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面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為新時期全國農業農村發展樹立了標尺,也指明了方向。
四川省武勝縣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總體目標,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現代農業建設為主線,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為突破口,按照全域、全面、全民、全業、全程推進的思路,不斷探索實踐,推動武勝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態的全面發展,使美麗鄉村成為武勝特色品牌,讓城鄉群眾共享美好生活。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武勝以園區聚集發展推動產業振興,以村落院子提升推動文化振興,以縣域網格服務推動治理有效,以大抓黨建推動組織振興的發展經驗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踐參考。
大園區服務小業主 推動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物質基礎。脫離產業興旺,農村興旺、農民生活富裕便如空中樓閣。為實現農民增收,武勝縣立足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資源與區位優勢,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精確構建了以糧油產業為基礎,以晚熟柑橘和優質生豬為主導,以優質蔬菜、優質蠶桑、生態土雞、生態水產為四大特色產業的“一基二主四特”的產業布局。
同時,為解決由于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導致土地撂荒,村莊空心化,農戶家庭傳統種植經營規模小、風險大、收益低等問題,武勝縣以東北部白坪鄉、飛龍鎮、三溪鎮3個鄉鎮連片29個行政村為先行區,成立了白坪-飛龍現代農業園區。園區堅持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引入外來產業業主,培育當地回鄉能人,以大園區聚集小業主,完善便捷高效服務,實現連片規模發展,帶動主體創新創業,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產業興旺與農村活力提升,并對園區周邊形成輻射帶動作用。
構建創業平臺,培育創富主體。園區通過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優化創業環境,吸引社會企業、大學畢業生及返鄉農民工利用農業農村資源創業創富,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使1萬余名農民通過從事公益性崗位、企業務工實現就地就業增收。
突出綠色發展,實現生態宜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鄉村振興的最大資本。園區以綠色發展為抓手,依據產業規劃布局,大力改善村莊、田園、道路、河流環境,打造美麗村莊、美麗田園、美麗道路與美麗河流,為農業產品與鄉村旅游背書,實現鄉村宜居,鄉情質樸,鄉味健康。
加快產業融合,實現服務增值。園區積極推動以綠色生態農業為基礎,融合二三產業,尤其是文化、旅游、互聯網等,使農業產區成為休閑景區,使低值農業成為高效服務業;通過精深加工,將土蜂蜜、花卉、甜橙、檸檬、蔬菜等原料農產品打造成為高附加值保健品、化妝品、裝飾品、禮品等,拓展市場銷路,提升產品價值。
打造區域名牌,提升武勝價值。園區及武勝縣積極構建產品標準化、優質化、綠色化,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甜橙、仔豬等被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竹絲畫簾榮獲“第二屆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展金獎”。同時,借助產品產地品牌及武勝企業著名品牌,拓展培育武勝縣美麗鄉村、休閑旅游品牌,實現旅游品牌與農業品牌的融合互促,提升武勝全域產品服務價值。
小院子書寫大文章 推動文化振興
村落院子是承載鄉愁記憶的物質載體,也是農戶生產生活的集中空間。武勝縣在保護傳統建筑、延續農耕文化、保持居民生活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研發竹絲畫簾、剪紙工藝產品等文化產品,將傳統文化與產品融入有特色的武勝傳統院子,打造以生養文化、民國風情、詩歌、繪畫、節氣、音樂等為主題的高家院子、朝門院子、詩歌院子、節氣院子等一批文化院落。
這些院子既是村落歷史人文記憶的陳列館,又是展示和傳授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工藝手藝的非遺文化傳承館,還充當著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的主陣地。
借助文化院子打造,武勝縣將現代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綠色的消費方式推廣到農村,改變農村的落后的陳規陋習,豐富農村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活動。其次,通過組織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文明院落評選、好媳婦好公婆評選等活動,推行誠信社會建設,引導鼓勵村民踐行良好道德,守護文明鄉風、傳承良好家風、延續淳樸民風,達到推進武勝縣農村移風易俗的效果。村規民約、村歌與家風家訓、好媳婦好公婆評選結果等在村中展示,讓前來游玩的游客在感受村莊鄉風文明、民風淳樸的同時,也能受到文化熏陶。最后,以文化院子為空間,依托武勝厚重的紅色文化、民俗和農耕文化,積極舉辦鄉村音樂節、婚俗文化節、羅曼蒂克情人節和以賽詩、詩歌音樂會等為內容的鄉村詩歌節等活動,充實與復興鄉村文化的同時聚集人才、人氣,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小網格促進大平安 實現治理有效
武勝縣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實踐,堅持縣委政府主導、政法綜治協調、網格中心推動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了“人在網中行,事在格中辦”的基層社會源頭治理格局,切實以“小網格”促進“大平安”。
武勝將全縣劃分為730個網格,配備社區專職網格員220名,農村兼職網格員1250名,形成了縣、鄉、居(村)、網格四級網格管理體系,實現了網格化工作陣地和宣傳陣地全域覆蓋。
日常工作中,網格員通過一日雙巡、入戶走訪等方式,綜合履行民情信息收集、民生事項服務、矛盾糾紛勸調、安全穩定管控、政策法規宣傳“五員”職責。實現矛盾糾紛關口前移,建立起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發現、上報與解決的快速通道,將服務延伸至居民、農戶,既能高效為群眾排憂解難,又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施策,防患于未然。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鄉鎮”“重大事件不出縣域”。
隨著民生事項服務、特殊人群管理、基層治安管控等專職網格化工作的深入開展,網格化服務已成為武勝社會源頭治理的重要措施,有效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大黨建催生好隊伍 推動組織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因素,組織振興是必要條件。所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沒有堅強有力的人才隊伍與基層組織就不可能實現全面振興的目標。武勝縣委按照“大抓黨建、抓大黨建”的工作思路,以高標準落實黨建經費,著力解決“無錢辦事”的問題;以高規格建設活動陣地,著力解決“無處議事”的問題。
同時,以高質量錘煉骨干隊伍,著力解決“無力干事”的問題。選優育強帶頭人,選派100名“第一書記”到村幫助工作。深化“千名基層英才”培育計劃,對村(社區)干部進行普遍輪訓;并通過制定出臺村(社區)干部工作手冊,建立完善村(社區)干部待遇增長機制來管好激活基層干部。
以高效益打造人才洼地,著力解決“無人做事”的問題。實施人才服務行動,從人才引進培養、流動引導、評價激勵、服務保障等方面制定系列配套政策,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實施開放引才行動,吸引專家學者服務武勝發展。實施倍增培育行動,依托縣內重點區域打造“人才培養示范區”,統籌抓好萬名人才大培訓、企業家培養和本土人才培育等工作。
以高要求落實黨建責任,著力解決“無心管事”的問題。建立組織體系,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健全責任體系,全面落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建立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和黨建工作“月計劃、季檢查、年問責”制度。完善考評體系,建立黨建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分類明績定效,嚴格獎優罰劣。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實施,總結不同區域、不同稟賦、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探索案例具有極大借鑒意義,但限于調研時間、條件與資料限制,對于以長江以南丘陵地貌為主的武勝鄉村振興實踐探索還不夠深入,有待未來進一步研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