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春風綠長安?論壇多精彩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董獻華 字號:【

  驚蟄剛過,“二月二龍抬頭”如期而至。

  秦嶺腳下,渭水之濱,長安區內,在這方曾經創造過中華農耕文明的熱土上,正演繹著一場熱烈而又樸實的盛會——大西安第二屆農民節。這天一大早,當地的十多萬農民像過大年一樣涌進長安區唐村農業公園,歡度屬于自己的節日。聽華陰老腔,賞書法畫展,分享農民歌手大賽,爭睹農民體育運動的風采……而極具特色的農產品展更讓他們目不暇及,流連忘返。

  說到本屆農民節的精彩,不能不提到鄉村振興論壇。

  3月8日下午,由西安市委、市政府主辦,長安區委、區政府承辦的第二屆大西安農民節鄉村振興論壇在長安區舉行。論壇以“踐行‘五個美麗’促進鄉村振興”為主題,13位省內外專家教授先后發言。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鳳萍、市政府副市長楊廣亭、市政協副主席張建政等參加活動,楊廣亭副市長致辭。省市各級領導、媒體嘉賓、基層代表400余人參加了論壇。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溫鐵軍以“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為題作主旨演講,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等專家教授,分別就鄉村文化傳承與民宿發展等作主題演講或解讀。論壇從不同側面解讀了“三農”政策、啟迪了發展思路、探索了鄉村振興的實踐和路徑,將對西安市鄉村振興戰略產生積極影響。此次論壇可謂大家薈萃、精彩紛呈,他們的真知灼見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溫鐵軍在演講中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三農”是壓倉石。“三農”是一個自主可持續的體系,政府的各種戰略、計劃應該改變從原來傳統工業化時代出發的思路,真正把“三農”和生態文明結合,把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結合,將生態文明和多業態創新結合,將生態產業化,將產業生態化,實現多業態創新。

  國務院參事忽培元作了《鄉村文化傳承與民宿發展》主題演講,他認為,鄉村振興既是一個經濟概念,更是文化概念。我們的鄉村是要接地氣的,鄉村振興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來實施。他說,(鄉村)文化的復興和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抓住了這個“牛鼻子”,鄉村才能振興,而且會成為與城鎮完全不同的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園。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以獨特的視角對“慢城”的內涵作了深刻解讀,他演講的題目是“慢城是個美麗中國夢。”他說,中國慢城實際上就是鄉村。怎樣才能使鄉村變成美麗的城市,變成慢的城市?我認為需從五個方面來實現:讓人慢下來,讓水流慢下來,讓營養慢下來,讓建造慢下來,讓生活慢下來。比如要把一個村子的鄉愁留下來,用新的建造方式,保留原來的村子,改變它的用途,變成富有鄉愁的精品酒店。新舊結合,最終實現城鄉共融,使鄉村得到振興。

  鄉伴文旅集團創始人朱勝萱在“文旅振興鄉村的路徑與探索”演講中說,鄉村文化的延伸性是值得我們珍惜和保留的,如何珍惜它以及讓它產生更高的價值?我以一個設計師的身份,希望用投資、管理、營運來完成鄉村資產的可能性運營,用商業的力量推動鄉村,用商業模型撬動整體的鄉村振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段德罡在“美麗鄉村·關中實踐”的演講中,同樣有精彩論述。他說,我認為鄉村不只是文旅和民宿,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生活的家園。每一個老百姓都是活在當下,我們沒有權利去阻礙他追求現代生活的腳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我不希望鄉村成為我們城里人充滿詩情畫意想象的夢里鄉村,她就是老百姓真正生活的家園。讓老百姓能夠與今天這個時代同步,能夠通過鄉村的現代化,通過農業現代化最終推動老百姓思想意識觀念的現代化,我認為這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希望大家攜起手來關注鄉村,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天朗控股集團董事長孫茵以“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長安唐村探索與實踐”為題作了演講。她說,長安唐村是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們自己覺得是在長安終南山下非常偉大的一次鄉村振興的實踐。這里構建了三大主導產業,在整個唐村構建了一個景區、四個核心版塊、以及三大主導產業,并孵化出非常多的鄉創的項目。今天早上大西安農民節開幕式的位置就是在長安唐村的核心區。我們今年會修復原有的古寨村落。在古寨子底下就是中國的總城隍廟,古寨子修復完后,我們還會把古城隍廟恢復出來。

  孫茵說,這兩天,有新聞媒體在報道本屆農民節時,對唐村農業公園產生極大興趣,他們是這樣描述唐村的:在終南山下尋找唐詩里最鄉愁的中國。我們希望通過修復老村落,把中國人最鄉愁的一些記憶保留下來,在這里打造最中國的鄉村生活方式。

  春風綠長安,論壇多精彩。

  論壇現場精彩連連、掌聲不斷,400名與會者分享著思想碰撞的火花和智慧交融的盛宴。這是回蕩在春天里嘹亮而又美妙的交響與合唱。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