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連金州新區向應街道土門子村依托小黑山的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優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富民惠民新路,收到了明顯效果。
土門子村地處大連市東北部,小黑山東麓。這里盡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卻曾是出了名的貧困村,經濟收入單一,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為了盡快改變這一現狀,村黨總支在街道“紅+綠”發展模式和“一產與三產融合,農業與旅游并進”發展思路的引領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率先轉變觀念,依托“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小黑山森林公園、歸田居等大項目的帶動,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和現代農業。
幾年間,土門子村探索出一種“以農業促旅游,以旅游促招商,以招商促發展”的鄉村振興模式。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抓住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發展2000多畝大櫻桃,僅此一項,就增加人均收入8000多元。高質才能高效,村黨總支帶領群眾不斷做大做強農業這篇文章。通過發展溫室、冷棚等設施農業促進反季生產,并引進生物防治等農業新技術,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產品質量,把優勢農業發展成精品農業,促進農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為了更好地挖掘農業發展潛力,土門子村還充分利用小黑山的旅游資源優勢和大櫻桃等農業產業基礎,以旅游的視角包裝農業,大力發展都市休閑旅游和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經濟,讓農業成為可觀可賞、可購可娛的基礎產業。
為了讓鄉村旅游和現代農業真正實現融合發展,土門子村推出四項措施:一是用“向應紅”品牌農業打開鄉村游大門。2011年,為大櫻桃注冊了商標“向應紅”,并積極聯系旅行社,結合大櫻桃采摘等特色活動,組織游客到小黑山爬山、踏青,打開了鄉村旅游的大門,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的第一次牽手。村集體經濟當年增加收入200多萬元,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二是引進“紫云花汐”建成鄉村游核心項目。為了擴大鄉村旅游的影響力,全村陸續引進多家企業,其中,2012年引進的“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項目成為推進全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該項目共租用土地1100畝,村民每年每畝土地流轉費500元,項目自投入運營以來,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0多萬人次,解決村民就業300多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00多萬元;三是發展“農家樂”做大鄉村游產品。2013年,配套建設了“農家樂”一條街,以“住農家院,品農家菜,賞農家景,享農家樂”為主題,由8戶農戶組成。去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人均收入增加4000多元;四是建設藝術家客棧提升鄉村游品位。主動走出去,與名校合作,引進“外腦”,提升鄉村旅游的設計品質。2012年,建設了云南風格的“麗江庭院·歸田居”藝術家客棧,成為大連地方書畫家的寫生基地,大大提升了土門子鄉村游的整體品位和檔次。
如今的土門子村,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民收入顯著提高,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和“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用自己的實踐經驗證明: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