動,給無職黨員設定監督崗、模范崗,亮明黨員身份,并在黨員戶中粘貼黨員標識牌,讓黨員更多地參與到村級事務管理服務中來,使黨員積極主動作為,增強責任感、主人翁意識,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同時,對生活困難黨員,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黨員,進行上門走訪慰問幫扶,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就在他們身邊。
提高村級服務水平是基礎。去年,李洪亮積極爭取項目資金50萬元,高標準打造涌塘村綜合服務中心,對年久失修的村部辦公樓進行維修改造,建設了包括服務大廳、多功能廳、“兩委”辦公室、會議室、老年活動中心、農家書屋、婦女兒童之家、警務調解室、衛生計生服務室、器材室、便民超市等,并新建了1200余平方米室外文體活動廣場,村級組織服務場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全村群眾一致好評。
興辦好惠民實事是保障。投入8萬余元對村文化活動中心進行改造,為群眾文娛活動開展提供場所。投入6萬元對村衛生所進行維修改造,改善群眾就醫環境。近兩年來,爭取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入300余萬元,對村內500余畝低產水田進行平整改造,實現地產田到高產田的轉變,畝產增收300余元;整合各項資金近84萬元,對吳家塝、饒家、王家三個新村點進行改造升級,惠及154戶群眾;爭取17萬元對龍塘、楊塘、金塘、柳塘四口門塘進行清淤、護堤,解決周邊農田及200余戶日常用水問題;整合資金14萬余元,對涌塘村通往小石村600余米的砂石路進行硬化。同時,通過社會化籌資、項目化運作、信息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的形式興辦了“希望鄉村”公益圖書館,為全村群眾提供了一方精神家園。
現在的涌塘村,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村莊整潔,展現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良好景象。
李洪亮說大學生村官“必須要有公平、公正的態度,情系群眾的情懷,謀事創業的魄力,履職盡責,做好群眾生活的服務員,爭做群眾致富的領頭人”。他的語言樸素,卻道出高尚的品德,他在用青春書寫“人民的服務員”篇章,創造無怨無悔的人生。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