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村是全國最大的白族自然村,隸屬大理市喜洲鎮。村莊座落于大理市北部,西靠蒼山云弄峰,東臨洱海桃源碼頭,南距大理古城25公里,北連著名的蝴蝶泉景區。214國道穿村而過,大麗公路在村東側南北穿行,是北上麗江、迪慶,南下大理、下關的必經之地,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村99%的人口為白族。周城離蝴蝶泉較近,是大理蒼洱一日游的午餐集中就餐點和重要的民族旅游產品生產、銷售地。近年來,受蝴蝶泉旅游的輻射和帶動,周城餐飲、賓館業和以扎染為主的工藝品加工、零售業得到快速發展,旅游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全村經濟以旅游業為龍頭逐漸向二、三產業發展。
村中的大青村、古戲臺、龍泉寺及本主廟構成了周城村獨有的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大青村下是千年不變的晚街,是村民交易產品、乘涼休閑的重要場地;大青村東側是清代建成的古戲臺,在節日、集會時,這里是文藝演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也是旅游觀光的勝景。龍泉寺是大理釋、道、儒三教合一傳統宗教的典型,是周城宗教文化活動最重要的場所,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較高的旅游開發價值。
周城村1000多個白族院落緊連在一起,這在全國也極為少見。且村內房屋布局、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大青村、古戲臺等無不集中體現了白族建筑風格,體現了白族古村的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從高處觀賞,整個村莊綿延起伏,瓦房庭院鱗次櫛比,較好地融入到秀麗的蒼洱風光之中,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弘的優美畫卷。民居建筑文化源遠流長,從院落的組合到樣式與格局的講究都充分展示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風格。
據考古材料表明,遠在新石器時期,周城已經有人生息、繁衍。周城村地處過去的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混合線上,其知名度在海內外早已享有盛譽,現仍存有一些遺跡,有著悠久的歷史優勢。故周城有“中華白族第一村”、“白族活化石”之稱,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被文化部命名為“扎染藝術之鄉”。這里自然環境優美、民族風情濃郁,有巨大的旅游發展優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