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助力鄉村振興——豐潤區潘家峪村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山村,建立于明朝永樂年間的古村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村里600多年的建村老槐樹、冀東特色的傳統民居、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遐馳神往;

  這是一個抗戰時期冀東地區有名的抗戰堡壘村,這里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潘家峪慘案,這里成立了復仇團轉戰全國,這里更有“冀東井岡山”的美譽,人們可以在這里追尋紅色記憶,接受紅色教育;

  這更是一個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綠樹環繞,花果飄香的美麗山村,被譽為“燕山腳下小吐魯番”“長城腳下葡萄莊”。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欣賞美景、采摘水果、吃農家飯,住農家院……

  這就是位于河北唐山豐潤區的冀東革命老區——潘家峪村。3月31日,結束了前屈莊的行程后,記者和隨行人員驅車約一個小時,來到了潘家峪所在的山腳下,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直達山頂,潘家峪就掩映在這一片大山中。潘家峪村現有453戶,1600人,耕地近2000畝,庭院葡萄1000多畝,山林1.5萬畝,其中林地8000多畝,山地近7000畝,總面積近12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紅色、綠色資源。依托自身資源,潘家峪走出了一條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相結合的特色發展路。

  魅力“冀東井岡山” 追尋紅色記憶

  進入村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的葡萄架,此時不是節假日,也沒有到瓜果成熟的季節,前來潘家峪參觀及采摘的游人并不是很多。村口一面墻上寫就的“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十分醒目,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就在標語墻對面矗立。紀念館外面的馬路兩旁都是村民的攤販,村民在這里售賣自家的農產品,核桃、粉條、紅薯干、栗子饃饃、自釀葡萄酒以及一些小工藝品等應有盡有。村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村里的各種訪客,見我們到來,很多村民熱情地打招呼,順帶推銷他們自己的產品,據說這些村民的產品銷路很好,村民自己做的饃饃都已經賣到了深圳等大城市。

  在紀念館旁邊,便是當年制造了震驚世界的潘家峪慘案的潘家大院所在地,潘家大院是潘家峪村一個地主的大宅子,那里一宅三院,十分寬敞,當時只有一個長工看家。潘家峪慘案后,那里成為了一座“地獄”。大院進門處“潘家大院”的牌子矗立在顯著位置。站在大院中間,環顧四周,幾乎每座房子的屋頂已蕩然無存,子彈打在墻上留下的彈孔依稀顯現,大火焚燒的痕跡依舊清晰可見,這一切都向人們無聲地傾訴著當年的慘狀。

  在紀念館內,我們見到了在此等候的村黨支部書記潘春喜和紀念館館長潘月閣,和他們一起又一次追憶潘家峪的紅色歲月:抗日戰爭時期,潘家峪是冀東區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這里的人民在抗日斗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1941年1月25日晚(農歷1940年臘月28日),駐唐山、豐潤、灤縣等16個據點的3000多名日軍、1000多名偽軍,在日指揮官佐佐木的率領下,從四面八方悄悄地開到潘家峪。他們進村后便逼著全村1500多人先到村邊西大坑集中,逼問八路軍的去向。敵人又把群眾驅趕到村中的潘家大院,把大院封鎖起來,用步槍、機槍向赤手空拳的群眾瘋狂掃射,并放起了大火。大屠殺一直延續到次日下午7點鐘,全村1300名無辜村民被殺害, 其中有兒童婦女658名,有23戶人家被殺絕,1235間房屋被燒毀。

  70多年過去了,潘家峪人始終無法忘記那段歷史。他們把死難者的陵園修在了村口路邊,陵園并排著四座墳塋,豎立著四塊墓碑,入口處建有一塊紀念碑、一座紀念塔,陵園旁邊建有一座祠堂。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始建于1971年,1999年新館竣工開放。陳列面積630萬平方米,通過原始照片、實物和影像資料,向世人展示了慘案發生的歷史背景、事件經過以及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慘案留下了西大坑、老槐樹、小鐵門、南巖子、殺人場潘家大院、殉難同胞的葬墓等遺址,是日本侵略者侵華罪惡的鐵證,時刻警示后人“警鐘長鳴,勿忘國恥”。我們隨潘月閣一起走進了紀念館,整個館內氣氛凝重,一塊塊展板,一件件實物,以及復制的慘案發生場景的模型,充分展現出日軍的殘暴行徑,慘案遇難者的名字環繞于四壁,那些遇難者有的是幾十歲的老人,還有的是幾個月的孩童,日軍殘害村民的方式也是駭人聽聞。“這個是我二奶奶的名字,這個是我大伯一家的名字”,潘月閣一臉沉重地說道。紀念館里不時有參觀人員進進出出,每個人都一臉嚴肅,自覺地壓低聲音。有幾對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前來參觀,孩子一臉不解地不時詢問著,而身旁的父母耐心地講解著。潘月閣告訴記者,潘家峪慘案紀念館是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每年約25萬人來館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國慶期間,日接待游客能達到5000人。我想,我們需要這樣的場所來祭奠那些無辜的遇難者,我們更需要這樣一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慘痛的歷史,提醒每個人不忘國恥。

  發揮生態優勢 打造綠色潘家峪

  談到潘家峪的發展以及對鄉村振興的看法,潘春喜書記信心十足,除了紅色資源,潘家峪還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游,鄉村游,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的6-9月份,潘家峪的李子、桃子、葡萄等紛紛掛上枝頭,吸引了附近很多游客,也帶動了村里的農家樂產業。目前,村里的農家院已經有十幾家,每日能同時接待1000人吃農家飯。說到潘家峪的生態采摘,那絕對不能不提到潘家峪的葡萄,潘家峪打造的葡萄經濟正成為一張新的名片遠播四方。潘家峪自古就有在庭院和山坡栽植葡萄的傳統。最近幾十年來,潘家峪人立足本村實際,大力發展以葡萄為主的庭院經濟和園林經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村處于北緯四十度,四面環山,常年氣溫較低,加之土壤肥沃,非常適宜葡萄生長。由于晝夜溫差較大,致使這里的葡萄口味兒也與眾不同。每到收獲季節,東北三省、內蒙古、山西的收購商就會來村收購,銷路非常好。”潘月閣如是說,他是最早提倡將葡萄種植形成產業的人,作為土生土長的潘家峪人,他想讓村民從傷痛中走出來,去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現在潘家峪年產葡萄達到480萬斤,葡萄品種有20幾個,生產的葡萄除了采摘、銷售以外,村民還每家都能自釀葡萄酒。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潘家峪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下一步,潘家峪將本著“一紅一綠促發展”的原則,全力打造北部傳統文化區,南部紅色發展區以及東部生態養老區。突出紅色,以潘家峪慘案紀念館為依托,開發建設冀(熱遼)東革命紀念館、冀東軍區司令部、兵工廠、醫院、碉堡、封鎖墻、人圈、消息樹、烈士洞等一系列紀念地,打造紅色景點,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與區位優勢,大力拓展旅游市場,吸引游客,增加客流量;彰顯綠色,保護原生態的綠色植被,植樹造林,栽花種草。大力加強種植業、養殖業等綠色基地和生態觀光、采摘園區建設,引進葡萄、核桃、杏、李子、梨、大棗、花椒、栗子等林果新品種,采用新技術,科學管理,注重產品外觀和口感,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提升文化品位,全面提升以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和生態旅游觀光為核心的民族民俗多元化的服務功能,穩步提高潘家峪景區作為周末休閑度假目的地在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地區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開發旅游產品,開發葡萄、大棗等綠色生態產品和皮影人、根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設計好包裝,打入國內國際市場;強化服務功能,大力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培訓好服務人員,提高景區內全體工作人員村民的文明素質,笑迎四方客,盛待眾嘉賓。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及當地政府對潘家峪發展的重視,潘家峪計劃到2020年,將景區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薈集人文和生態精華的京津冀遼的周末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離開潘家峪的時候,已臨近傍晚,群山環繞的小山村漸漸恢復了平靜,裊裊炊煙四處升起。夕陽余暉下的潘家峪慘案紀念館以及潘家大院顯得更加莊重、肅穆。期待著潘家峪更加美好的未來,更期盼受盡苦難的潘家峪人能迎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