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經濟學會研究中心主任 喬惠民
皇城村高質量發展的3條建議
皇城村如何通過創新實現振興、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有3條建議:一是陽城縣連續3年入選中國田園美邑200佳。其美學特征體現在6個“見”:見新見綠見鄉愁,見山見水見田園。皇城村作為作為田園美邑陽城的中央地標,作為沁河古堡群的領銜景區,不論如何轉型,都不可拋棄原鄉原著原生態,堅持6個“見”;二是陽城縣連續5年以“天下相府”形象入選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皇城相府連續5屆入選百佳避暑小鎮,在未來康養產業發展中,皇城村應高度重視避暑氣候資源的發掘和利用,做“夏游山西”的排頭兵。三是從紀念陳廷敬誕辰380周年至誕辰400周年期間,啟動華夏字典文化記憶遺產保護行動,用20年時間進一步豐富中華字典博物館館藏體系和外延文化系統,收集不同民族的字典、詞典、詩典等,以期進一步夯實皇城相府“國土字都”美名,并在東方古堡集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同時,爭取中華字典博物館特色館藏系統立項申報國家檔案文獻遺產和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藍獅農業品牌策劃機構董事長 劉一辰
皇城品牌的戰略模式是一體兩翼
在皇城村品牌戰略分析之前,先來看看故宮是如何煥發活力,實施品牌打造的。2012年,故宮實施改革,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文創+網紅成為其煥發活力的兩大核心。文創產品受歡迎的原因有三:一是所有文創產品都有時尚流行的元素,緊跟時代潮流;二是多樣性;三是趣味性,把故事用現代的網絡語言和有效方式來傳播。故宮已經成為中國的頂級網紅,2018年,故宮參觀人數創新高,達到1700萬人次。我認為,皇城村的品牌戰略模式是一體兩翼,一個品牌兩大產業。即依托于“皇城相府”的一個品牌,精細打造兩大產業。其一是以傳統的民俗和文化創意為核心的個性化、高端化、系列化的文創產品;其二是以特色農業、康養、餐飲為核心的農產品加工與銷售業,皇城村的品牌戰略路徑應是用當下最強的三產來帶動二產,帶動加工,再由二產促進一產的發展,形成良性的閉環。
·國家開放大學副教授 金琰
打造孵化人才的皇城學府
目前皇城村應該對接三個層面的需求。一是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各級政府需求,對上打造典型樣板示范,對下實現提升轉型;二是要將皇城村打造成智庫平臺,發揮皇城相府的龍頭作用;三是聚焦皇城村的康養文旅定位,對接國際,把握消費升級,挖掘區域空間布局新潛力。從人才角度來講,未來鄉村人才振興路徑一定是在一個大平臺,一個開放的體系下的人才創客化、創客組織化、組織平臺化和平臺生態化。皇城村要吸引致力于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的人才,基于平臺對人才進行孵化培育和聚集,打造成以皇城相府為平臺的人才孵化生態圈。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多元化、新型的鄉村人才,包括智慧型的決策人才,這是人才結構的“梁”,主要起到決策作用;匠心型技能人才,這是基礎人才,也是鄉村人才振興的底蘊;學習型的專業人才,這部分人才可以通過外聚和平臺智庫來形成。這三類人才都是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希望以太行古堡群為平臺基地,培養企業領軍人才,將皇城相府打造成孵化人才的皇城學府。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盧鳳君
聚勢聚才 聚客聚能 聚創聚志
從皇城相府到五村,再到太行古堡群,甚至更大范圍的沁河流域,面臨的是發展哲學的問題。首先,陽城縣在聚財、聚人方面做得非常好。早期依靠沁河的交通便利,礦貿結合,聚集了大量的人流和資源。以前是水運,現在則要依靠高鐵和飛機等交通工具,依靠高速實現同城,同城是解決旅游健康文化產業最了不得的手段,可以帶來很多原來沒有的資源。其次,陽城縣在聚勢聚才方面也很厲害,政教結合。很多地方衰退是因為只聚財了,沒有人才,沒有教育,因此皇城學府、國土字都的名牌要做好。第三,皇城現在做得比較好的是聚客、聚能,但是能量結構存在問題,帶來高能量的人少,低能量的多。可以依靠大數據對消費客戶做細分,實現消費升級。最后,在聚創、聚志方面,健康產業要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大健康市場很大,皇城只要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份蛋糕就可以。此外,古堡群方面,既要“太行”,也要取“沁河”二字,一個是山,一個是水,太行代表紅色文化,沁河則代表自然人文,陽城縣有今天就是因為有沁河運輸帶來的選擇性交換。
·中商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 楊云
康養旅游市場還是一片藍海
截至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為7萬億元,預計2019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超過8.7萬億元,2020年將突破10萬億元。目前國內康養旅游市場還是一片藍海,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健康旅游產品的供給不充分。旅游也從傳統的走馬觀花趨向于深度的體驗游,更注重旅游的品質。皇城文化底蘊深厚,藝術歷史悠久,創新提出“融合五村一體、發展全域旅游”的發展戰略,區域村莊連片發展,開創了一條發展全域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皇城實踐”之路。
·復旦大學博士 莊森
皇城村旅游產業資本化路徑
皇城村獨特的旅游資源有豐富獨特的文化品性,具備了進入資本的條件。旅游資源資本化的實現機制為旅游資源經營權流轉,旅游資源資產證券化。皇城村旅游產業資本化路徑為:聯合證券公司作為管理人發起設立皇城村旅游產業發展基金,規模可為20億元左右。皇城村集團出3億元,證券公司按1∶2配資6億元,再由銀行按1∶1融資10億元。皇城村旅游產業發展基金購買皇城村旅游產業到香港上市,證券公司退出。同時,皇城村可引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伙伴,開展金融證券合作和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
·江西農業大學副教授 張建榮
做一個仁愛主題的康養小鎮
皇城村正面臨著第4次轉型,表現為從單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從傳統古堡向創新小鎮進發,從三產全面開發到聚焦旅游核心。皇城本身有文化基礎,如果這里做康養,就應該做一個主題明確的文化康養小鎮。文化康養的主題是“仁者愛仁,長壽皇城”。陳廷敬被康熙稱為“全人”,因為他對皇帝、家國、山西、民眾和自己,都真正做到了仁者愛仁。用仁愛來助推康養,以長壽為目標。如何讓這一主題落地,就涉及到路徑問題,可以相府作魂,古堡聯動。相府作魂包括4點:一名人、一宗族、一古堡、一集團。名人就是陳廷敬,他是皇城相府的靈魂,未來也會作為皇城小鎮的一個品牌;一宗族就是由一名人延伸到一個宗族,形成宗族文化,這也是整個古堡文化的核心文化;一古堡就是明清兩代雙城古堡群建筑群,是古村落古建筑的一個博物館,是活體教科書;一集團,就是相府集團多產結合,產學研聯合。除此之外,還要多個古堡聯動發展。古堡的職能因鎮、村而異,鎮主要是居住+集市功能,村是居住功能為主。這些古堡群落隔的這么近,相互之間的功能一定是相互補充。古堡并不是本身,周邊都是它本身,這就是肌理格局。那么,周邊可視范圍都應該控制為景區,需要進行耐心的改造,讓周邊的細節符合整個景區的風格,這個才是未來迫切要做的事情之一。
·中國農民大學黨支部書記、副校長 趙艷艷
皇城村要定位于耕讀康養
不論是康養市場的需求,還是皇城自身的稟賦條件,都具備了發展康養產業的基礎。太行古堡群中,皇城村要定位于耕讀康養,上莊是醫養康養,郭峪村是食療康養,湘峪村是運動康養,砥洎城是休閑康養,海會寺做禪道康養。關于耕讀康養,皇城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從耕讀的角度,首先是歷史文化的傳承,比如陳氏家族相關的一些文化的繼續深挖、梳理和演繹;其次是家風家訓的傳承,比如陳廷敬的為人為官之道、教育子女之道等,都可以做家風家訓,既可以把祠堂文化、家風家訓提煉出來,也可以做示范基地;再次是從政精神的傳承,包括為官的信仰信念,陳廷敬從政精神的觀念和方法,可以為各個層級的干部提供借鑒;最后是經典文化的傳承,包括《康熙字典》等傳統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等。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設計所所長 劉晴
加快沁河流域東方古堡群建設
去年,我隨歐洲考察團一行考察了瓦豪河谷一帶的8個世界文化遺產。據了解,沁河流域的古堡有意向爭創世界文化遺產,那么兩者的對標就很有意義。瓦豪河谷是多瑙河的一段,全長是36公里,沁河流域在陽城這一段恰好是72公里,可以此為借鑒,通過東西方文化碰撞,在陽城誕生新流域經濟。瓦豪河谷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在于其優美的自然景觀、融合的產業形態、豐富的文化遺產。皇城相府文化底蘊深厚,比起瓦豪河谷更勝一籌,只是在生態和文化匹配上有更多的提升空間。沁河流域獨有的晉商文化加生態,將是太行古堡成為國際級的東方古堡群的一個先決條件。
·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沈澤江
打造國際古堡康養小鎮
在全國來講,太行古堡古村群價值很高,文化底蘊不輸于歐洲。建議皇城村將資源賦能化,實現從觀賞性向觀賞與使用性相結合轉變,具體表現為激活五村現有資源,引入新資源諸如教育、科技、大數據資源等;實現從使用性向使用與主題性相結合轉變。具體表現為從游古堡古宅到“民俗藝術+禪修靜心”主題活動,從游學培訓到“體驗康療+生活”方式,從皇城旅游到“服務人才+健康產品+醫養食療”。皇城村現有的6大因素,即古堡經濟、共享平臺、康養福地、鄉村音樂、古道古峪、鄉村公園等,具備了其發展康養產業的條件。建議皇城村從構建5大體系出發,創國際古堡康養小鎮:一是“旅”的體系,打造旅游體驗游、會議游、度假游;二是“平”的體系,打造皇城幾大平臺,包括皇城國際鄉村康養論壇、中國村莊康養產業交流總部、中國鄉村康養小鎮發布地以及皇城(國際)康養小鎮博覽園等;三是構建“居”的體系,打造臨時性、周期性與永久性兼具的社區,配套建設皇城醫養中心和皇城康養圖書館等;四是構建“業”的體系,表現在業態方面為打造“古宅休閑+公園休閑+溝峪休閑+主題活動+食療養生”的三產業態;五是構建“節”的體系,該體系以活動為主,包括節慶活動、社區活動、主題活動、音樂節等。
·中國農業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 王彩俠
細節設計上走精品路線
考察了5個各具特色的太行古堡,皇城相府無疑是核心,那么就要在影響力上做文章,皇城相府本身就是品牌,怎么樣把它進一步挖掘,推向全國是一個大課題;上莊村和郭峪古城距離皇城相府比較近,其核心應是提高服務力,比如說周邊的吃玩等等,用來疏解皇城相府游客過多造成的擁擠;砥洎城和湘峪各具特色,應在創新力上做文章,最后形成整個區域的核心競爭力,其中,作為核心品牌的皇城相府更應該在細節設計上走精品路線。
·深圳市融匯仁和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星
以生命科學體驗室為產業流量入口
21世紀將是以生命科學為特征的健康管理時代。皇城村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怎樣深入挖掘客戶價值,實現消費升級。干細胞工程就是有核心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的生命科學,因此皇城可與融匯仁和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一個以科技旅游為核心的生命科學體驗室,以此作為整個產業的流量入口,讓生命科學與旅游產能相結合,推動其市場化與產業化,推動皇城村的產業轉型升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