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驅動中國鄉村旅游文化與休閑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農業公園專業委員會、特色村鎮工作委員會、《中國村莊》雜志共同組成CCRD農業與鄉村公園研究課題組,優先助力服務重點項目,其專題研究成果近日結題,于2月9日在京賀歲發布:云南元陽箐口村以“梯田觀止”特色、新疆布爾津禾木村以“大地幻彩”特色、廣東中山翠亨村以“天下為公”特色、浙江松陽西坑村以“云上山居”特色、貴州盤州市妥樂村以“銀杏古韻”特色、海南海口施茶村以“瓊崖火口”特色、山西昔陽大寨村以“大寨精神”特色、黑龍江漠河北極村以“北極之光”特色、河北武強周窩村以“天籟之音”特色、河南溫縣陳家溝以“太極拳宗”特色,優先列入該課題優先助力服務的首批 CCRD美麗鄉村主題公園重點名錄。
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該課題組組長沈澤江表示,通過課題方式研究推介富有特色和可塑性強的CCRD美麗鄉村主題公園名錄,有助于課題主持機構圍繞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組織專家力量優先為有關鄉村精準提供力所能及的跟蹤觀察、智力支持、市場信息、產業優化、能力培養、形象提升、開放交流、創新傳播等組合服務。
中國鄉村與農耕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十多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課題組一直不懈努力,將有關合作鄉村所具有的農耕文化、鄉風民俗、聚落景觀、自然生態、農事體驗等優越資源挖掘出來,形成了文旅農、綠商科、創學養一體,山水林田湖融合,具有復合性、多元性、交融性“田園摩爾”特征的大型農業公園,已成為以農業為核心內容的旅游、休閑、康養熱門目的地,課題組將其歸類為田園綜合體類“農業公園”;而另外更多的目的地類型,則是能夠滿足人們閑暇觀光、踏青、采摘、口福、探秘、自駕、康養、攝影、采風等需求的主題村鎮、主題園區、主題景區,其主要特征是控制適度規模,與綜合體有所差異,更強調主題性、差異性、排他性,注意突出比較單純的自身特色,課題組將這一類目的地歸納為“鄉村主題公園”。
沈澤江進一步分析道,不同特色的“農業公園”“鄉村主題公園”都需要協調發展,“田園綜合體”的試驗發展固然重要,但目前沒有必要動員村村寨寨都去發展田園綜合體。當前各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需要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著重農固本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創意破解更多發展難題,厚植更廣泛的發展優勢,更精準地激活鄉村環境、田園、產業等資源稟賦和鄉愁、鄉脈、鄉風等人文“軟價值”,從而形成諸多差異性特色,費省效宏地發展不同特色、主題突出的中小型文旅農融合為主的產村、產鎮、產園,這也是鄉村振興必由之路之一,因此被納入重點服務課題和助力發展計劃。從本課題第一階段評價列入數據庫的50多個鄉村主題公園樣本看,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西部開發和振興東北區域占有很大比例,本課題研究旨在擇優驅動,力求扶得實在,幫得精準。
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班鋼說,課題組優先助力服務工作,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美麗中國、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核心理念。“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習近平同志精辟解讀“美麗中國”這段話,是指導課題組助力美麗鄉村發展的根本理念。“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就是讓老百姓在經濟發展中不失去好空氣,強調的是空氣質量要好;“喝上干凈的水”,就是讓老百姓在致富奔康中確保有好水質,強調的是水環境質量要好;“吃上放心的食物”,就是讓老百姓在衣食無憂中享受到綠色安全好口福,強調的是田園土壤等環境質量要好;“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就是讓老百姓都能夠住上好人居,強調的是整體人居環境質量要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就是讓老百姓未來更多享受到綠色安全整體好生態,強調的是整體生態環境質量要好;“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讓老百姓在未來更加獲得好空氣、好水質、好口福、好生態、好人居、好日子,強調的是共享綠、富、美、樂整體生態文明。用總書記這段話來解讀美麗鄉村,就是要有好空氣、好水質、好口福、好生態、好人居、好日子,這是美麗鄉村主題公園必循的奮斗目標和第一考量標尺。
據沈澤江專家團隊成員、該課題組副組長喬惠民介紹,課題主持機構十多年來在合作鄉村中對“中國農業公園”和“鄉村主題公園”的創建和發展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實驗與探索,形成較全面的體系化理論實踐成果,其中包括沈澤江的《中國農業公園理論探索》、楊秋生的《中國農業公園實踐案例》,以及該團隊首席專家、已故著名鄉村規劃與鄉村建筑學家駱中釗的《鄉村公園建設理念與實踐》等專著。該團隊認為,農業公園、鄉村公園應是涵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生態化的田園風光、園林化的鄉村氣息、市場化的創意文化、集約化的融合業態,并融合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和鄉村產業文化于一體的新型公園形態,可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村集約化、做強農業;可以塑造美麗鄉村、美麗田園,讓鄉村更美麗,讓田園更休閑;可以推動農民持續、高質量、高附加值增收,富裕農民,有助于促進鄉村振興和城鄉統籌發展。為此,該課題形成了自身觀察有關鄉村公園精品項目的基本方法、指標、流程。
該課題主持機構稱,“CCRD美麗鄉村主題公園”重點名錄的產生,以“村”(行政村或自然村、農村城鎮化社區)、“鎮”(行政鄉鎮、旅游小鎮、特色產業小鎮)、“園”(鄉村景區、農旅和產業集聚區)為范圍進行調研評價。有關指標援用中華傳統文化“六義”美學鑒賞概念分“風”“雅”“頌”“賦”“比”“興”六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包括:1)賦:鄉村文脈美——具有文脈特色,有典有故,史志翔實,文物高端,強化保護,宜傳宜承;2)比:鄉村生態美——具有生態特色,綠色度高,景觀美麗,地標突出,美感度強,宜鑒宜賞;3)興:鄉村產業美——具有物產特色,以農為本,農旅相間,市場開放,創新發展,宜農宜產;4)風:鄉村風俗美——具有地域特色,風水兼善,傳統深厚,民俗優美,鄉風文明,宜耕宜讀;5)雅:鄉村營造美——具有人居特色,巧擬山水,妙理林田,規制得體,布局有度,宜居宜游;6)頌:鄉村形象美——具有公眾美譽,繼往開來,團結和睦,勵精圖治,品牌突出,宜表宜彰。
喬惠民解讀說,以上“六義”是考量指數,包含了歷史美學(賦)、生態美學(比)、產業美學(興)、民俗美學(風)、人居美學(雅)、形象美學(頌)等基本要素,“十二宜”是努力方向,提出了美麗鄉村需要不斷追求的“宜傳宜承、宜鑒宜賞、宜農宜產、宜耕宜讀、宜居宜游、宜表宜彰”的境界。首批“CCRD美麗鄉村主題公園”的誕生,是課題組優先助力服務重點對象。
首批 CCRD美麗鄉村主題公園重點名錄
01 美麗鄉村梯田觀止主題公園——云南元陽箐口村
02 美麗鄉村大地幻彩主題公園——新疆布爾津禾木村
03 美麗鄉村天下為公主題公園——廣東中山翠亨村
04 美麗鄉村云上山居主題公園——浙江松陽西坑村
05 美麗鄉村銀杏古韻主題公園——貴州盤州市妥樂村
06 美麗鄉村瓊崖火口主題公園——海南海口施茶村
07 美麗鄉村大寨精神主題公園——山西昔陽大寨村
08 美麗鄉村北極之光主題公園——黑龍江漠河北極村
09 美麗鄉村天籟之音主題公園——河北武強周窩村
10 美麗鄉村太極拳宗主題公園——河南溫縣陳家溝
箐口村>>
箐口村是單一哈尼族聚居村寨,面積3.1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森林覆蓋率85%。箐口村地處紅河哈尼梯田旅游核心區,具有哈尼山寨典型的山林—小溪—村寨—梯田“四素同構”景觀。箐口有500多畝梯田,從河谷往上數,有2000多級。山間水溝如玉帶,層層梯田似天梯。哈尼梯田是“流光溢彩的大地雕塑”,一年四季,都有得看。
禾木村
禾木村位于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湖畔,是圖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中最遠和最大的村莊。禾木村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滿了原始的味道。最出名的是萬山紅遍的醉人秋色,炊煙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條夢幻般的煙霧帶,勝似仙境。
翠亨村>>
翠亨村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1866年誕生于此)。村中名勝有孫中山故居、陳列館、公園、翠亨賓館和中山紀念中學。孫中山故居是中西結合的赭色磚兩層樓房,由孫中山親自設計,1885和1892年分兩期建成。1956年在故居前開辟了公園。1966年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00周年,在故居旁興建輔助陳列館,館名由宋慶齡親筆題寫。2007年6月被評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西坑村>>
浙江松陽西坑村有20多坐清代建筑和40多座民國民居,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西坑村九山半水半分田,四面環山,海拔700多米,古村民宅特色濃郁。村后有海拔1129米的大種山,山勢層巒疊嶂。小村安居黛山之中,云蒸霞蔚,龍騰虎躍,變幻莫測,恍若仙境。西坑村被諸多攝影家譽為“中國最優美的小山村”,以該村為背景拍攝的照片獲全國獎項的達數十幅。
妥樂村>>
妥樂村流水潺潺,古樹綿綿,小橋映虹,奇峰傍寺。全村擁有古銀杏1200余株,胸徑一般在50-150厘米,最大220厘米。一般樹齡在300年以上,最長者為1000余年,樹干高達幾十米。是世界上古銀杏生長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主要居住民族有彝、白、漢等,少數民族人口比例34%。2008年10月被批準為“貴州省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
施茶村>>
施茶村是海南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所在地,四周遍布火山巖和枝盤交錯的綠樹林。施茶村是火山石的世界,當地人就地取材,用火山石蓋房子,制作勞動工具、生活器皿,建造炮樓、祠堂、廟宇、古井、石屋等精美的建筑,村里的村門、村墻、村道、水井、廟宇、牌坊、碑刻等,均是火山巖加以精工巧匠,宛如天成。施茶村下轄的8個自然村均是文明生態村,依托靠近火山口公園的優勢,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人。
大寨村>>
大寨村是一個小山村,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在陳永貴、郭鳳蓮的領導下,大寨人從1953年開始,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用了10年的工夫修成了畝產千斤的高產、穩產海綿田,創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一段時期全國“農業學大寨”,大寨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2016年12月,大寨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北極村>>
北極村地處北緯53°33′30″、東經122°20'27.14",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國最北的城鎮。北極村憑借中國最北、神奇天象、極地冰雪等國內獨特的資源景觀,成為魅力旅游景點。北極村民風純樸,靜謐清新,鄉土氣息濃郁,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每年夏至前后,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
周窩村>>
周窩村民居院落排列有序,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周窩村突出樂器文化產業支撐,打造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樂小鎮”。將村內遷入新民居而閑置的民房租賃,進行創意性包裝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座世界級的、代表中國農民特色的西洋樂器博物館群,著力打造成為集器樂產銷基地、音樂創作園區、無線音樂基地、主題文化娛樂區和服務配套區等功能于一體的以音樂為主題的大園區。
陳家溝>>
溫縣陳家溝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明朝末年陳家溝村民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諸優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出太極拳。步入陳家溝,猶如步入了太極文化圣地。村里建有太極拳祖祠,有響譽國內外的陳家溝武術館,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楊露禪學拳處等。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陳家溝被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和“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