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嚴寒酷暑,他總是背著背包走村串戶,背包里除了筆記本、各種技術資料外,還有生活用品和自己長年吃的降壓藥,不知背爛幾個包了,鄉親們都稱呼他為‘口袋書記’。”南江縣楊壩鎮田埡村退休老支部書記莫懷釗說。
莫懷釗口中的“口袋書記”,就是田埡村的“第一書記”譚真理,他是南江縣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之子。譚真理曾在多家省市媒體刊物發表新聞、通訊、詩歌等各類文章2000余篇,60多件作品榮獲省、市級一等獎,曾獲巴中市“名記者”、南江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第一書記”等稱號。駐村后,譚真理善思善謀抓扶貧、善始善終為百姓,贏得了全村人民的信任和稱贊。
因地制宜 為民謀富
田埡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居住分散,屬典型高寒山區,村民生活極度困難。
到村履職后,譚真理讓自己“駐下來、動起來”。通過對全村進行實地考察,走訪老黨員、貧困戶和種養能手,發放聯系卡,和村民們面對面談心,譚真理很快就對村情民情一清二楚。
譚真理深知,要想盡快幫助貧困村脫貧,不僅要有好的發展思路和項目,最重要的是把群眾團結起來,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2016年3月17日,他組織村干部和20名貧困群眾代表,先后到八廟、高塔、燕山等地,看產業、觀新村、話發展,讓大家學到了不少經驗。“通過參觀,令人深有感觸,我決定和譚書記一起把我們田埡村發展起來,讓老百姓早日脫貧、奔康、致富。”田埡村支部書記岳宋林滿懷信心。
人心齊,泰山移。村“兩委”成員行動起來了,加班加點規劃全村脫貧發展路子。各項規章制度很快得到了健全,村務、黨務公開推進,陽光運行,村里各項事務有序推進。
情系田埡 善辦實事
群眾的困難,譚真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他每個月駐村都在20天以上,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先后邀請縣中醫院到村為村民免費體檢,邀請華夏保險公司到村免費為全村老百姓保額2到100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還邀請縣政協委員王廷斌、民營企業家張雪蓮等愛心企業家深入田埡村共同捐資6多萬元,為貧困戶送雞苗3000余只,建起了博林生態巴山土雞養殖場。貧困戶雷明選感激地說:“感謝譚書記給我們找來這么多幫扶路子,我們一定搞好產業,爭取早日脫貧”。
以前的村道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們出行極不方便。2015年9月7日,譚真理組織召開村道公路捐贈大會,當天共捐贈現金7萬多元,他自己毅然慷慨捐贈500元。2016年1月16日,順利完成5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任務。
“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大山溝里能通水泥路。”村民們高興地說,譚書記帶領大家硬化了村道,人車通行都方便,再也不用肩挑背磨了。
真心為民 凝聚人心
“譚書記帶領我們養起了土雞、黃羊、土豬,還幫忙拓寬銷售渠道,大家有了更多的收入,努力的勁頭也足了”。田埡村2社村民宋仕貴說,譚真理一有空就跑到田間地頭,察看農作物生長情況,還聘請技術人員長期跟蹤指導,主動為生產生活中遇到困難的群眾出謀劃策。
在貧困戶精準識別中,他帶領村“兩委”班子,連續3個晚上召開村民評定會議,讓村民自己說了算,公開評議,再張榜公示確認,贏得了全村群眾的擁護。看到殘疾群眾張輝、郭書力、岳良偉等10余個村民的現狀時,譚真理心里非常難受,主動幫忙聯系縣殘聯,現場為他們辦了殘疾證。“譚書記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我們辦好事,知道我們行動不方便,主動幫我們把殘疾證辦好了。”張輝等人滿是感激。
“作為‘第一書記’,我有義務也有責任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譚真理說,“我只想用自己的行動為老百姓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我的口袋里裝著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盡快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