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西端、渭河北岸,一個只有200多戶人的西部小村莊,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揚帆逐夢,經過40年風霜雪雨,從遠近聞名的窮村成為了西部第一村。炎帝故里、周禮之鄉,一個只有10多人的小小鐵皮加工鋪,在一群農民的侍弄下,勇立潮頭,揚帆逐夢,成為如今的中國500強企業!
這是一個怎樣的村莊?他們走過了一條怎樣的共同富裕之路?其中有奮斗的艱辛,有收獲的喜悅,有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有對國家的40年改革開放好政策的感恩!
發展集體經濟,小農經濟到現代企業集團的大跨越
“村東村西水汪汪,村前河灘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糧,有女不嫁東嶺郎”這是改革開放前東嶺村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前,東嶺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人均只有3分地,許多人吃不飽飯。1979年乘改革開放春風,東嶺辦起了黑白鐵皮加工鋪,后李黑記承包了加工鋪,并帶領村民闖出了一條“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的創新之路。此后,企業也由一個小加工鋪發展成為擁有多個公司的企業集團,小農經濟逐漸退出東嶺的歷史舞臺。
1999年開始,東嶺集團股份制改造,李黑記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村集體是大股東。東嶺人秉承“政治上自信、發展上自強、守法上自覺”的理想信念,跨越發展,通過重組、兼并、參股等形式,快速完成了工業化,并逐步邁入現代企業行列。目前,東嶺集團總資產400多億元,員工近兩萬名,下轄100多個成員企業(公司),分布在全國40多個省會和中心城市,打造以黑色和有色為主的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商,主要涉入金屬冶煉、礦產能源、供應鏈服務、金融投資、地產商業等板塊,業務輻射全球市場。2018年實現總收入1097億元,連續16次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8次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位列2019中國企業500強第172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7位。
提升生活環境,從傳統農村到現代都市的大跨越
1995年前,這里的房屋大多是村民翻建的二層民居,兼有出租房。村莊排污不暢,供電不足,道路坑洼不平,臟亂差問題突出。2001年,東嶺邀請設計院專家對東嶺新村進行規化設計,先后投資9200多萬元改善了村民居住條件,并建成陜西省首家“數字電視村”,成為“省級綠色文明社區”。
2006年后,結合更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東嶺投資10多億元,實施“東嶺新時代”“東嶺國際城”住宅工程,使東嶺綠色文明小區樓群達到34棟,徹底改變了東嶺村的面貌。配套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造了供村民休憩、觀賞、游覽的蘇式“和園”,推動村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2012年,東嶺最后一塊宅基地退出歷史舞臺。與此同時,投資230億元建成了新東嶺城市綜合體。至此,東嶺真正實現了從農村到現代城市的大跨越。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從落后村到全國文明村的大跨越
東嶺村在40年的發展進程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探索了一條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制定了詳盡的精神文明發展規劃和細則,并建立了市場化的考核、考評體系,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村民精神風貌有了根本性轉變,全村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先進典型引領作用得到充分彰顯,10多名村民子弟在企業當上負責人,好媳婦、好公婆以及和諧家庭在全村占比不斷上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廣泛傳播和踐行。
從村辦企業脫胎而來的東嶺集團,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積極踐行“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的創新體制,把一個貧窮落后的東嶺村建設成為“西部第一村”“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國際名村”“中國幸福村”“中國經濟十強村”“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等。如今,村民人均純收入超10萬元,人均住房面積超過100平方米,戶均資產超300萬元。企業發展不僅讓東嶺村成為全國有名的小康村,更是讓東嶺步入了現代城市文明。
(東嶺集團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