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買了枸杞,每斤16.9元,便宜得我都不好意思。這是一家信譽較好的網店,枸杞也和以往每斤20多、30多元價格買的看不出差別,吃下去的口感也都一樣。東西的質量應該沒問題,那為什么價格這么低?而且這批貨一直在銷售,不像是短期的促銷行為。另外,近期聽到新聞,生豬、大蒜等農產品價格大跌,可能又進入新周期。
市場經濟的道理很直白,供大于求就注定價格要降低。近一兩年在農村走訪中觀察到,一些地方在大規模推廣某些種植養殖項目,南方山區最常見的是種茶葉、柑橘、蔬菜,當村干部們大談三五年后豐收增收的預期的時候,筆者很是擔憂到時這些農產品會降價、滯銷,甚至爛在地里。有些地方已經有了這樣的苗頭,而西北的蘋果、大棗滯銷已經不是新聞。
高效農業、有機農業概不例外。有些地方在大面積推廣有機茶葉,有些是在特殊地理氣候條件下才具備相應品質的蔬菜,但現在有些產品已經出現賣不上價,或者可預期的三年后必將跌價。其中的道理依然是市場規律。當前部分有機、高品質農產品價格高、效益好,其原因是多年來農產品普遍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品質不高,近兩年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高了而突然強烈需求優質農產品,最先一批生產優質農產品的能夠嘗到甜頭。但生產優質農產品的門檻并不高,當廣大農民看到其效益好的時候必然隨即轉入生產,而且這個生產過程也可以在短期實現,當市場上優質農產品占比足夠大了的時候,它的相對效益則會下降。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效益好而技術門檻不太高的產品馬上就會被模仿;物流業同樣高度發達的今天,好的物質產品會迅速傳播出去,同時它的地域屬性也同樣被銷蝕,即優質物產的獨特性與地域的關系在下降。
1980年代,生產物質產品的制造業可以發家致富;1990年代,做貿易買賣物質產品可以發家致富。相對來說,這兩個階段技術、資金門檻并不很高,有許多村莊參與其中,也能成長為富裕村。21世紀之后,制造、貿易不那么掙錢了,財富越來越跟金融、互聯網絡相關,這些行業技術含量要高很多,而且投入門檻也高很多,具有一定實力的村莊可以一試身手,但普通村莊還摸不著頭腦,只能對這些金山銀山望洋興嘆。那么普通村莊去哪里尋找自己的金山銀山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工作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這個論斷具有全域意義,但由于鄉村更廣泛地具備綠水青山,所以這個論斷對鄉村更具意義?,F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全社會已經形成了共識,但理念中的“金山銀山”如何才能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這是村里人更為關心的。
由于社會對生態環境的越發重視,綠水青山將會越發普遍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綠水青山中的物產也將呈現同質化趨勢,即在生態環境同樣好的不同地域中生長出的物產,就物產本身來說沒有差別。如果只是單純的農產品,即便是綠水青山中生產出來的不會成為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物產趨同,但綠水青山本身卻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差異化,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不被同類淹沒。這個差異化,不僅是將當地物產與本地青山綠水捆綁,而且在于定義自身的青山綠水時也強調與眾不同、獨具特色。這個并不難做到,要看是在多大地理空間內做到僅此一家,如果目標人群是在一個縣區范圍內,也就是說如果這個縣區里的人想看這個類型的綠水青山,只有這個村莊才有;如果獨特性達到全省范圍內僅此一家,那全省人如果想看這個類型的綠水青山、體驗與之附著的相關服務以及文化景觀,只能來這個村莊。獨特性越強,輻射范圍也就越大。
仍僅以農產品為例,同樣是茶葉,黃山毛峰和信陽毛尖在各自系列中相同位置的茶葉完全可以是不同的價格,比如黃山明前茶和信陽明前茶,在營養價值和口感上也許沒有任何差別,但完全是兩個市場標準,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它們是兩個品類,不能做比較。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附加在茶葉上的文化因素,盡管黃山和信陽的文化差異并不大。再比如,櫻桃和車厘子、獼猴桃和奇異果,相貌相近、營養價值差不多,口感也分不清,但價格卻完全不一樣,概念賦予的價值取代了物產本身的價值。
綠水青山的恢復不是一時一年,與之相附著的獨特性也不是一時一年就能形成。從生態旅游角度看,有的地方自然歷史稟賦好,比如四川的曾家山、云南的周城村,稍加打造,拿來就能用。有的地方什么都沒有,那就只能重新打造,白手起家也有許多成功案例,比如浙江的滕頭村、遼寧的大梨樹,原來并沒有多么獨特的綠水青山稟賦,卻也都發展成遠近聞名甚至揚名海內外的旅游目的地。后者的努力要大得多,更需要帶頭人的遠見卓識和堅韌的意志。
生態旅游雖不如金融或互聯網絡那么高的技術含量,但對創新的要求同樣高。創新者和模仿者有著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創新者有風險,但如果符合市場需求就會賺得盆滿缽滿;而模仿者雖然做起來容易得多,但他的競爭對象不只是已有的創新者,還有和他一樣的模仿者。做物質產品,做生態旅游,都要有差異,要創新。
綠水青山的價值遠不止通過以上兩種方式來實現。植物學家鐘楊十幾年間走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收集植物種子,因為這些種子可能上百年后會對人類有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育種突破也得益于海南一種名不見經傳的野生稻。廣大農村中的綠水青山中還有多少這種攸關人類前途命運的物種資源?比黃金比白銀更有意義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還有很多。任何有遠見的鄉村都應當保護他們,而有能力、有抱負的鄉村也都可以嘗試發現他們、開發他們,其生物價值不言而喻,而經濟價值也會緊隨其后。
生成金山銀山的前提是有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須有優質的物產和服務、優美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創意體驗,更重要的是要有理念、技術、文化、概念的差異。什么是金山銀山,其內涵應當不僅僅是黃金白銀,還有生命本身、身體本身,還有生活在綠水青山中的人們的自豪感、幸福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