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樂業縣大學生村官 楊通鵬
堅守初心 牢記使命
第十九屆全國“村長”論壇在張家港市永聯村舉行,全國各地優秀村官代表和專家學者齊聚永聯。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有幸參加,倍感自豪。感謝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張家港市人民政府和為此次會議辛勤付出的會務組成員及志愿者們。通過參加此次會議,開拓了我的視野,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也讓自己懂得反思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我將以吳棟材老書記為榜樣,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志存高遠、堅定信念,尊重農民、心系群眾,勇于開拓、大膽實踐。我一定認真堅守基層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崗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認真踏實地工作,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推鄉村振興!
·河南省睢縣白樓鄉大學生村官 宋家金
實干學永聯
莫圖虛名誠為本,腳踏實地干為真。大學生村官在農村要干好農村工作,首先要樹牢扎根農村的思想,擺脫“鍍金”想法,要有不怕苦“釘釘子”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代接著一代干。牢固樹立在農村真干事、干實事的初心,擔當起村莊發展大任。吳棟材老書記在永聯村謹守“官大官小無所謂,為老百姓辦點實事才是最重要”的初心,38年如一日地勤懇工作。永聯村就是我國農村的一面旗幟,是大多數鄉村的明天,看到后確實震撼。參加此次“村長”論壇學習交流,學習老書記的精神和永聯村的經驗,復制可以復制的內容。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階段,我們身處脫貧攻堅第一線,要抓住機遇,勤于學習,勤于工作,不斷提升自己,錘煉自己,腳踏實地干事創業,為鄉村的全面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河南省登封市君召鄉大學生村官 薛剛
美好前景就在明天
不必說在會前對論壇有多么地期待,不必說到了永聯之后有多么地震撼,不必說論壇上每一位優秀的代表言辭多么地感慨,單說每一次近距離聆聽,每一次實地學習,每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讓我心潮澎湃,已經深深地折服了我,一個信念已經呈現——鄉村振興,人人有責。大學生村干部只有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中才有意義,才能真正彰顯自己。來到永聯村,我們不僅僅看到了永聯外在的美麗——物質富裕、環境優美,更感受到了永聯內在的魅力——安居樂業、和諧共創。兩天時間轉瞬即逝,美好時光總是短暫的。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江南永聯這個好地方,火車上我做了一個甜甜的夢,夢里有青山綠水、陽光明媚,有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有人聲鼎沸、熙熙攘攘。擼起袖子加油干吧,還等什么呢——美好前景就在明天!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大學生村官 陳海建
這次論壇收獲滿滿
很榮幸有機會參加第十九屆全國“村長”論壇,讓我受益匪淺。我是2007年的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12年,當過村黨支部書記,現在街道工作,同時也是浙江省大學生村官總召集人。
這次論壇讓我收獲滿滿。首先讓我親眼目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永聯村為例,如果沒有村名寫著,你根本感覺不出這是一個村。它更像是一座小城市,居住在這里的百姓安居樂業。永聯村的成功案例充分體現了新農村建設關鍵在黨,關鍵在于吳棟材老書記帶領全村發展致富奔小康。其次,聆聽了劉奇、鄭長忠等資深“三農”專家的精彩演講,讓我了解中國農村的各項工作始終圍繞“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個主題,也更懂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意義。再次,見識了全國名村、優秀村村干部的風采。
參會的全國各地大學生村官總是在每日論壇結束后,聚集討論學習心得體會和交流各地優秀的做法,往往討論到凌晨都不知疲倦。我們希望把名村、優秀村的經驗做法帶回去,讓祖國大地鄉村振興四處開花,助力“中國夢”實現。
·黑龍江省五常市興水村大學生村官 韓躍雙
以永聯村為榜樣
碩果累累的十月,我有幸來到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永聯村。走進永聯,一股改革創新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每到一處,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宅、干凈寬敞的大道、美如風景畫的村莊綠化,特別是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的富裕程度,都深深地震撼著我。
在張家港市域圖上,永聯村在一個最不起眼的邊角上,而就是這么一個沒有地理優勢、沒有自然資源的貧困村,經過了40年的改革開放,躋身到了江蘇省富裕村前列,被譽為“中國第一鋼村”。永聯人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靠手推肩扛,從一臺淘汰的小軋機起步,發展成今天總資產上百億元、年產鋼能力200萬噸、產材能力400萬噸的“巨型航母”。
永聯村“敢破敢立、自強不息、團結奉獻、實干爭先、開拓創新”的精神,是每個村的榜樣。我們興水村要發展,一定要學習永聯村的精神,依據本地優勢,大膽創新,策馬揚鞭。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興水村——一個中國優質大米的產地,也能像永聯村一樣,在全國發出耀眼的光芒!
·山東省鄒城市張莊鎮東馬連溝村大學生村官 萬發明
學深悟透“永聯精神”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的收入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果如何,關鍵要看農民的腰包鼓不鼓。習近平主席在山東考察時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無論是鄉村振興戰略還是“三變改革”,都要求鄉村產業的發展。只有鄉村產業興旺,才能富裕農民,集聚財氣和人氣。永聯村給了我們很好的典型示范,吳棟材老書記帶領永聯人大力弘揚“敢破敢立、自強不息、團結奉獻、實干爭先、開拓創新”的精神,打破“以糧為綱”的禁錮,挖塘養魚搞副業;冒著“割尾巴”風險,卷起褲腳“無米之炊”辦鋼廠;搶抓國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機遇,實現農民就地城鎮化,走出了一條“以工業化牽引,帶動城鎮化建設,進而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昔日的窮村現被譽為“華夏第一鋼村”。作為一名90后的村黨支部書記,我將以此次全國“村長”論壇為新的起點,學深悟透“永聯精神”,復制借鑒“永聯路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陜西省寶雞市東嶺村大學生村官 張璐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永聯村,青磚黛瓦,小橋流水,從昔日貧困的小村莊蝶變為現代化的美麗鄉村,村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大大提升。通過學習永聯村的改革發展的實踐和經驗,帶給我很大的啟示。作為奮斗在基層一線的大學生村官,要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號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投身于農村建設,以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的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產業,扶貧和扶智、扶志相結合,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拓展村民增收的途徑,形成可持續發展助力脫貧。牢記習總書記對我們大學生村官寄予的希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中奉獻我們的力量。
·山東省莘縣選調大學生村官 浦杰
感覺肩上的擔子加重了
第十九屆全國“村長”論壇結束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下來,對張家港、對永聯村贊嘆的同時,對比家鄉,感覺肩上的擔子瞬間加重了。我是山東省2016年的大學生村官,志愿選擇回到家鄉聊城市莘縣從事基層“三農”工作。3年中,我俯身工作,腳踏實地,將黨的政策一條條落實到農村,工作平穩有序,服務基層的熱情不減。當我第一次走出魯西大平原,到江蘇蘇南地區接觸“三農”,我的視覺受到沖擊。我用心感受到張家港小城的開放,用腳步丈量到永聯村的包容,那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魯西青年對永聯發展的驚嘆。
永聯印象,是搶抓機遇的警示。2006年,永聯村抓住“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的試點機遇,啟動建設“永聯小鎮”,村民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實現了吳棟材老書記口中“城里有的,永聯也有”的建設社區構想。聯系我的工作實際,莘縣古城鎮自去年開始啟動鄉村振興工作,把社區建設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生態宜居目標的實現建立在“城鄉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上,與永聯相比,在時機上我們遲了十余年。永聯印象,是敢拼敢闖、團結奮斗精神的感染力。吳棟材老書記把永聯村從一窮二白的灘涂村拉到了中國經濟十強村的位置,是他本人帶領老一輩永聯人歷經數十年“摸著石頭過河”不懈探索的結果。永聯人走在改革開放前沿嘔心瀝血、拼搏奮進的事跡將成為我今后砥礪前行的動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