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3周年到來之際,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征精神,4月18日,貴州省布依學會、安順市布依學會攜手貴州廣電集團科健公司和鎮寧縣樂運村“兩委”,在樂運村紅軍無名墳處舉行公祭儀式,以布依族民族風俗祭奠紅軍,黨員還舉行了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感恩共產黨的領導。一大早,遠近的村民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紅軍無名墳前,以各種方式告慰長眠于此的革命英烈,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
1935年4月18日,紅軍長征途經樂運村,約千余人在該布依寨休整,百姓殺豬宰羊招待紅軍,給紅軍縫衣洗被,紛紛拿出酒和食鹽給紅軍清洗傷口,與紅軍締結血海之盟。在歷經84年后,大家深深感受到布依族同胞與當年紅軍結下的深厚感情堅如磐石,同時也見證了樂運村黨支部帶領廣大布依村民打好脫貧攻堅戰、共建美麗鄉村的堅強決心。
山清水秀 美麗樂運村
樂運布依村寨位于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西南角,六馬山槽南端,處于鎮寧、貞豐、望謨、紫云、關嶺五縣邊區結合部,距黃果樹80公里,距雙乳峰35公里,與北盤江大峽谷毗鄰,惠興高速路匝道口設在樂運寨,鎮簡公路穿寨而過,卯謝坡高聳立于寨后,左右兩側及寨前有青松簇擁而立,層層疊翠,一條清沏明亮的清水河環繞寨腳流淌,整個地勢形如“天鵝孵蛋”,村寨好似一只“玉水金盆”置放于青山綠水間。
樂運村寨共390戶1905人,全村百分之百純布依族,這里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地勢開闊,環境優美,氣候溫和,民風淳樸,歷來是為六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這里布依族文化濃厚,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村里有紡織、印染、漂洗、繡花、縫制等民間工藝,以及木工、石工和釀造米酒、腌制臘肉、制作甜酒、稻草狗肉、牛肉的烹調、五色糯米飯、灰色枕頭粽、打糍粑等美食佳肴,具有悠久的歷史及民族地域特色,是六馬山槽地區布依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這里百姓自古以來善于商貿,勤于耕織,是一座理想的避寒“小海南”,垂釣佳境飄流勝地。
村里有一棵千年樹齡的黃角樹,這棵黃角樹樹形奇特,懸把露爪,蜿蜒交錯,古態盎然,莖干需十余人合抱,它也見證了樂運村寨的歷史。走進樂運村寨,清清的江水河環繞村寨,古榕樹點綠寨中,河畔垂柳依依,是點綴惠興高速公路側畔的布依村落小明珠。
歷史悠久 文化樂運村
樂運布依族的歷史,與全國320多萬布依族的歷史一樣悠久。《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布依族簡史》記載:“布依族地區早在十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存在。布依族的族源,據現在的漢文史籍記載和民族學資料的綜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越人。古越人在殷商時期,已大量活動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布依族來源于古越人中的“駱越”一支。自古以來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帶,是貴州的土著民族。
樂運村名,顧名思義是快樂好運,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布依語里,樂運的村名是指樂運這塊熱土,曾經是古猿人活動的地方。著名的地名學家葛健雄老師指出:“地名是中國的歷史坐標,是國家民族家族個人及地理環境的起源演變的記憶。”《辭海》亦稱:地名學可為語言學、歷史學、民族學等方面提供有關資料。這是樂運布依族先民從猿到人的記憶之一。樂運這個地方,是歷代王朝設置行政機構的要地。秦朝屬象郡,漢朝屬牂牁郡、魏晉南北朝屬夜郞郡、唐朝屬琰州縣,武侯縣,宋朝屬普里部,元代屬達安州,明代屬永寧州樂運哨沿革至清朝、民國初年,隨同關嶺縣屬興仁專區,樂運哨改為樂運鄉。民國21年,關嶺縣實行聯保制,樂運聯保辦事處設在樂運寨。
蓄勢騰飛 紅色樂運村
1935年1月,中央工農紅軍進占遵義,中共中央在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應用毛澤東為代表的軍事思想,指揮紅軍繼續長征,展開四渡赤水運動戰后,實現了搶渡烏江的戰略轉移,于1935年4月16日挺進六馬山槽,紅三軍團彭德懷、楊尚昆在弄染與布依族首領陸瑞光簽定“反蔣協議”,后設“六馬山槽而下至樂運鄉,指揮所設在板袍村,由張愛萍等領導帶領約1000人的傷病員開進樂運村休整,4月18日從樂運出發至壩草,強渡北盤江,最后剩下12名紅軍傷病員留在樂運建立武裝政權,并組建赤色游擊隊,一次次打退國民黨反動派的清剿活動。在一次反清剿戰斗中,為掩護全村民和牲口進深山老林,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指揮員和4名紅軍戰士,3名游擊隊員不幸英勇犧牲。第二天國民黨反動軍警把樂運全寨男女老少抓到壩子上審問,樂運村民誰也沒有說出接待紅軍之事,敵人殘忍地一把火把樂運寨子毀于一旦,剩下的紅軍傷員為躲避偽軍警追殺清剿,只能東藏西躲隱姓埋名,加之李指導員犧牲后無法歸隊,散存于鄰鄉近寨,布依族老人楊登鳳收藏的紅軍布告躲在筒竹里,直至全國解放才獻給人民政府。
為紀念犧牲的革命先烈,每年的4月18日,當地的村民都會舉辦紅軍節和布依文化節,這已經成為了當地的傳統習俗,通過舉辦節日來祭奠革命先烈,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
樂運、六馬山槽布依族地區精神如同井岡山精神,80多年前在這樣偏僻、貧窮、落后的條件下,樂運布依族人先輩們仍然一如既往地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支持和擁護共產黨的革命事業,這就是布依族精神,這就是樂運精神!
目前,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勤勞的樂運人民艱苦奮斗,生活有了很大的進步。目前,樂運村通村通組路全部貫通,串戶路也全部硬化,全村實現三通,通水,通電,通路。
2017年9月,樂運村成立農民合作社。150戶建檔立卡戶全部加入裕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在2017年10月合作社種植400畝蔬菜,采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建立利益連接機制,提供150個就業崗位,幫助農戶增收。樂運村共種植蜂糖李6000畝,預計2020年開始有收益。
樂運村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地勢開闊,土地肥沃,結合村里豐富的自然資源、秀美的山水風光,以及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樂運村正在調整產業結構,傳承紅軍長征奮斗精神,通過紅色文化及鄉村旅游,助推樂運村精準脫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