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村地處浙江中部,距東陽城區16公里,原花園村183戶,496人,面積0.99平方公里。2004年10月,花園村與周邊9個村合并組建成新花園村,村區域面積達5平方公里。2017年3月,花園村又與周邊9個村合并再次組建成新花園村,村區域面積擴大到12平方公里,現花園村農戶4681戶,常住人口超過6.5萬,其中外來人口5萬多。
花園村已有690多年的歷史,缺水缺地缺資源,祖祖輩輩生活在11個不長茅草的小山頭上。解放前,花園人靠打長工、挑鹽賣度日;解放后,花園人靠捉泥鰍、搞副業謀生。“村名花園不長花,草棚泥房窮人家,種田交租難糊口,擔鹽捉魚度生涯”,這是舊時花園村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以前,花園村還是一個有名的窮山村,1978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僅為87元。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花園村用什么路子才能走出貧窮?結合花園實際,花園村領頭人邵欽祥認為,只有走工業化道路,以工富農,以工強村,以工興村,花園人才能擺脫困境。
1981年以來,邵欽祥籌集資金1500元辦起了蠟燭廠,從閃閃的燭光里看到了花園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花園村產業涉及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基礎材料、新能源、建筑房產、包裝彩印、紅木家具、影視文化、旅游商貿、電子科技、教育衛生、火腿食品等,擁有全球最大維生素D3生產企業、亞洲最大寬幅銅板帶生產企業、全國領先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以及將填補浙江空白的高性能銅箔生產企業等,打造了全球最大紅木家具專業市場以及全國最大名貴木材交易集散地,建成了全國最大村級醫院、學校、商場以及全國最高村級摩天輪和99米的浙江省農村第一高樓等。花園生物(300401)公司于2014年10月9日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30多年來,花園村以“強黨建、抓工業、興產業、惠民生、善治理”為重點,做到五個“不動搖”:一是堅持黨委領導、黨員帶頭不動搖;二是堅持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不動搖;三是堅持發展工業實體經濟不動搖;四是堅持為民、利民、惠民、富民不動搖;五是堅持打造中國農村樣板、世界名村不動搖,實現了從“兩創”到“兩富”再到“兩美”的華麗轉型,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樣板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2018年底,花園村擁有個私工商戶3508家,全村實現營業收入546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2.6萬元。如今,花園村村民不僅擁有30多項勞保福利,還享受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正在積極推進“村域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
2016年7月1日,花園村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同年又榮膺“中國十大國際名村”和“中國名村綜合影響力300佳”第三位。如今,花園村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首批“中國十大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 和“網友最喜歡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是浙江省首個單獨以村為單位創建成功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以及中國村官培訓基地和全國新農村建設A級學習考察點,被譽為“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榜樣”和“浙江第一村”。花園村還被授予全國創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模范村、中國十大名村、中國紅木家具第一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首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首批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中國十佳生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幸福村等上百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