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第1期

碧江區“四化機制” 推動鄉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

2019-03-26 11:42:13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探索建立鄉村協同、回收利用、共治共享、督察獎懲四機制,推動鄉村生活垃圾治理智能化、綠色化、全民化、長效化。目前,全區鄉村生活垃圾智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在全省率先全面實現鄉村“智慧環衛”全覆蓋。2018年10月,碧江區被評為全國綠色百強縣。

  一、構建鄉村協同機制,打造“智能化”環衛

  該區以“三個統一”標準,推動城市環衛設施、技術、服務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鄉村環衛治理智能化。一是統一建設環衛設施。結合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現狀和需求,合理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投資2.7億元實施智能環衛物聯網生活垃圾收轉運系統項目,該項目覆蓋全區12個鄉鎮808個自然村寨。建成大型環衛車輛停放場1個、垃圾轉運站17座、配套吊臂式垃圾壓縮收集車45輛、三輪電動垃圾收集車808輛、智能半埋式垃圾收集點1056個、果皮箱4135個、40L分類式垃圾桶9.3萬個、太陽能照明燈桿1056根和文化宣傳欄1056塊。二是統一打造環衛隊伍。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模式,按照1名保潔員服務范圍為50—250人的標準,每組配備1至3名保潔員,對各組公共區域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集;根據每輛吊臂式壓縮收集車配1名駕駛員和1名技術員的標準,每個鄉鎮配備4至8名垃圾轉運員;給所有環衛工人和轉運員統一著裝、標識并配備了“環衛通”手機,保潔員到離崗時間、作業區域,駕駛員作業時間、收運線路,環衛車的油耗和車速等均可查看掌握,實現農村公共區域清掃、清運保潔全覆蓋。三是統一調度環衛作業。圍繞“智慧環衛”建設,將垃圾桶、收集站、運輸車等設備集成在數字化管理平臺上,對所有車輛、機械設備安裝GPS數字化管理模塊。實現全過程“數字化、視頻化、網格化”定位監控。調度中心根據系統實時反饋情況,及時安排車輛和人員進行清理、清運。2018年以來,車輛共出勤2萬余次,比上年度車輛出勤率少35%,節省車輛油料和維修費用開支180萬元。

  二、構建回收利用機制,打造“綠色化”環衛

  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從垃圾處理前端到末端,采取全流程PPP市場化運作模式。一是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建綠色環保銀行,激勵引導農戶在垃圾處理前端進行分類收集。村民將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送至村環保綠色銀行兌換點,按照兌換積分標準自主選擇所對應的生活用品;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集中傾倒到村垃圾收集點。每個垃圾收集點配置帶物聯網技術的數字化管理模塊,具備“溫感”“超重”和“滿溢度”功能,保障垃圾收集點的安全性。全區垃圾收集點收容規模900噸/天。二是推行垃圾智能轉運。根據智能垃圾收集點發出的報警信號,智能控制系統自動通知清運車輛轉運至鄉鎮大型轉運站,經再次壓縮后由大型運輸車運輸至區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輸過程全程桶車對接、密閉化、無撒漏,科學規劃收運路線、日產日清,杜絕垃圾互倒、交叉污染等現象。全區智能垃圾轉運站轉運規模1000噸/天。三是推行垃圾綠色處理。該區投資2.89億元建成容量為1萬立方米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采用國內外最成熟穩定的垃圾處置工藝焚燒發電技術,對不可再生垃圾進行焚燒發電處理,垃圾焚燒日處理量可達800噸,年處理規模總量可達30萬噸。2018年以來,全區23萬噸鄉村生活垃圾全部運輸至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有效化處理,向國家電網輸送“綠色電力”8000萬千瓦時,產生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

  三、構建共治共享機制,打造“全民化”環衛

  著力構建區級統籌規劃、鄉鎮設環衛管理中心、村集體與村民自治、企業注入資金和技術共治共享格局,推動環衛治理全民化。一是政策宣傳促創建。把推進扶貧政策宣傳和創建文明衛生村寨活動相結合,區委宣傳部與區委黨校選派優秀講師18人組成6個宣講團,在全區開展宣講培訓會360場,培訓鄉村黨員干部群眾3萬余人次;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按照“四個好”“三個一”要求,進寨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與創建衛生文明村寨相結合,動員村民人人參與創衛活動;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平臺、村村響、宣傳欄和墻體制作宣傳標語等形式,營造濃厚的創建衛生村寨宣傳氛圍。2017年,云場坪鎮被評為國家衛生鄉鎮;環衛工人蘆忠華獲評為貴州省“金牌工人”。二是環保銀行轉意識。通過政府與各村組尋找交通便利、物品齊全的小賣部、小超市合作,探索“政府統籌、鄉鎮統管、村組運行”模式,建立環保銀行,健全垃圾兌換商品激勵機制,積極引導廣大村民增強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意識,養成低碳、環保、文明的生產生活習慣,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全區13個鄉(鎮、街道)設立“環保綠色銀行”62個,2018年以來,已清運可回收垃圾500余噸。三是環衛治理幫就業。該區主管部門與運營企業簽訂的合同中約定,優先選聘貧困戶、低保戶等有勞動能力人員為保潔員,建立“企業+貧困戶”模式,促進貧困人口就業。目前,提供農村環衛就業崗位2000余個,每年支付勞動力人員工資3000萬元,帶動1060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四、構建督察獎懲機制,打造“長效化”環衛

  構建區鄉村企四級考核機制,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察和獎懲的鄉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一是厘清各方責任。出臺《碧江區關于推進城鄉一體化垃圾集中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碧江區關于切實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區直各單位、鄉(鎮、街道)、PPP項目公司、保潔員及村民工作任務分別列出清單,厘清各單位、保潔員、村民群眾的責任,實行雙向考核、清單式管理。二是織密督察網絡。建立“兩縱三橫”督察模式,“兩縱”即區、鄉、村、組實行逐級督察,運營公司、項目部、項目片區實行逐級督察;“三橫”即區督察運營公司和項目部,鄉鎮督察項目部和項目片區。通過督察、暗查和組隊檢查相結合方式,對各區域、各單位、進行常態化督察,發現問題及時建立問題臺賬。凡能馬上整改的,務必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確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并對整改情況持續跟蹤。2018年以來,參與督察人數100余人,發現問題2545個,督察現場整改1977個,限期整改539個,通報之后整改29個。三是嚴格兌現獎懲。按照“年度綜合成績=督察分×60%+組隊檢查或暗查分×40%+加分-扣分”的標準計分,年底形成創衛綜合成績排名,以此進行表彰獎勵或懲罰,并作為年終績效考核依據。設立創衛工作專項資金,對在全區衛生創建前三名的單位分別獎勵1.5萬元、1.2萬元、1萬元;對80分及以上的單位環衛管理人員、環衛工人,兌現年終績效獎;對表現特別突出的環衛管理人員、環衛工人進行評優表彰;對考核成績低于80分的單位,在全區通報批評,該單位主要領導在調度會上作書面整改發言,并對該單位處以1萬元罰款。2017年,全區拿出193.8萬元對創衛成績突出的單位、管理人員、環衛工人進行獎勵;對成績低于80分的6個單位全區通報;對排名靠后的3個單位分別罰款1萬元;對督察后整改不及時的,全年共計處罰68人罰款12.1萬元。

  (碧江區委改革辦供稿)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