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贛浙皖五村 以茶為媒?聯動共享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2018年11月,在江西婺源召開的第四屆嚴田博士論壇上,安徽猴坑村、紅旗村,江西嚴田村、大鄣山村,浙江龍門村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成立贛浙皖五村合作組織,“抱團”闖市場。

  贛浙皖五村合作組織的成立旨在加強村級技術合作、產業協作與文化交流,發展村級之間友好合作關系。五村將通過創建品牌合作平臺、資源共享平臺、互動交流平臺等,推動村莊產業發展、市場運營、村莊治理等人才隊伍建設,共同推進鄉村經濟和文化產業發展。

  猴坑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是中國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發源地、核心產區。太平猴魁以其卓越的品質而蜚聲中外,其色、香、味、形在我國眾多名茶中獨具一格,具有“兩葉抱一芽,扁平挺直,魁偉重實,色澤蒼綠,蘭香高爽,滋味甘醇”的品質特征,百余年來屢獲殊榮。

  紅旗村位于箬坑鄉西部,村域面積28.9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42885畝,茶園面積6818畝,耕地約50畝,面積偏少。整個村形為一條15公里的峽谷,是個典型的深山村,紅旗村主要以茶葉、木材、務工為經濟收入來源。紅旗村地理環境以山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高,植被茂密,氣候適宜,風景怡人,村內有七彩玉谷、馮家頂兩個市級百佳攝影點,徽池古道、太平天國小長城等人文古跡。

  嚴田村位于江西省上饒婺源縣西北,婺源是千年茶鄉,這里所產茶葉“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全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茶葉的獨特品質。目前,全縣有5.6萬畝茶園通過歐盟有機茶園認證,連續十幾年突破歐盟貿易壁壘,銷往美國、英國、德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占據歐盟市場50%以上的份額。

  大鄣山村位于婺源縣北部邊陲,鄣溪水源頭,距縣城紫陽鎮55公里,今屬大鄣山鄉管轄。大鄣山境內峰巒疊嶂聳立,氣勢巍峨雄偉,奇花異卉怪石,群山青松翠竹,飛瀑勢若懸河,深谷幽壑峽澗,云蒸霧蔚繚繞,猶如天開圖畫,構成獨特景觀,堪稱人間仙境。大鄣山村是婺源大鄣山茶的正宗原產地,種茶、制茶有1200多年歷史。大鄣山村擂鼓峰海拔高達1630米,縱橫2100平方公里,其海拔600米以上面積達900平方公里。境內群峰聳立,終年云遮霧罩,氣候濕潤,植被豐厚,土地肥沃,生態環境純凈天然。特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造就了最好品質茶葉——大鄣山茶。

  龍門村位于錢江源頭支流,處在錢江源休閑旅游度假區內,距黃衢南高速出口5.5公里。自古以來就是浙西通往徽州的交通要道,是明、清古驛道上的一個重要人文匯集地。龍門村是鼎鼎有名的開化龍頂茶的發源地。清明至谷雨前,以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采摘鮮葉,再經多重工序烘制。沸水沖泡后,芽尖豎立,如幽蘭綻開,湯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齒頰留香,沖泡3次,仍有韻味。

  產業發展是村莊強大的根基。五村簽訂的框架協議中明確規定:將以茶產業為抓手,積極擴大產品服務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五村茶葉產業價值提升,聯合抵御產業風險等,五村之間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經驗共享、管理制度共享。根據五村合作組織發展需要,逐步成立理事會和實業投資公司等,實現成員村之間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通過投資推動、產業帶動等多種形式,拓寬發展的空間和領域,實現村莊間的聯動發展,共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打造五村宣傳平臺。共同協作,發掘五村的經濟、文化與旅游等資源,以“贛浙皖五村”品牌為依托,對外進行品牌的宣傳。五村合作組織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帶動欠發達村莊發展。五村合作組織立足贛浙皖,在實施精準扶貧決勝全面小康進程中,輻射帶動贛浙皖地區村莊產業發展,同時,在幫扶貧困村莊脫貧之外,引領贛浙皖地區村莊產業發展,合作組織做出表率,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發展目標。

  合作組織每年將召開1至2次會議,通過投資推動、產業帶動等多種形式,拓寬各村發展的空間和領域,實現鄉村振興目標。通過深化省際間村級合作,既能實現“強村”帶“弱村”的目標,也能通過“抱團”的形式提高村集體市場談判地位,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