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燕山—太行山”特困片區縣,2017年底全縣有貧困村182個,貧困人口25562戶42759人,貧困發生率10.2%。蔚縣貧困人口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差、經濟轉型慢、基礎設施落后和產業帶動能力弱。蔚縣的貧困人口有這樣特點:分布廣,遍布全縣22個鄉鎮;老弱病殘占比高,60歲以上占55.77%,因病因殘占66.32 %,無勞動力占67.12%。蔚縣將2018年定為脫貧攻堅年,集全縣之力進行脫貧攻堅大決戰,一年過去,蔚縣圓滿完成了脫貧規劃任務:15187戶26122人穩定脫貧,126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到4.02%。
蔚縣的脫貧攻堅有下列亮點:
亮點一:全力盡銳出戰脫貧攻堅
蔚縣堅持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統籌布局,制定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相關支持政策優先向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傾斜,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電力改造、鄉村硬化亮化綠化、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改善、文化設施建設等工程,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
建立脫貧攻堅責任體系。縣委書記、縣長擔任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主動扛起脫貧攻堅第一責任,其他縣級領導、鄉鎮黨委政府、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分層分級認領責任。成立蔚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縣長任總指揮、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總指揮,下設15個扶貧工作小組(專班),由15名縣級領導牽頭,負責專項工作推進,實現集中辦公、資源共享、協調聯動。對扶貧脫貧工作,縣委常委會每月研究一次,書記、縣長每周集中調度一次,主管縣領導每天召開工作例會,33名縣級領導分包21個鄉鎮、62個貧困村,制定扶貧規劃,解決難點問題。開展縣委書記遍訪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遍訪貧困戶行動,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縣黨政正職每個月用于扶貧工作達到5個工作日以上。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扶貧的工作責任制,縣委、縣政府與全縣各鄉鎮和有關部門,鄉鎮與所屬貧困村層層簽訂責任書,逐級立下軍令狀。全縣22個鄉鎮都成立了由鄉鎮書記、鄉鎮長任雙組長的扶貧脫貧領導小組,明確1-2名副職領導專職抓扶貧脫貧工作,配備3名以上專職業務骨干組成脫貧攻堅辦,實現了人員、職責、辦公場所“三到位”。全縣229個貧困村均成立了扶貧工作站,由村支書或駐村工作隊長任站長,吸收村“兩委”班子成員及村民代表為成員,負責具體落實、推進本村扶貧脫貧工作。
壓實駐村幫扶責任。以考察選拔干部的標準和程序選派441名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組成147支縣級工作隊開展駐村工作,組織各級幫扶責任人11859名與全縣貧困戶結對幫扶,確保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村有人包、戶戶有人管,實現了幫扶工作全覆蓋,構建起了機關單位定點幫扶、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駐村幫扶、機關全體干部結對幫扶的工作格局。同時,組建了由40人組成的“2018脫貧攻堅工作隊加強版”,分包40個短板村。縣委成立駐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宏觀管理。鄉鎮黨委成立駐村工作聯絡組,明確專人負責駐村工作隊之間的協調聯絡。駐村工作隊工作經費單獨核算,由每村每年5萬元調整到8萬元,全部落實。把駐村工作經歷作為提拔重用干部的首要條件,加強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鍛煉和選拔使用優秀干部的力度,2017年以來,全縣縣管駐村干部中,提拔重用15人(正科級6人,副科級9人),132人列入科級后備干部。召開扶貧脫貧先進事跡報告會,對5名先進典型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宣傳,在全縣營造了關注脫貧工作、關心幫扶工作的濃厚氛圍。
蔚縣脫貧攻堅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駐蔚縣黃梅鄉黃梅村工作隊獲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付中權獲河北省脫貧攻堅創新獎。
亮點二:五字決“細、準、精、嚴、穩”
蔚縣狠下繡花功夫,脫貧工作做到“細、準、精、嚴、穩”。
規范建檔,細管理。為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精準,認真建好兩本明白賬,一是村檔,一是戶檔。在全縣范圍開展扶貧檔案大檢查、大聯審、大評比活動,各村認真梳理貧困戶結構類別、基本情況,精準規劃脫貧路徑和幫扶措施。
動態調整,準識別。強化精準核查、信息比對,通過“戶申請、村評議、鄉審核、縣公告”程序,及時組織全縣各鄉鎮開展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工作。實現應納盡納、應退盡退。
整合資金,精投放。整合涉農資金,加強資金管理,精準實施項目。制定了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建立了自下而上申報評審項目庫,規范了項目的立項、申報、評審、建設、審批、實施、驗收、報賬、公示等重要環節,提高了項目謀劃的可行性,實現了由“資金等項目”向“項目等資金”的重大轉變。
精準退出,嚴標準。成立22個貧困退出驗收組,各組由縣處級領導任組長、綁定相關責任,經過“村評議、鄉審核、縣審定”,全縣15187戶26122人實現穩定脫貧,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均做到了有明確的脫貧路徑和具體的幫扶舉措,實現了飲水、住房安全、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各村綜合貧困發生率在2%以下,均實現了通動力電、飲水安全,通村道路和村內主要道路實現了硬化、亮化,具備基本環境衛生設施、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2018年預計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310元,同比增長11%。
持續防貧,穩鞏固。認真抓好脫貧出列后續幫扶鞏固提升工作,建立健全防貧機制,制定了《精準防貧工作實施意見》,建立了非貧困低收入戶臺賬445戶930人和非持續穩定貧困戶臺賬350戶605人,納入監測范圍,實施動態化管理。多方籌資設立防貧基金,建立防貧補助保險,因學因病防貧及時救助,杜絕返貧現象發生。
亮點三:“九金”模式創新產業扶貧
蔚縣從產業發展方面著力,謀劃實施了“小米及雜糧、煙葉、林果(杏扁)、中藥材、蔬菜、養殖、文化旅游、光伏、剪紙及家庭手工業、勞務輸出”十大脫貧產業,培育貧困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全縣培育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86家、家庭農場45家。蔚縣的產業扶貧精準實施“九金”扶貧新模式,讓貧困戶能夠實實在在分享產業發展收益。
·“金小米”扶貧模式。依托小米優勢產業,積極對接世界500強益海嘉里集團,引進萬噸谷子深加工項目,在宋家莊鎮6個村建設有機貢米基地5000畝,與農戶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打造出“金龍魚·愛心桃花小米”品牌,帶動貧困戶288戶穩定增收;同時,將盈利的一部分投入到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助學、脫貧產業發展,成功探索出一條“訂單種植、品牌營銷、盈利反哺、扶貧助學”的扶貧模式。
·“金豬仔”幫貧模式。依托縣養殖產業優勢,引進北京四方紅集團,投資5.5億元建設百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園,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加生豬養殖技術系統化培訓,實現就近就業。按照四方紅農牧商品豬標準化飼養管理要求和“公司+貧困戶”的“六統一”合作方式,將斷奶后的仔豬交由貧困戶飼養,按一戶貧困戶2人,負責一個養殖單元,一年出欄3批次3000頭生豬計算,每戶年收入最低可達5萬元,實現以家庭為單位的“二三五”精準扶貧模式,真正做到了既扶貧又扶智。吸納扶貧資金入股1750萬元,覆蓋貧困戶3500戶。
·“金雞蛋”帶貧模式。引進北京二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2億元建設占地1000畝的富硒循環農業示范基地,推出富硒雞蛋,并按照“三帶四合”精準扶貧模式,通過“企業+政府+農戶”定向種養和“農戶+銀行+合作社+企業”金融扶貧方式,覆蓋貧困戶128戶,貧困人口251人進園打工掙薪金、流轉土地賺租金、銷售秸稈得現金穩定脫貧。
·“金煙葉”脫貧模式。省級扶貧龍頭企業縣煙葉公司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返租貧困戶種煙、雇傭貧困戶打工三種形式,吸納貧困戶825戶、貧困人口1484人,實現人均增收1300元。
·“金樹花”助貧模式。在全縣范圍內實施“旅游+”戰略,結合“打樹花”民俗表演、家庭手工業等,發展鄉村游、民俗游、體驗游、休閑游,通過就業打工、股份合作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讓貧困群眾成為旅游發展的參與主體和受益主體。全縣打造和建設鄉村旅游點或“農家樂”300余家,直接帶動和間接拉動貧困人口就業達5000人。
·“金剪刀”消貧模式。結合蔚縣剪紙、古典家具、青砂器、黑陶、手工燈籠等已形成的重點產業,通過建立產業基地、培育“產業工人”,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利益共同體,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婦女、殘疾人等貧困人口4000余人的就業增收難題。
·“金杏仁”減貧模式。蔚縣杏仁種植面積占全國的15%,是全國最大的種植基地。按照“分散種植、科技服務、標準生產、規模經營”的思路,推動以仁用杏為主的林果產業規模發展,推進杏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建立起產供銷一條龍、研工貿一體化的杏仁產業體系,將杏農牢牢吸附在杏仁生產、加工、銷售鏈條上,加工、經銷企業達30多家,惠及全縣20多萬農業人口和3萬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金白菜”除貧模式。蔚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0萬畝,是河北省蔬菜生產大縣之一。2017年引入北京富平創源公司,以“生態信任”的種植理念,對草溝堡萬畝高山旱地大白菜產業提檔升級,實行生態種植、訂單收購,平均每畝收益上萬元,全縣1.2萬貧困人口通過發展蔬菜產業穩定增收。
·“金藥材”治貧模式。蔚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2萬畝。采用“林藥間作、糧藥輪作、藥藥套作”等立體生態種植模式,推行“土地入股、投勞種植、生產打工”方式,發展專業合作社36家,帶動8000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蔚縣產業扶貧“九金”模式取得的成績引人注目。2018年8月7日,張家口市在蔚縣召開了產業扶貧現場會。農業農村部對蔚縣產業扶貧工作給予肯定,同年11月27-28日在蔚縣召開了環京津貧困地區農業扶貧現場會。
亮點四:強基固本文化引領
建強村級“主心骨”。蔚縣抓實農村“兩委”換屆,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村級組織戰斗力。貧困村書記換屆后調整率為83%,全縣437個村實現書記與村主任“一人兼”,231名致富帶頭人及外出務工有成人員擔任村書記,新當選的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49.6歲,思想解放,年富力強。蔚縣被評為河北省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先進縣。蔚縣全年籌措資金980多萬元,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8個,修繕改擴建130個,為109個村配齊辦公設施。同時健全各項黨建制度,組建產業黨支部,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強化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
轉變作風。蔚縣推行一線工作法,全縣脫貧攻堅擂臺賽、檔案評比觀摩會、產業拉練總結會等11次會議,全部在項目現場、工程一線召開。推廣“吃派飯”群眾工作法,干部進農戶吃派飯,與群眾碗碰碗、心貼心地交流,實實在在地為貧困戶辦實事3400余件。河北省省長許勤2018年8月在蔚縣調研時對“吃派飯”群眾工作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吃派飯”群眾工作法獲評2018年全省脫貧攻堅創新獎。
激發內生動力。蔚縣制定了《內源扶貧工作推進方案》,全面提升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提高貧困群眾想脫貧、要脫貧、能脫貧的意識和能力。實施“洗手洗臉”工程,邁出改變貧困群眾精神面貌第一步。22個鄉鎮鄉村干部和687名駐村工作隊員入戶幫助并引導貧困群眾洗手洗臉、打掃室內院外衛生,引導村民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觀念,讓脫貧從干干凈凈的正常生活開始;在全縣新建11個“孝心浴室”,貧困戶和高齡老人免費洗澡,子女需先帶父母洗澡才能換取洗澡資格,引導群眾尊老、愛幼、孝親、向善。全縣常態化開辦33個村級“講習所”,講文明樹新風成了貧困村的新風尚;成立了20余支近400人的“愛心照料服務隊”,定期幫助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留守老人洗衣打掃,小愛善舉引燃了貧困村的大能量;全縣以道德、文化、法律等為主題開展墻體彩繪,傳播“黨建”“親情”“勤儉”文化,成為貧困群眾道德培育的大課堂。蔚縣激發內生動力先進做法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扶貧微信公眾號等多家主流媒體刊發報道。
蔚縣脫貧攻堅工作扎實沉穩,有望在既定時間內實現整體脫貧攻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