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航民?一個共富的村莊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航民創業40周年。70年來,共和國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位于錢塘江南岸、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東部的航民村也與祖國同步騰飛,1979年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航民村以6萬元集體積累起家,創辦村集體企業取得成功,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從手工小作坊到現代化企業集團,從一窮二白到富甲一方,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村莊的嬗變也是共和國歷史性巨變的一個縮影。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40年間,航民集團的凈資產從6萬元增加到60億元,年工業總產值從14萬元增加到近140億元,40年增加了10萬倍;實現利潤今年將達到10億元。目前,集團公司已擁有全資、控股、參股工商企業28家,總資產106億元,位列中國制造企業500強。2004年8月,集團控股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5月,參股的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40年來,航民以市場為導向,擺脫人均四分地靠天吃飯的單一農業結構,走農村工業化的路子,并不斷提升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公司形成了以紡織、印染、熱電、建材、黃金飾品等行業為主體的多門類工業體系,其中年加工印染布匹10億余米,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印染企業之一;黃金飾品年加工量80余噸,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黃金飾品加工企業。以賓館、房地產和海運物流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聲譽鵲起,擁有2家四星級酒店,客房500間;三艘干散貨輪,載重能力達6.5萬噸。17個農業工人管理900畝農田和水產、畜牧業養殖,同樣成為集約化經營、機械化生產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40年來,航民人始終堅持發展集體經濟,1999年,率先在全省探索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共同富裕機制,實現了“全村沒有困難戶,家家都是富裕戶”;村民人均收入從1979年的150元增加到5.6萬元,職工人均收入也從1979年的350元增加到6.5萬元。村民每人每年發放福利費3000元,60歲以上的老齡村民每人每年加發福利費3000元,并免費供應大米及菜油等農產品;全村從幼兒園到大學實行免費教育,上大學享受獎學金及生活補貼;統一實行村民、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人人享有醫療保健。村民家家戶戶住上別墅,家庭轎車擁有率90%以上,成為一個“充分就業+按勞、按資分配+社會福利”的和諧美麗新農村。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40年前的航民村,村莊臟亂破舊,社會事業貧乏。40年來,依托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航民不斷加大社會事業投入,村莊建設已達到城市化水平。村里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做好以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為重點的“四化工程”建設,統一建設庭園式樓房和別墅,人均居住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加強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建設;1996年,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集影劇院、游泳館、籃球場、圖書室等設施于一體的航民文化中心,投資400多萬元建成設施一流的幼兒園;2013年,投資2億元,新建7萬平方米、占地33畝的外來員工居住中心。近幾年又先后建成田園廣場和山前廣場,為周邊村民百姓提供休閑娛樂場所。

  社會貢獻與日俱增。40年前,航民全村的稅收僅有農業稅3500元,隨著經濟的發展,航民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與日俱增,近三年,每年的稅收貢獻都超過5億元,40年來累計上交國家稅收54億元,同時還解決就業人口1.2萬人。航民先富不忘后富,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和光彩事業,近三年用于公益事業支出超過1000萬元,并利用對外投資帶動周邊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致力于實現更大范圍的共同富裕。

  航民的發展贏得了黨和政府的肯定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贊許,先后被授予全國 “中國經濟十強村”“村鎮建設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等稱號,航民村(集團)黨委兩度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未來,航民將進一步貫徹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產業現代化,傳承集體經濟的“紅色基因”,把握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機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美好生活新家園。

  (航民村供稿)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