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昔日農墾舊址?今日秀美鄉村——江西德興池口村建設秀美鄉村側記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江西大茅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偉 字號:【

  走進江西省德興市池口村,可見青瓦白墻的農舍掩映在青山間,錯落有致,道路清潔,荷塘繞村,宛如一幅美麗畫卷。很難想象,在兩三年前,池口村還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破敗村莊,污水遍地,垃圾成堆,巷道狹小逼仄,坑坑洼洼。池口村的變化,是德興扎實推進秀美鄉村建設以來農村面貌蛻變的縮影。

  近年來,德興堅持以“山清水秀、村容整潔、民風淳樸、留住鄉愁”的標準統籌推進秀美鄉村建設、管理,從最基礎的垃圾污水處理、河溝清理、村莊亮化、綠化、美化入手,將秀美鄉村建設與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高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基礎設施好、公共服務好、生態環境好、產業發展好、鄉風民俗好、社區治理好的“六好”村莊。

  池口村以前叫做池口農場,1957年,由時任江西省委書記、副省長方志純帶領省市機關下放干部、部隊轉業軍官和上海、揚州的知青創建而成。農場興建之初,大家眾志成城,在大茅山進行墾荒種茶大會戰,留下了寶貴的農墾精神。如今茶山上,還保存有喚醒人們回憶的時代印跡——占地面積20畝、氣勢雄偉的大字“毛主席萬歲”,成為當地的紅色旅游景點。

  池口村建立了大茅山農墾文化展示館,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展館內有2000多件農墾文化展品,是江西省最大的農墾文化展館。館內有1958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頒發的獎狀、朱德委員長視察大茅山的珍貴照片和文獻,還有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啟功為大茅山創作的詩詞作品。展館反映了大茅山60年的農墾發展史,彰顯了大茅山堅定厚重的文化底蘊,詮釋和弘揚了大茅山農墾史上“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無私奉獻、創新有為”的農墾精神。這種在泥土里生根發芽的農墾精神,繪就了今天良田萬頃、荷花飄香的美麗畫卷。

  池口村還建有知青文化廣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有知青舞臺、知青文化長廊、知青文化活動中心。這里保留了上世紀60年代下放知青居住的房屋建筑,進行了翻新修整。當地水資源匱乏,卻有一口井一年四季水位奇高,常年不干涸,當年的知青、百姓吃用水源都靠它,被稱為“知青井”“母親井”。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老知青、農墾人回到這片故土,看看當年居住、勞動、生產過的地方,緬懷歲月!

  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中,池口村遵循德興市“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目標,按照“山清水秀、村容整潔、民風淳樸、留住鄉愁”的要求,深度挖掘農墾文化,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徑,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確保秀美鄉村長期發展,池口通過“黨建+”模式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兌換銀行,使村民的生活垃圾實現分類處理、集中轉運,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從源頭確保了垃圾減量。并利用當地特色組織村民發展垂釣、采摘、觀光等特色活動吸引外來游客。

  池口村還利用當地優美環境,建設了33棟連體別墅和66套房屋對外銷售,用賺得的錢反哺秀美鄉村建設,實現了良性循環。

  “秀美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模式,讓池口這塊知青下放的昔日農墾之地,逐步成為了市民周末和節假日出行的好去處,池口也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