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以“創新文化傳承,打造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七屆山西振興根祖文化旅游節暨中原五村合作組織會議在振興村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特色村鎮工作委員會、山西省長治縣振興村主辦,山西上黨振興集團和長治縣振興鄉村生態文化旅游區承辦。來自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2018十佳村志村莊代表、第一批“紅色基因名村(鎮)”代表、中原五村合作組織及長治市、縣主管部門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上午的開幕式在振興會堂舉行。長治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延杰致開幕辭,認為第七屆山西振興根祖文化旅游節是振興深挖根祖文化內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而著力打造的一張鄉村旅游節慶名片。長治縣振興鄉村生態文化旅游區黨委書記牛扎根介紹了活動情況,指出“鄉村振興”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國家戰略,振興村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產業轉型、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并按照縣委、縣政府“三個統領,五個要求”總體部署,做好帶動發展、驅動發展。同時,長治縣振興鄉村生態文化旅游區委員會研究將振興村每年10月18日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日、紀念日命名為“振興日”,屆時將舉辦“振興論壇”。中國國土書畫院的書法家為振興村題寫了“振興日”和“振興論壇”書法作品。
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副會長、陜西和平村黨委書記白世峰代表中原五村合作組織致辭,認為振興村根祖文化旅游節作為鄉村旅游的一個重點和特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值得其他村莊學習和借鑒。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國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惠民宣布“第一批紅色基因名村”和“2018十佳村志”名單,并向入選代表村莊頒牌,湖南韶山韶山村、山西西火鎮西村、山西長治西溝村、山東臨沂九間棚村、河北邢臺前南峪村、四川廣元庫樓村等村莊入選第一批“紅色基因名村(鎮)”,河南洛陽《南府店村志》、江西上饒《賦春村志》、黑龍江同江《八岔村志》等被評為“2018十佳村志”。
31日下午舉行了中原五村合作組織2018振興會議,中原五村的書記和代表踴躍發言,圍繞村莊組織建設、人才合作、村企發展的生態系統、村莊高質發展、文化傳承、村社管理等方面七個方面展開了交流。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中原五村的發展順應了 “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未來五村要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更大的發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推進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中原五村在產業上各有特色,皇城村和振興村的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干河陳村的特色商業街區引領中原,晨鐘村和西安村的商貿服務和社區建設獨具一格;鄉風文明是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中原五村在文化方面有著深厚積淀,《康熙字典》作為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是皇城村的文化招牌,干河陳村所在的漯河市是許慎的故鄉,《說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晨鐘村所在的韓城市是太史公司馬遷的故鄉,《史記》可以成為晨鐘村的對外品牌;治理有效是加強農村政治建設的重要保障,中原五村在村莊治理層面也產生一些寶貴的經驗,比如和平村堅持了近30多年的檔案室是陜西省AAA級檔案室,受到過國家檔案局的表揚,晨鐘村和西安村的產權制度改革和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造也走在全國全列。
與會代表們經過深入討論,對中原五村合作組織的未來發展,達成了四點共識:一是五村要建立信息交流平臺。信息交流使村莊從個體變群體,從群體到有理想和意愿的集體,分享不同價值的信息;二是五村要定期舉行人才與經驗的交流。五村計劃于今年輪流到各村,對每個村發展的現狀和未來進行分析研討,對具體項目進行討論交流;三是五村確定互派年輕干部進行掛職鍛煉確定。與會代表確定在今年輪值會議前,每個村選拔兩位年輕干部,到其他村進行一段時間的掛職學習,最后在本年度的五村輪值會議上將收獲和設想進行交流討論;四是五村之間要及時互相通報各自的優質項目,與其他村莊互利共享。
與會的五村合作組織領導,倡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資源共享:一是品牌宣傳的共享。五村處在不同的地區,在品牌建設和媒體宣傳上各有各的側重點和優勢,其中尤以皇城村在區域乃至全國都有很大的知名度。中原五村共同設計一個統一的logo,既可以在五村各自進行品牌宣傳的同時將中原五村宣傳出去,也可以《中國村莊》雜志和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的相關活動中推出五村品牌;二是渠道傳播的共享。中原五村中,皇城村、振興村和干河陳村都是旅游村,晨鐘村也正在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五村可以在旅游開發和宣傳的渠道上進行互惠共享,在五村各自的旅游景區可以設置宣傳廣告牌,宣傳其他村莊的產品和特色;三是平臺的共享。五村在長期的發展中都形成了自己具有優勢的生產和銷售平臺。在生產上,皇城村的藥業和蜂蜜酒、振興村的小米都屬于健康產品,市場潛力巨大,在銷售上,五村都有自己比較完善地平臺和渠道,如干河陳村的特色商業街,在區域內具有良好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和平村和晨鐘村的商貿服務業也很發達,五村可以利用各自生產和銷售平臺,共同打造系列健康產品;四是人才和經驗的共享。五村在人才和經驗共享上,可以嘗試“請進來”和“走出去”兩條路。一方面,因地域不同,五村在人才培養上呈現各自的特色,五村每年以一個村為核心,請其他四個村來進行經驗分享,都是在輪值會議上,可以請江南五村以及其他專家來進行專題把脈、介紹經驗。另一方面五村應該嘗試集體走出去,除了去其他發達村莊和地區學習和傳播經驗外,還可以走出國門,學習和交流國外村莊在生態保護、產品深加工和文化傳承方面的寶貴經驗。
2017年7月,在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的牽線搭橋下,山西皇城村、振興村,陜西和平村、晨鐘村和河南干河陳村協商成立中原五村合作組織。這五個村在以村干部為代表的村黨委領導下,平等自愿結盟,整合資源發展,形成了“跨省搞合作,抱團謀發展”的合作新模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