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陡坡社區:共鑄民族團結之“五朵金花”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彎彎折折的石板路,錯落有致的民居建筑,精致細膩的白族畫壁……這個有著古城韻味的地方,是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西南部的一個社區——陡坡社區。陡坡社區位于昆明市西北部,是昆祿線上出昆明城區的第一村。社區轄5個居民小組,有居民390戶1585人,白、苗、彝等民族559人,占總人口的38%,其中白族人口49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88%,是一個具有典型少數民族特色的社區。

  多年來,社區堅持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促進全社會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牢把握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通過組織實施“五朵金花”工程,大力推進民族團結示范社區的創建工作。社區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共鑄民族團結“致富花”

  社區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民族特色文化,為村民返鄉就業和創業創造有利條件,按照“支部協調引路、協會全程服務、農戶增收致富”的發展思路,不斷發展和壯大社區民族特色產業經濟。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陡坡社區在香桿箐等山地小組大力發展山藥、無公害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水廠、櫻花谷等一批適合社區自然條件的綠色發展項目。加大各項技能培訓力度,開展烹飪師、育嬰師、美容師、茶藝師、種植技術等實用就業技能培訓。為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社區借助媒體等各種推廣方式,打造陡坡小長假短線游活動,培育出“繪福園”等一批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農家樂。

  美化環境,完善設施,共鑄民族團結“生態花”

  2013年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以來,社區結合“幸福鄉村”“美麗鄉村”打造,累計整合各級財政資金,充分發動社區居民投工投勞,重點在美化、綠化、亮化、凈化、潔化和靚化六大方面實現了環境的全面提升改造——重點對陡坡村房屋進行“穿衣戴帽”改造,打造白族特色民居;重點打造沿昆祿公路進村沿線綠化景觀帶,并組織發動村民對房前屋后和庭院進行綠化,體現鄉土氣息和田園風光;對陡坡村內全部景觀道路和公共活動場地安裝太陽節能路燈,方便村民出行;采用仿自然污水處理工藝和人工強化工藝,建設污水處理廠,對陡坡村污水進行處理,滿足村內的污水處理需求;重點對村莊環境進行整治和提升,對公廁、垃圾房、垃圾桶等基礎設施進行新建和改造;通過新建文化活動廣場、改造穿村而過的迎龍河,并在節點地段點綴建設白族牌坊、照壁、涼亭等方式,提升村組的整體風貌。

  弘揚傳統,營造氛圍,共鑄民族團結“文化花”

  陡坡社區依托社區綜合文化站、“小游園”民族文化廣場等載體,不斷豐富各民族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創建社區業余文藝隊,培養一批少數民族文藝骨干,編排民族歌舞“霸王鞭”、敬酒歌等,定期組織開展“村民趣味運動會”,鍛煉群眾體質,增加凝聚力,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制度,公開透明,共鑄民族團結“向陽花”

  社區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社區黨建工作制度》等18個社區工作制度和議事制度,使社區工作有制可循、有規可依,按照“四提四議兩公開兩監督”工作方法,認真抓好民主決策,保證“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

  服務群眾,排憂解難,共鑄民族團結“和諧花”

  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群眾主體地位。社區在各項選舉產生的議事成員中,均有少數民族成員,并充分聽取各民族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實現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凝聚民心;抓民生共享發展成果。社區為民服務站設立勞動保障、低保救助、衛生計生等窗口,為群眾提供無縫對接服務,服務窗口每天還安排一名少數民族工作者,便于少數民族群眾辦理業務;及時拓展服務范疇,依托社區離學校近等有利條件,免費開辦“兒童之家”解決學生放學無人照管的困難問題,特別注重照顧少數民族子女及毗鄰社區的學生。

  品一口三道茶,聽兩段山歌,再吃一頓地道的白族風味農家菜,越來越多的昆明主城區市民把陡坡社區視作周末度假的首選之地。陡坡社區也正在著力打造“西游風情谷旅游風景區”,助推鄉村民族特色旅游業的發展。

  (陡坡社區供稿)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