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滄州第一村”看韓橋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中國村莊 作者:文/劉微 字號:【

  電影:《溫暖的寒冬》

  取材與拍攝地:河北鹽山韓橋村

  《溫暖的寒冬》簡介>>

  電影《溫暖的寒冬》由北京空山新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鹽山縣委宣傳部出品,是一部講述北漂族和留守兒童故事的公益電影,2017年拍攝完成。片中人物故事內容以鹽山韓橋村一對“北漂族”農民工夫婦家庭中發生的系列真實故事為原型,結合鹽山縣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創新案例——常莊中學留守兒童家園式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實例創作改編而成。故事梗概:楊志剛和吳春妮夫婦為改變生活,他們帶著9歲的女兒進京打工,在菜市場賣菜為生,成為“北漂族”。12歲的兒子被迫與年過六旬的奶奶在家留守,成為“留守兒童”。影片通過楊志剛夫婦這對底層人物家庭的生活經歷及其發生的重大變化,客觀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北漂族”農民工生活的艱辛和留守兒童的孤獨、暴躁、自虐、逃學等一系列突出問題,生動地展現了“厚道、大氣、創新、勤奮”的鹽山農民樸素形象,同時,折射了首都北京人民的美好人性。故事溫馨、溫存、溫暖。影片旨在呼吁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讓關愛的陽光照亮孩子的心靈,讓留守兒童的冬天不再寒冷。劇組選擇了韓橋村警務室、韓橋好日子超市、村民劉桂鳳家等作為外景地。電影《溫暖的寒冬》于2017年7月成功入圍中加國際電影節,走上國際舞臺。

  5月16日,《中國村莊》記者實地采訪了電影《溫暖的寒冬》拍攝地——河北鹽山韓橋村。韓橋村有“滄州第一村”之譽,從鹽山縣城向南4公里,縣城樓房鱗次櫛比的感覺還沒消退,就又有了繁華城區的感覺。韓橋,一個普通的村莊,卻以城鎮的面貌帶給我們驚喜。

  據了解,韓橋村從2006年開始,在村黨總支書記汪連祥帶領下,依托當地工業園區優勢,積極引進企業,制定了“搶抓機遇、依托優勢、引進企業,借地生財”的經濟發展路子,把盤活低效閑置土地資源作為增加集體收入的重要抓手。村里先后引進了10多家企業,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年收取租金500萬元。隨著村集體經濟積累的不斷增加,韓橋村又先后組建了投資公司、物業公司和賓館有限公司,這三家公司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900余萬元。

  為增加村民收入,村“兩委”鼓勵村民務工、經商,全村輸出勞力400多人,年人均收入5萬元左右。同時,村物業公司、賓館有限公司等企業安排150余人就業,解決了村民的就業與增收問題。2016年底,韓橋村集體經濟積累達7000余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7萬元。

  隨著村集體資產不斷壯大,韓橋村開始逐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村里實施了美化、綠化、亮化、硬化工程,先后建起多棟住宅樓、村委會辦公樓、大禮堂、小學、幼兒園、文化廣場、賓館、游泳館、公園等基礎設施,并以入股的形式,建起了醫院和安養院。村民住宅小區內,水、電、暖、天然氣、有線電視全面配套,實行了公寓化管理。為解決群眾就醫和子女入學問題,村集體每年出資為全體村民繳納了農村合作醫療費用,購置了兩輛客車免費接送學生上學。村里還每年向村民發放4000元的企業分紅,每季度向村民發放一次米面油。全村6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金500至900元,80歲以上的22名老人按年齡不同,每年發放3000至5000元的長壽金。每年“七一”還為全村黨員送去食用油、大米等慰問品,讓全體黨員充分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十多年以來,韓橋村黨組織先后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基層黨組織”,韓橋村先后榮獲中國特色村、河北省名村、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新民居建設優秀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汪連祥書記也被評為河北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滄州市優秀人大代表、鹽山縣農村經濟帶頭人。

  《中國村莊》雜志采訪了汪連祥書記,他向記者講述了韓橋村的發展歷程。韓橋村人原來每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經過十多年發展,現在家家幾套房,按當地的市場價每平方米5000多元計算,基本上都是“百萬富翁”。韓橋村現在是河北省的社區、產業園區、生態園區“三區統建”試點,村里實施棚戶區改造,將拆遷出來的宅基地轉化為建設用地,用于各園區建設。我們看到,《溫暖的寒冬》原來拍攝取景的村民家庭房屋已經被拆掉,等待建起新的高樓。

  汪連祥說自己做企業每年有幾百萬元收入,但他卻愿意在村里拿每月千元左右的村干部工資,為的是把村里搞好。每次村里選舉,他都是全票當選。他覺得,做村干部就是要敢想敢干,要爭取政策,抓住機遇,謀求發展。他告訴我們,單純依靠農業發展是不行的,韓橋村未來還要建設采摘園,現在保留的幾百畝農地和沿河岸地栽種了十幾種果樹,可以進行生態采摘。同時利用采摘園、村域內的凈業寺和河北佛教藝術博物館發展旅游經濟。

  韓橋村有了“滄州第一村”之美名,在當地發展領先,但與一些發展較快的名村比,還有差距。韓橋村還需繼續發力,不斷發展,創造新佳績。

  ?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