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在這美好時節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德宏,一起參加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村長”論壇,共商區域農業合作的大計,共繪流域六國鄉村振興的藍圖。在此,我謹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村長”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瀾湄六國一衣帶水,歷來是緊密的友好鄰邦和天然的合作伙伴。瀾湄合作是首個由流域六國共同創建的新型區域合作機制,是共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自合作機制建立兩年來,各方面合作發展迅速、成效顯著,已成為本地區最具活力的合作機制之一。農業和減貧作為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上確定的五個優先合作方向之一,在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取得了積極的合作成果。
一是合作機制逐步完善,我們秉持“發展為先、平等協商、務實高效、開放包容”的合作理念,建立了瀾湄合作農業聯合工作組,這將為深入推動瀾湄農業合作提供有力支撐和政策支持。二是技術合作日益增強,中國政府及農業部門在相關國家建設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優質農作物高產示范基地、優良作物品種試驗站、跨境動物疫病聯合防控等項目將在技術深度合作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三是人力資源合作有聲有色,僅2017年,我們在湄公河流域國家舉辦了38期涉農培訓班,受訓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達376人次,按照中國領導人承諾,我們將逐步開展農業官員短期研修和在職學歷學位教育合作。四是經貿合作快速發展,2016年,中國企業累計對湄公河五國農業投資19.1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農業投資的12.1%。中國與湄公河國家互為重要農業合作伙伴,2017年中國與五國農產品貿易額163.4億美元,比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之初的2004年增長8.4倍。同期,中老、中緬邊境小額貿易分別增長13.1倍、2倍。近5年,五國對華出口水果年均增長20%。
實踐證明,瀾湄合作扎根于傳統友誼之中,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順應時代潮流、合乎民心民意;農業國際合作根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瀾湄農業合作必將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今年1月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農業產業、鄉村人才、鄉村文化、生態環境、鄉村組織“五個振興”的戰略目標和路徑。該戰略的實施不僅會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發展成果必將最早、最多地惠及周邊國家特別是湄公河國家。中國農業農村部愿與各國同行共同行動起來,構建流域農業開放發展新格局。在此,我就加強瀾滄江—湄公河農業合作,特別是六國“村長”合作,提四點建議。
一、創新并完善合作機制。“村長”論壇不僅是瀾湄合作機制下的一次農業領域務實合作機制的創新與實踐,更是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在多邊農業領域合作中的一次大膽實踐和深耕細作。在本次論壇上,我們將發布《瀾湄村社合作芒市倡議》,發起成立瀾湄村社發展聯盟。其目的,就是要促進中國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農村基層交流與合作,分享發展經驗,挖掘合作潛力,以六國村社為核心,形成輻射帶動的紐帶,多角度推進鄉村振興和發展,希望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完善農村基層組織的合作機制。
二、創造便利條件,滿足基層農業國際合作需求。要進一步完善農業對外合作信息服務,及時發布與鄉村發展有關的對外合作信息,并建立“村長”反映國際合作訴求信息的暢通機制,讓大家既知情、又參與。
三、增加配套服務,開展對瀾湄國家“村長”的農業技術培訓。今年,中國將繼續積極爭取并安排有關項目資金,邀請瀾湄國家“村長”來華參加技術培訓和交流,并到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的村莊參觀考察,促進經驗分享和合作渠道對接。
四、整合協調各方資源,促進六國農業相互融合發展。鼓勵中柬老緬泰越有實力的村莊和企業走出去到彼此國家投資興業,促進區域內鄉村共同發展。
本次論壇為六國的農業官員、“村長”和企業家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熱烈討論,為瀾滄江—湄公河區域農業農村發展建言獻策、貢獻智慧。
為辦好這次“村長”論壇,云南省人民政府、農業廳、德宏州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出了周密部署和細致安排,我代表中國農業農村部及全體與會代表,對你們的努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后,祝各位在云南期間工作生活愉快!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