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寶》簡介>>
《吳仁寶》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投拍,尤勇、鄭昊等主演,2012年10月12日上映。影片以華西村吳仁寶老書記的生平事跡為原型,集中展現了吳仁寶老書記帶領華西人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歷程。影片故事梗概:20世紀60年代,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投身華西村的建設中,平整土地,買石磨,辦廠。與吳仁寶一起長大的老張失去了唯一的兒子,為了解除張家夫婦的喪子之痛,吳仁寶把小兒子阿四送進了張家大門。20世紀80年代,吳仁寶沒有按照上面指示實行分田到戶,而是依據華西村情況選擇“宜統則統”的路線。華西村工業發展進入了騰飛階段,經濟產值飛躍。20世紀90年代,華西村上市。吳仁寶領著華西人走出了一條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致富之路。從開始的“15年規劃”平整田地,到下狠心購買大磨盤,再到“頂風”開辦小五金工廠,以及后來的分田到戶、農副產業兩手抓等等,時代的節點為華西人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機遇,他們憑著自己的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吳仁寶老書記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
華西村弘揚“吳仁寶精神” 打造“雙百”目標
華西村,位于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于1961年建村。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進程中,先后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范村示范點”等多項榮譽。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對華西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國內外各界人士,稱贊華西是“天下第一村”。
建村50多年來,華西人始終堅持黨的信仰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通過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新世紀“育人”,把華西建設成了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近年來,在吳協恩書記的團結帶領下,全村干群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弘揚“華西精神”和“吳仁寶精神”,不僅延續了符合自身實際、具有自身特色的集體經濟之路,而且進一步加快了產業的轉型升級。最近10多年,華西以“體力轉腦力、數量轉質量”為舉措,一手抓傳統產業的技改提升,一手抓三產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資、旅游服務、倉儲物流、遠洋海工、農產品批發市場及礦產資源等一大批新興產業。2017年,華西再次實現“雙增”:可用資金比上一年增6.99%,交稅比上一年增2.71%。
華西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現在每年對外幫扶的資金達1億多元。自2006年開始,華西已為全國培訓基層干部40多萬人次。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華西就是要打造“農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質,又不失農村特色,要讓老百姓享受到城市的設施和服務,讓江蘇省委提出的六個“高質量”在華西得到最生動的實踐。華西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打造“兩個一百年”:百年企業、百年村莊,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為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