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少數民族地區村莊與內地發達地區村莊特別是沿海地區村莊相比,在發展上有明顯差距,但是其獨特的資源特別是生態資源優勢,是內地大部分村莊所沒有的。這些資源優勢形成了少數民族村莊獨有的特色。本期再為讀者推薦部分少數民族特色村。
新建村在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指導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以“村有支柱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為目標,大力發展“一核兩椒”和牛羊販運育肥為主的特色種養業,發展以農家餐飲和“村企共建”為主的特色經濟,使農民增收步伐明顯加快。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
為讓有限的土地收獲更高的效益,新建村著力培育以“一核兩椒”為主的特色種植業,并逐年提高種植比重。因其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循化線椒皮薄、肉厚、色鮮紅,富含維生素C、鉀、辣椒堿、辣紅素、胡蘿卜素等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且比其他地方的產品高出1.2~2.2個百分點,辣味適中,香味濃郁,是西北有名的地理標志之一。
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新建村還注重養殖業,他們發動有專長的村民成立養殖業協會,按照“農戶入股,聯戶經營,按股分紅”的牛羊販運育肥模式,每10戶為一組聯營,由協會從10戶中選出一戶養殖大戶負責牛羊育肥,年終按效益進行分紅。由此,新建村的養殖業開始從零散圈養逐步發展成為規模養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