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有哪些,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繼續為全國村莊提供示范借鑒?
顧益康(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三農”部部長):浙江省連續16年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這項工程得民心、順民意,其最成功的經驗有三點:一是這個項目工程選得好,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整治,成為浙江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提前全面奔小康的的一個龍頭工程和民心工程。這一舉措得到了浙江省農村和城市老百姓的普遍贊揚;二是有一個好領導,好導師,就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他以深厚的“三農”情懷,親自謀劃,親自實施,并制定了“千萬工程”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政策。最重要的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始終強調把生態建設與農村建設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他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引領“千萬工程”向美麗鄉村建設邁進;三是一張藍圖繪到底。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村文化建設、鄉村治理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上下一條心,各部門同心協力。在這個基礎上,浙江成為鄉村振興的先行者。
主持人:您近年來一直在主持湖州市“三農”發展報告的編寫,您覺得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湖州市實施鄉村振興的優勢是什么,如何再進一步高質量地踐行“兩山”理念?
曹永峰(湖州師范學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院、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湖州是“兩山”理論誕生地,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發源地,此外,湖州還是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這是地級市的首個先行示范區。湖州率先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率先建設了生態文明示范區,農業現代化在持續跟進中。在浙江省開展農業現代化水平評估以來,湖州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全省82個縣市區中,德清是排在第一名。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湖州是全覆蓋,德清、安吉都是美麗鄉村示范縣。在鄉村治理和鄉村文明方面,余村在鄉村治理方面探索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湖州通過改革釋放活力,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兩山”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哲學智慧,為高質量踐行“兩山”理念,湖州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堅持設立法、制度和體制的三位一體,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旅游實現鄉村價值。
主持人:婺源縣一直是全國聞名的旅游勝地,是如何將旅游資源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
劉淵海(江西省婺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婺源在鄉村振興和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做了一些實踐。在產業方面,我們主要是做大“一業兩花”。一業是指婺源的有機茶,它占據了歐盟市場50%的份額。去年,我們的茶商獲得了國際茶葉獎。除了綠茶外,還發展了白茶、黑茶等。“兩花”是婺源的油菜花和黃菊,目前婺源32萬畝的耕地中,油菜花占了12萬畝,油菜花引爆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婺源的老百姓享受了油菜花帶來的紅利。黃菊是婺源的地理標志產品,目前我們正在做大品牌,舉辦婺源黃菊節。在生態方面,婺源守住了生態的底色,婺源是“兩山”理論的實踐創新基地,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自古以來就有生態保護的傳統。婺源縣對生態保護如闊葉林保護、山水林田建設以及污水處理等方面下了大功夫。現在的婺源藍天白云,山清水秀。在文化方面,婺源歷史悠久,文風鼎盛,現在全縣有28個中國傳統村落,我們守住了文化底線,留住了鄉村本色,讓鄉村更像鄉村。
主持人:您多年來從事鄉村研究,您覺得對欠發達地區的村莊來說,面臨的最大發展問題是什么,這些村莊如何學習先行村莊的好經驗和好做法?
沈澤江(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我講一個詞“羨慕”,怎么能讓鄉村被城市羨慕。浙江滕頭村在上海世博會提出的理念是“鄉村,讓城市更向往”。村莊的生活方式獨一無二,它與城市的區別是,村莊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城市是“萬樓叢中一點綠”,因此,鄉村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就是鄉村生活。鄉村是自然集聚的熟人社會,它是詩意的、禪修的,生活就是工作。鄉村振興首先要突破觀念,凝聚精神與共識,尊重生態與人文,激活土地、人力、文化和組織,實現農、文、旅、綠、商、科、創、學和養的融合。
(任紅偉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