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沒到過華西的人來說,華西就是一個“鄉村振興”的傳說;對于到過華西的人來說,華西就是一幅“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美麗畫卷;對于生活在華西的人來說,華西就是一部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的鄉村傳奇,一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鄉村都市。
在黨的十九大代表、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的眼里,未來的華西村,更有這樣一個廣闊的視野:“我們華西人要‘不以華西為世界,而以世界為華西’,才能更好地做到‘三寬’:眼界寬、思路寬、心胸寬,就是要有國際視野、世界眼光!”
經濟發展國際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解放前的華西村與江南大多數村莊一樣,頭上都頂著一個“窮”字。
新中國成立以后,華西人在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吳仁寶的率領下,從1961年建村起,通過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新世紀育人,不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各項事業突飛猛進,一年一個新臺階。
走進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輝煌成就的“社會主義富華西展覽館”,迎面一串串跳躍著的經濟數據,讓人們為“華西奇跡”而驚嘆:1978年,華西全村交稅28.18萬,2018年底交稅14.86億,增長了5273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1978年的220元,增長到了現在的9.05萬元,增長了411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協恩書記帶領我們新一代華西人,以獨特的經濟思路,創造了可觀的發展成績!”村黨委副書記包麗君,談起華西的“經濟帳”如數家珍:2018年,我們村再次實現了“雙增”:可用資金、營業收入分別比上一年增2.19%、2.64%,特別是2017和2018連續兩年都被政府授予“無錫市納稅總量貢獻十強企業”稱號。
“經濟到了‘1+1>2’的階段,以前靠‘膽量’,現在靠‘膽識’,不能再靠‘單打獨斗、孤軍奮戰’了,要靠‘合作雙贏、利他共贏’。”掌舵著華西這艘經濟巨輪的舵手吳協恩,言談舉止之間,會把你帶進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之中。
吳協恩坦言:最近10多年來,華西的產業布局早已突破地域限制,不僅幾乎在全國所有省(區、市)擁有產業,而且構筑“走出去”新優勢。他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等機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成功開拓金融投資、旅游服務、倉儲物流、遠洋海工、流通市場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繪就了兩張“既在國內遍地開花,又在國外穩扎穩打”的發展宏圖。
正如吳協恩所設計的發展線路,華西村近年來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有效投資,在莫桑比克收購礦山,在日本發展現代農業,在馬來西亞建造碼頭,在美國投資激光芯片研發生產,在波斯灣開展海洋工程,在英國、意大利合作新能源項目等等。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華西產業已形成了欣欣向榮的“兩大板塊”:一是西部以重慶為中心,南到云南、貴州、西藏,北到新疆,中部以湖北為中心,輻射全國的產業“布局圖”;二是從中國香港到日本,從新加坡到馬來西亞,從阿聯酋到莫桑比克的國際地區產業“路線圖”。
人才流動國際化:你為我用,人才為重
事業的成功、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人才。經濟全球化時代,更需要國際化的人才。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華西就與國際關系學院等國內外一些著名院校連續舉辦專題培訓班,先后培養各類人才3000多名,并選送20多名青年到美、日、德等國家深造。
進入新世紀,為了把華西打造成“兩個一百年”(百年企業、百年村莊),吳協恩首先將目光聚焦到培養和引進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的人才。他說:“圍繞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華西正通過‘產業+資本+人才’這一模式,加快‘走出去’。未來,我們將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一起抓!”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西拿什么向祖國獻禮?吳協恩自信地說,我們要獻禮的成績確實不少,其中最得意的一筆,就是通過用好國際人才研發的半導體激光芯片,實現了多個“從0到1”的突破,性能遠超同類產品,擁有該類產品的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且陸續在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目前,芯片項目已落戶常州武進高新區,芯片也已經應用在華為等多款全國知名手機廠商的產品中。
吳協恩欣喜地說,芯片團隊60名員工中,絕大多數是清華、北大、浙大的高材生,而且都是碩士以上學歷。核心團隊中的8名博士都畢業于斯坦福、杜克等世界名校,他們在學術圈和行業內都有自己的突出貢獻。今后,華西更要用好科技人才,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華西的國際化步伐,更需深化內部改革。2017,吳協恩以“傷筋動骨才能換來脫胎換骨”的膽識和魄力,力主推動人事、管理、分配“三項改革”,突破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頸,形成了“過去來了華西村就是華西人,現在服務華西村就是華西人”的發展共識。
有了國際化的人才,華西就能在世界上出彩。華西股份金融平臺的員工,都是本科及碩士以上學歷,核心崗位中有一半以上擁有工商管理碩士文憑或海外工作經歷。現在,華西的企業高管中39%是外來的,中層干部中57%是外來的,員工隊伍中超過92%是外來的。開放包容的華西不僅走向了全社會,而且走向了全世界。
“上海耀宇文化公司”是華西走向世界的一把新鑰匙。公司已成為了行業規則的制定者和業界龍頭企業,先后承辦了國內首個世界級電競賽事,日均現場觀眾超1.5萬人,在線觀看近千萬人次。目前,耀宇文化已作為指定承辦方,參與完美世界“反恐精英·全球攻勢”的國服發布會。
村莊影響國際化:你來我往,品牌打響
早在1974年,華西村經國家批準對外開放以來,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前來華西訪問、旅游觀光。
上世紀80年代初,美、英、法等13個國家的記者就曾住在華西農民家里。1993年最多的一批有617名日本客人也都入住華西。
“引人進來游,還能出去游”。上世紀90年代起,華西曾組織農民赴國外旅游度假。2003年,剛擔任村書記的吳協恩,就曾率領800多名華西農民,兩次包了五架飛機,到新、馬、泰等地拓了“眼界”,開了“洋葷”。
新世紀至今,華西又投資建設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金塔、博物館、幸福園、龍希大樓、世界探險公園等一大批景點,讓各地游客滿足了“玩”的要求。2018年,華西共接待國內外旅游客近200萬人次。
“經濟發展了,農民口袋有錢了,就考慮到旅游度假、陶冶情操!”吳協恩認為,發展旅游,就是要無中生有。今后的華西,就是要把旅游與農業結合、與工業互補、與民生配套,變“農業農田”為“風景風光”、變“名人名村”為“品牌品質”、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打造集觀賞、品嘗、科教、生產、生態于一體的農業體系。
“打響華西牌”。有著強烈商標意識的華西人,從1991年起,就將企業生產的1000多種產品使用了“中國馳名商標”的“華西村牌”“仁寶”牌商標。在1997-1998年間,華西在國內42個類別中注冊了45件“華西村”商標。最近10年來,先后在美國、日本、越南、韓國、泰國、菲律賓、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注冊或正在申請注冊“華西村”商標。
經過不懈努力,華西人生產的扁鋼、寬帶、面料、服裝、彩鍍板等1000多個類別、1萬多種產品,全部使用了“華西村”商標,暢銷31個省、市、自治區,出口45個國家和地區。由此,“華西村”品牌的集聚效應也日漸突出,品牌延伸能力日益擴大。位于江陰高新區的華西商品交易所,目前已有客戶8000多家,2018年雙邊交易額達378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5%。
“父親在世時,我們家人一直稱他為‘老書記’。如今他已離開華西6年了,但他的叮囑時常回響在我的耳畔。從小華西到大華西,從中國的華西到世界的華西,每一次路徑選擇,每一步發展足跡,老百姓始終是我最大的靠山!”吳協恩表示,新時代的華西村更要認真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成功經驗,堅定走好共同富裕道路,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特別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才為華西所用。我的使命,就是帶領全體華西人,唱好新時代的“國際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