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泰山村:在“最美鄉村”感受鄉土味道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仕東 字號:【

  在河南鄭州新鄭市龍湖鎮,有一個村近年聲名鵲起,成為“網紅村”,也成為旅游熱點,這個村就是泰山村。5月15日,《中國村莊》記者慕名來到泰山村,追尋這個“網紅村”成長的足跡。

  泰山村又名太山村,因境內的太山而得名。太山,史書稱“西太山”,有人考證,人文始祖黃帝曾在此會盟各部落,封百業始祖,掀開華夏文明新篇章。太山,并不高大,海拔只有312米,但卻是鄭州市西南的最高點。

  泰山村轄9個自然村,分為7個村民組,現有人口1850余人。泰山村依太山而建,進村一座古建牌坊很有氣勢,村內的道路干凈整潔。一棟棟別致的村民別墅整齊有序,特別醒目,別墅前停放著各種小車,周圍環繞綠樹紅花,彰顯著現代化的小區環境,也顯示著村民生活的富足。

  過去的泰山村可不是這個樣子,因為所處地勢較高和特殊的巖嶺地質,水源奇缺,道路坑坑洼洼,可謂吃水難、出行難,是新鄭市的“老大難村”。群眾的居住環境則臟、亂、差,門前荒草成片,街道污水橫流。大部分村民以種地、采石為生,由于土地貧瘠收入較低,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而私自采挖石頭則讓山體不堪入目,泰山村方圓四五公里的轄區面積內一片荒涼,不見綠色。人們形容泰山村是“冬春光禿禿,夏秋長荊棘,刮風滿臉土,下雨滿身泥,山上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姑娘嫁山外,后生光棍多”。

  2007年,泰山村欠債18萬元。這一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喬宗旺成為黨支部書記。在他帶領下,泰山村開啟了變革歷程。村里制訂了“以孝治村,文化強村,生態富村,旅游活村,科技興村”的發展思路,進行村莊改造,引進產業。

  在村莊建設方面,村“兩委”多方籌資,實施了山體復原、4000畝山體綠化、萬方蓄水池、安全飲水、三環四縱村內通、人文景觀園、村委辦公樓和文化大院、企商綜合樓等“八大”基礎工程建設,讓村莊環境大為改觀。村內安裝1600多盞路燈實現村莊道路及住宅亮化;設置11個監控平臺、900多個高清攝像頭,基本實現全村無死角監控;打出15眼深水井,鋪設供水管網2萬多米;興建2座生態污水處理廠,鋪設污水管網3萬多米,實現污水零排放;安裝15臺電力變壓器,架設3萬多米高低壓線路,保證了全村生產生活用電;新建1個天然氣站,鋪放2萬米供氣管網;建設1個有線電視接收站,4個手機寬帶基站,鋪設3萬多米有線與寬帶光纖管網,讓家家通電視和網絡;興建30多公里省級柏油路面,改善了出行條件;栽種各種雜果林木100多萬株,使村莊綠化面積達50多萬平方米。

  產業發展方面,結合黃帝文化擴建了黃帝會盟祠(百業拜祖)、觀音禪寺、圣母廟、領軍人物園等一系列配套旅游設施。鼓勵村民開發了西泰山特產、農家賓館、拓展訓練等,使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就業。

  村里還利用毗鄰鄭州的區位優勢,引進河南千稼集農業旅游觀光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集民俗文化體驗、特色演藝、小吃薈萃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體驗式綜合旅游項目——泰山村“千稼集”。

  泰山村“千稼集”是以“鄉土的味道,年輪的烙印”為文化核心,運用經典歷史場景還原再現的形式呈現民國初期至今的農村文化主題景區。景區分為“原味鄉村”“民國風情”“激情歲月”3個主題篇章,涵蓋農耕文化演繹、民俗特色小吃、民間演藝表演、休閑游樂體驗、主題情景客棧、綠色有機農場6大產品體系,內含全國300多個品類近1000個品種,包括地方名小吃、特色酒樓、特色農副產品、老茶館、古戲臺、文玩收藏、主題客棧、歷史民俗場景、微電影工廠、藝術照相館、街頭情景演藝、歷史情景店鋪、酒吧、咖啡屋、水果店、港式甜品店、兒童娛樂、水上競技游戲、農場采摘園等,讓游客體驗到濃郁深厚的中原民俗歷史文化和鄉土鄉情。

  產業發展為泰山村創造出1000多個就業崗位,成功地把泰山村群眾的農民身份轉換成工人和商人身份,現在泰山村的集體固定資產總值近3億元。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村里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著力,投資300余萬元建設了1600平方米文化大院,內設遠程電教室、圖書閱覽室、電腦信息室和棋牌娛樂室等,與周邊院校共建,培育新型農民。投入10余萬元成立了泰山村文藝隊,豐富村民文化生活。關心教育,投入300余萬元建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高端培訓中心和養老院,開展拓展培訓、高端培訓和長壽培訓,讓青年人精神得到鍛煉,老年人得到頤養。

  一番作為下來,泰山村僅用10年時光就由貧困村變身成為集旅游、觀光、度假、休閑于一體的魅力村莊,先后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河南省最美鄉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生態村”“河南省特色旅游村”。帶頭人喬宗旺也于2014年12月被評為“河南最美村官”。

  記者在泰山村行走一圈下來,深刻感受到泰山村發展的不易。在這個不高的山峰,中心地帶還是作為軍事要地被封禁。泰山村要做文章只能依靠這個并不雄偉也沒有景觀的“小山”的山腰,泰山村領導層卻能發揮人的智慧和干勁,引入資金和產業項目,在不大的空間興建出了“千稼集”這個品牌項目,讓村莊成為周邊老中青群體追捧的特色旅游“打卡地”。

  記者采訪了泰山村村委會主任張艷,她告訴記者,泰山村的產業項目經營等現在已交由政府部門來主導,泰山村不用費心去管理運作,可平穩享受產業項目帶來的好處。村里重視孝道文化建設,尊老愛幼蔚然成風。現在制約村莊發展的對外交通也會很快改觀,將來會有地鐵直接通達太山下面,這樣泰山村的發展會更好。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